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兩軍"對陣",一國完全不按套路亂殺一氣,結果居然贏了

感謝閱讀,每天瞭解多一點,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本號。

歡迎大家來看小編的這篇文章,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說不定有意想不到的看點!

文/月小妝

軍陣,是古代戰爭中無處不在的詞彙,而破陣也是古代戰爭的一種神秘文化。古代的軍陣其實沒有小說上說的那麼神秘,說白了就是戰鬥隊形,因為古代大都是“農兵合一”,所以“陣法文化”也沒有過於鑽研,倉促上陣擺個基本的造型就開打了。

古代出神入化的陣法令我們眼花繚亂又心生嚮往,那麼這些陣法到底有沒有?比如諸葛亮的“八卦陣”將東吳大將陸遜困住,最終全軍覆滅,令人不明覺厲,如此鬼斧神工的“陣法”到底有沒有?僅僅是一堆石頭壘起的陣法怎麼會起如此大的作用呢?

兩軍"對陣",一國完全不按套路亂殺一氣,結果居然贏了

遼國軍隊和宋軍決戰時的“天門陣”也是十分難以破解的,宋軍用盡精銳兵力都無法破解,最終抓了對方的降將,“天門陣”才不攻自破。

這些出神入化的陣法也只是讓讀者看著大呼過癮,其實歷史真實性是大打折扣的。雖然古代行軍打仗都有隊形,可沒有像迷宮一樣的讓人進去就出不來的“陣法”,歷史上真實的陣法是怎樣的呢?

兩軍"對陣",一國完全不按套路亂殺一氣,結果居然贏了

上古軍陣

從遠古時代開始我們就有“陣法”這個說法,“陣法”被髮明出來就是為了讓個人的武力值在團體的鞏固中最大化,簡單的說就是讓每個士兵都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古人聰明,原始的狩獵活動就有“陣法”,只不過針對的是野獸而不是人。面對猛獸古人發明了防守隊形,身體健壯者在前面,母親帶領幼子走在當中,兩側是青壯年,更威猛的壯年墊後,這樣的隊形對防禦猛獸突然襲擊非常有效,這就是古人最基本的陣法。

兩軍"對陣",一國完全不按套路亂殺一氣,結果居然贏了

後來人類出現了戰爭,這時人們就將對付野獸那一套拿出來,或者說狩獵的隊形直接用於戰爭,這種隊形幾乎沒什麼區別。中原地區的人民平時愛玩狩獵遊戲,相當於軍事操練。

遊牧民族更是習慣將與野獸搏鬥的隊形用於作戰,這一習慣一直延續到中原北宋時期,比如女真騎兵與遼軍作戰時的“兩翼包抄陣法”,其實就是直接源於跟野獸搏鬥的陣法。

兩軍"對陣",一國完全不按套路亂殺一氣,結果居然贏了

“一軍陣”這種古老的作戰方式雖然有利於將士兵一股腦地擰成一股力,但由於在戰鬥中沒有靈活性,沒有變化餘地,所以很快被“二軍陣”、“三軍陣”所取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軍陣呢?就是為了引誘對方,聲東擊西,迂迴包抄對方。

現在中國軍隊又步兵方陣,其實這種陣法很早的時候中國就在用,除了步兵方陣還有“車戰軍陣”,“車戰軍陣”是周代比較興盛的一種陣法。

兩軍"對陣",一國完全不按套路亂殺一氣,結果居然贏了

其實車戰還挺有意思的,裝備是四匹馬拉著木質戰車,車上有三名甲士,他們按順序排列依次是左方甲士執弓射箭,居中者掌控馬車,右方甲士執戈、矛,各個戰車有固定的隊形,按照事先編排的隊形緩慢前進,還有人在後面打鼓,按照鼓點前進,接近敵人到一定位置就開始放箭將敵人射成刺蝟,右方甲士趁機殺入敵人軍營用長矛肉搏,直到把敵人殺死。

聽起來挺兇狠,沒錯,還特簡陋,但這時最初軍陣的佈置方法。

兩軍"對陣",一國完全不按套路亂殺一氣,結果居然贏了

不過車陣行走的速度太慢,顯得很呆板,而且事先你編排的隊形對方都知道了沒什麼新意,即使搏殺也是勝負差不多,最多一命抵一命罷了……

而且如果對方配置一些步兵的話,你說不定還能多死幾個人,因為步兵混入戰車的軍陣是防不勝防的,步兵是靈活機動的,步兵想怎麼刺殺就怎麼刺殺,如果完全不按套路,那你們國家可就慘了……

對於不按套路出牌的情況,各諸侯國還真招架不住,這是“軍陣”初期遇到的一些問題,那時“陣法”還不完善。

後來各諸侯國擺脫了呆板的戰車陣法,更注意戰爭的突發性和靈活性,打破了固有的姿勢,也就是說各諸侯國越來越不按套路出牌了,當時出現了一些比較經典的陣型,其中方陣和雁形陣最為常見。

兩軍"對陣",一國完全不按套路亂殺一氣,結果居然贏了

對於“方陣”很簡單就是正方形的陣法,但這種陣法是有玄機的,孫臏認為方陣應該兩邊厚中間薄,這樣一來可以虛張聲勢,看起來人很多的樣子,一來也可以形成厚厚的“人牆”,防禦敵人進攻。

雁形陣是一種“鳥陣”,是按照遞減隊形排列的,呈“V”字形,這種隊形用來包抄迂迴是最方便的,可以保護兩翼和後方安全。

隨著各諸侯國不斷打仗,軍事實力迅速飆升,對“軍陣”的創意也越來越多。到了戰國時期,步兵興盛,戰國的強弩特別發達,所以車兵OUT了,戰車被淘汰了。

兩軍"對陣",一國完全不按套路亂殺一氣,結果居然贏了

古代部隊非常強調士氣的作用,一旦被衝散,士兵就無法關注正前方,會被敵人從側面幹掉,10個人排好,100個人都衝不散,10個人分散開,對方只要10個人就可以對付你。

步兵的興起對戰法提出更深一層的要求,過去步兵是車陣的附屬物,步兵興盛後產生了一系列陣法。

這些陣法讓步兵殺傷力更強,威力發揮得更為靈活。步兵陣法成熟後,中國的軍陣又迎來一個新鮮的事物——騎兵。

騎兵的機動性非常好,動作快,反應快,身手敏捷,往往在戰場上是主力軍。馬鐙發明後騎兵坐不穩的問題解決了,騎兵成了作戰無往而不利的因素。

兩軍"對陣",一國完全不按套路亂殺一氣,結果居然贏了

騎兵最早的輝煌要追溯到“胡服騎射”,被全面採用的時間是在漢朝,漢朝也是汲取了一部分匈奴騎兵的特點。

隨著軍事技術不斷髮展,我們的“陣法”必然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