選單

一個屢屢入侵中國的國家,中國崛起後,王族為中國鞠躬盡瘁

熟悉隋唐歷史的人都會知道,在隋唐時期,北方曾經活躍著一支強悍的民族,它多年與中原為敵,曾多次威脅中原王朝的統治,它就是突厥汗國。

突厥汗國在六世紀中期崛起,北齊、北周對立時期,突厥汗國擊敗了柔然,隨後,它便成為了漠北最強大的民族。

突厥汗國的國姓為阿史那氏,這也在史書上多有提及,不過,就是這樣一個複姓的汗國,卻極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原王朝。未來當它滅亡的時候,其王族三代為大唐帝國鞠躬盡瘁,儼然成為了大唐帝國的輔助幫手。

一個屢屢入侵中國的國家,中國崛起後,王族為中國鞠躬盡瘁

難以想象,一個曾經世代與中原為敵的汗國,卻最終成為了大唐帝國的宗屬國,這就足見中原王朝的同化力。

隋朝初期,突厥汗國發生了分裂,以沙缽略可汗為主的東突厥勢力趁隋朝初建,屢次派兵南下騷擾邊疆,隋文帝為了消除突厥的隱患,便依長孫晟之策北征突厥,經過一連串的打擊,突厥汗國最終大敗。沙缽略可汗認識到了中原王朝的強大,遂主動依投於隋朝。

沙缽略可汗的依存是暫時性的,它只是懾於隋朝的強大,才不得不投效隋朝。未來一旦時機成熟,突厥還是要崛起的。東突厥啟民可汗在位時期,隋朝與突厥親密無間。

由於前番中原與東突厥的大戰,最終導致了東突厥勢力下滑。也正是由於這樣,西突厥才迅速崛起。

一個屢屢入侵中國的國家,中國崛起後,王族為中國鞠躬盡瘁

東西突厥雖然同屬一個民族,但是它們都有擴張領土的慾望。於是在開皇中期,西突厥便不斷入侵東突厥。隋文帝為了平衡兩方勢力,遂多次派出使節說服兩方。在隋帝國的威脅下,東西突厥終於暫時恢復了安寧。

突厥的臣服是建立在中原王朝強大的基礎上,一旦中原帝國發生了內亂,它還是要興兵南犯的。當隋末農民起義爆發之際,突厥的始畢可汗就趁機率軍南下進攻雁門,當時隋煬帝正在北巡,故而不幸被突厥長期圍困於雁郡。

在危急時刻,隋煬帝採用了浮木傳詔的做法,隋朝的各路援軍才紛紛到達。始畢可汗見雁門一時無法攻破,又看到隋朝各路援軍已至,只好率領全軍撤回突厥。

一個屢屢入侵中國的國家,中國崛起後,王族為中國鞠躬盡瘁

如果雁門之圍是突厥汗國與中原王朝正式交戰的開端,那麼陰山之戰則為戰爭的高潮。唐高祖李淵晉陽起兵的時候,突厥就曾興兵南犯,當時李淵正值創業階段,勢力還很弱小,出於對晉陽安全的考慮,李淵才不得已向突厥稱臣。

唐太宗繼位後,唐朝國力增強,太宗皇帝深記便橋之恥,遂與貞觀初期發動了對突厥的戰爭。特別是在陰山之戰中,唐軍更是大長中原帝國的志氣。東突厥頡利可汗被俘,唐朝終於征服了漠北。

東突厥滅亡後,突厥王族勢力被大幅度的削弱,西突厥趁機崛起。不過,由於西突厥內部不一,於是就出現了以阿史那步真和阿史那泥孰為主的兩方勢力,阿史那步真和阿史那泥孰既是兄弟,也是可汗,阿史那泥孰首先受到排擠,只好投降了唐朝,而阿史那步真由於稱汗失敗,也轉投唐朝。

就是從這時開始,東西突厥的王族便紛紛成為了唐帝國的附庸,他們有的人甚至還成為了唐朝軍隊的主將。

一個屢屢入侵中國的國家,中國崛起後,王族為中國鞠躬盡瘁

公元657年,西突厥的阿史那賀魯反叛,並不時侵擾西域,唐高宗李治面對這種情況,遂以大將蘇定方為帥,率領唐軍征討突厥。經過幾個月的征戰,阿史那賀魯終於被平定。

後期,高宗為了更好的控制西突厥,遂重新扶立阿史那步真和阿史那泥孰為可汗。

既然突厥的可汗都要唐朝扶持,那麼唐軍中自然也會有一批突厥將領,曾經突厥的名將契苾何力和阿史那思摩就是代表。

契苾何力和阿史那思摩原來都是突厥頡利可汗的部將,東突厥滅亡後,他們才轉投唐朝。太宗為了更好的控制北方,便以阿史那思摩長期鎮守北疆,於是,阿史那思摩便成為了唐帝國管轄下的一員大將。

一個屢屢入侵中國的國家,中國崛起後,王族為中國鞠躬盡瘁

高宗和則天皇帝在位時期,突厥王族繼續為大唐效力,阿史那泥孰之子阿史那元慶就曾經擔任唐朝的昆陵都督。

唐玄宗中期,阿史那元慶的兒子阿史那獻就隨張孝嵩西征大宛,由此可見,自唐太宗後,突厥王族三代就已經成為了大唐帝國的屬民,他們為唐帝國的強盛而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參考資料:《隋書·煬帝紀下》、《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