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古人是如何應對沙塵天氣的防救的措施有哪些!

“上帝有命起伏龍,龍尾不卷曳天東。”

這是宋代陸游所寫的《龍掛》,具體描繪了龍捲風的狀態與壯觀。詩句中把龍捲風比喻成龍,如天神下凡一般英勇,又如天地之威一般可怕。簡簡單單一句詩,就讓我們感受到了古人在天地之威面前的恐懼。

要知道在現代社會,我們面對北方的沙塵暴依舊是有著很大的無奈,因為即使我們科技發達,但是大自然是一個整體的東西,我們只能治標不治本,即使有辦法也只能靠這十年百年的時間來積累。

古人是如何應對沙塵天氣的防救的措施有哪些!

面對現在都很棘手的沙塵暴問題,那麼古代人又是如何面對的呢?面對這可怕的天地之威,他們是否有基礎的解決辦法呢?帶著這個疑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當年的歷史,看看面對天地之威古人的手段究竟如何。

一、龍捲風之形成

歷史上關於龍捲風的記載,一般都是記載為黑龍。記得以前看《盜墓筆記》的時候曾經看到關於黑龍的傳說,後來又查閱了一些歷史記載,還真發現所謂的黑龍的具體原因。一般來說在古代社會,當龍捲風席捲而來的時候,人們的目光與科技水平根本不達標,所以只看到烏鴉一片並且吞噬萬物。古代歷史中有記載,成千上萬的牛羊被這龍捲風直接給颳走,人們誤以為這是黑龍,把那些食物給吞了。

所以,古人認為龍捲風是可怕的存在是一條黑龍作祟,是上天給人類的制裁。

不得不說,古人的想象還是很可怕的,那麼龍捲風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按照現有的地理知識記載,所謂的龍捲風與沙塵暴,其實來源於兩個原因。一個就是,

我國的北方剛好處在西伯利亞季風的吹風口

,所以每到寒冷之際,或者冷空氣南下,必然會在中國北方興起大風大浪。這是一切風源動力,但是還欠缺了另一個動力,那就是

土地結構

古人是如何應對沙塵天氣的防救的措施有哪些!

按照歷史記載,古代北方其實也沒有像現在一樣這麼的荒蕪,也有很多的農作物。但是由於古人過渡的開荒過度的戰爭,還有黃河頻繁不斷的變換入海口。

結果,居然使得北方土壤越來越差勁,植被的覆蓋率越來越低,這就使得大風大雨大旱大澇,讓這裡的土壤保護能力越來越差。

於是強大的風源,再加上容易被颳起的土壤,這就形成了可怕的龍捲風。

而且根據歷史記載,強大的風力搜刮之下使得土壤的地貌發生了改變,溝壑相連,形成了進一步強化的狹管效應,風力越來越強,以至於擁有了黑龍那樣的可怕現象。

那麼,在這樣可怕的災難面前,人們遭遇了什麼樣的打擊?

二、古人的悲劇

歷史上關於龍捲風的危害,其實還是記載了很多。不過古人認為那是上天給予人類的懲罰,所以一般來說記載的內容就顯得有些神話性。

每當龍捲風到來的時候,無數的人口與牲畜直接被吞噬,這造成了大量的人命與財產的損失。

古人是如何應對沙塵天氣的防救的措施有哪些!

除此以外,這些瘋狂的龍捲風直接破壞了北方所有的作物生產,使得北方的農業結構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又由於北方剛好時常處在戰亂之中,

所以農業結構越受到破壞,那麼北方就越混亂,經濟越不發展,災難越深重。

因此每每龍捲風到來之際,古人都認為這是天災,這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甚至有人都設立了寺廟來乞求黑龍王,不要傷害他們。

除了這些可怕的記載以外,其實明史中還記得另一個有趣的現象。

當年燕王朱棣起兵造反的時候,曾經不止一次被南方軍團打得抬不起頭來。但詭異的是,原本肆虐北方的龍捲風突然變得有了靈性,他們每次都是幫助北方軍團打南方軍團。這一陣又一陣的龍捲風又是刮斷了南方軍團的旗幟,又是吹走了這些士兵的陣型,而且還讓他們睜不開眼。結果正是在龍捲風的幫助之下,直接讓朱棣摧毀了一個曾經的王朝,曾經的皇帝建文帝也被迫流亡。

由此可見,龍捲風的危害之大甚至已經影響到了一個王朝的興衰。

古人是如何應對沙塵天氣的防救的措施有哪些!

