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文以載道,中國古代的正統文論觀念

“文以載道”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文論思想,顧名思義,即指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的。是一種以孔孟儒家學說為基礎,體現鮮明的現實功利主義性質的文論觀。

文以載道,中國古代的正統文論觀念

從《詩經》開始,詩中的諷喻教化功能就是一個突出特點,孔子的“興觀群怨”說也體現著政教功用,孟子“知人論世”的思想開始倡導改造人的心靈,建構道德自我。他們的主張與思想,都是“文以載道”觀念的先聲。

文以載道,中國古代的正統文論觀念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陸機、劉勰等人的主張中,“文以明道”說開始形成,唐朝的時候,文學家直接提出詩文要為現實政治服務,中唐時期韓愈等人發起“古文運動”,進一步強化了文藝為政治服務這個觀點。

文以載道,中國古代的正統文論觀念

及至北宋,理學興起,周敦頤第一個明確提出“文以載道”這一觀念。也是在這個時期,在理學家們的倡導下,輕視情感,追求天下大義的理性開始成為主流,以注重外在事物功績的政治儒學走向以注重內部涵養為主的心性儒學。

文以載道,中國古代的正統文論觀念

“文以載道”從某種程度來說,可以算是一個儒家正統文藝觀,它以文藝作為政治教化工具的這個意圖,鮮明的反映了士大夫階層建功立業的生命價值觀,也體現了中國文化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文學求美、倫理向善,而“文以載道”則是美善統一的體現。

文以載道,中國古代的正統文論觀念

“文”與“道”的關係始終是中國古代文論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而“道”又是中國古代社會追求的最高價值觀念,“文以載道”這一論調的出現既讓人們學會審美的情感與生命體驗,也教會人們要懷揣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從而構成了一種獨特的民族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