那麼,面對這可怕的威脅,古人又該如何做出防禦措施?

三、古人的防禦手段

根據歷史記載,面對這可怕的壓力,地方上的老百姓已經無法進行制止,於是迫切的需要北方的政府進行管理,而最早進行管理的時期是在南北朝之際。

當時,北方戰爭頻繁,而且由於土壤疏鬆越來越嚴重,因此面臨著龍捲風的打擊也很大。政府為了制約這一現象,也為了穩住自己的政權,於是制定了以下三個政策。

首先,第一個政策就是

軍隊設定防沙障礙。

我們無法想象,在戰爭年代那些北方的軍人,鋪天蓋地的在黃沙之中,去設立那些所謂最原始的草方格沙障。很多軍人因此遭到了毀滅性的傷害,也有不少人死在了那場治理沙患的過程中,但是依舊讓北方建立起了一層又一層的防沙體系,這為後來北方的土壤結構提供了一定的保護效果。

古人是如何應對沙塵天氣的防救的措施有哪些!

其次,第二個政策就是

大規模的實行土辦法留水。

關於古代的流水辦法記載其實並不是很多,但是我們也或多或少的看到了史書中有這樣的描繪,軍隊與政府直接在民間採取新辦法,然後設立各種小井,讓所有的地下水得到儲存,然後以更加舒緩的方式來避免水源的乾涸。這些方式大多來自於民間的土辦法,政府都全盤照收在當時大規模的實行。的確起到了較好的保證地下水的作用,這樣才能讓土壤更加的有活力。

緊接著,第三個政策則是

利益引導。

政府明確的規定,所有的人都必須要去種樹,而每一個人如果完成了種樹的目標,並且存活下來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獎賞。這一個制度有點類似於漢武帝時期,獎勵大家養馬,只要養了馬就可以減免賦稅與徭役,甚至還可以獲得官位。因此,在政策的引導之下,很多人都自願地前往風沙嚴重地區種樹。

可以說,在北朝時期沙塵現象非常嚴重,政府除了打仗與生存以外,還需要面臨著可怕的風沙威脅。而當時的老百姓也在農耕作物之外,並且進行了艱苦卓絕的種樹行動,不得不說這在當時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觀。正是在這樣的努力之下,北方雖然飽經滄桑,但依舊能夠養一方水土。而我們的歷史與文化也在這樣的努力之下逐漸的繁衍壯大。

古人是如何應對沙塵天氣的防救的措施有哪些!

小結

所以說結合這些歷史,我們可以看出,北方的困難早就在歷史上已經開始了,但是我們的百姓卻從來都沒有放棄在這裡生存,我們一直都在尋求辦法進行解決。就是在這樣的痛苦與磨難之中,北方人終於孕育著強大的文明根基,在後來的歷史文化中孕育了一個又一個的偉大王朝。

難怪有歷史學家感慨:

“多災多難興邦,中國人民堅韌天下無敵。”

所以現代的科學家面對北方複雜的沙塵暴現象,我們不應該恐懼,也不應該退去,而應該充滿著自信心去解決它。因為在那樣痛苦的環境裡面,北方人依舊能夠一邊抵禦戰亂,一邊治理天災,我們現代人有那麼多的科技,而且還有著充足的食物與和平,為什麼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不過話又說回來,當北方的黃土地變成一片綠洲的時候,我們再回首曾經的歷史,那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估計只會有無盡的榮譽,還有一些歷史的感慨吧。不過這就是歷史,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前人犧牲後人享受,我們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堆積出了偉大的文明和後人的幸福。

參考資料:《南北朝自然災害統計與初步研究》《明史》《中國古代傳說揭秘》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