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三國人物楊修因何而死?他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言多必失”,相信大家在生活當中都有這種感觸,在職場當中話多的人難免會引火上身,損害自己的利益,甚至會引發和他人之間的矛盾,進而影響自己的前程。

其實,在古代更是如此,稍有不慎便可能會招致殺身之禍,“槍打出頭鳥”也同樣是這個道理,在工作當中那些喜歡出風頭的人往往會落得樹大招風,寥寥收場的後果。楊修之死的故事其實就告訴了我們,在生活中一些事情看透不能說透。

楊修生於東漢時期,才思敏捷,飽讀詩書,在當時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文人,但是很多文人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恃才傲物,楊修也是這樣。

並且,楊家祖上絕對稱得上是東漢末年的豪門貴族,祖上曾一度擔任過太尉。當時他在曹操旗下擔任主簿,曹操其實對於那些有才華的人是很有忍耐力的,但奈何楊修多次犯曹操忌諱,最終落得個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據相關文獻記載,曹操當權時期曾命令手下修建了一處小花園,修建結束之後,曹操帶領眾人前去花園參觀遊覽,眾人對這個花園大肆誇獎,但是曹操,卻不發一言,眾人不知其意,心中忐忑不已。

三國人物楊修因何而死?他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

稍待片刻後,曹操便在花園的石門上寫了一個“活”字,便拂袖而去,一眾官員不知道他心裡究竟想的是什麼。就在大家不以為然,竊竊討論時,楊修便挺身而出,大聲說道,門裡寫個“活”不就是“闊”嗎?曹丞相這是嫌棄花園門太寬了。

不久之後,相關官員派園丁將花園的門進行了修改,又請曹操前來觀看,這次曹操參觀之後大為讚賞過後,他便問是誰讀懂了他心中的想法呢,大家紛紛上奏說是楊修。曹操知道之後,表面上對其大家讚賞,說他有才華。但心裡其實是有些不痛快的。

其實這件事就告訴我們在工作當中遇到一些問題,即使我們看出了頭緒,也不能隨意發聲,必須要摸緊上司的意思,楊修絕對稱得上是一個聰明人,他早早的就能猜到曹操心中所想,但他千不該萬不該在大庭廣眾之下將曹操的心思給說出來,他這樣做無疑是給自己樹了個敵,這個敵人還是比他位高權重的,這也奠定了他之後悲慘的結局。

其實讓曹操決定殺死楊修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楊修參與了權力之爭。

曹操一共有25個兒子,其中曹丕,曹彰,曹植,曹衝都極富才能,為了挑選好堪當大任的繼承人,曹操經常會與孩子們討論軍政大事。

楊修作為曹植的老師,自然選擇了曹植,他覺得自己懂得曹操的心理,於是便多次助力曹植,讓曹植在與曹操討論軍政大事時深得其意。

三國人物楊修因何而死?他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

但多次以後曹操對於曹植便有了疑心,他覺得曹植的這些回答不像是臨場發揮,而像是有人指點,於是他便派人去私下進行調查,這麼一調查,他發現原來是楊修在背後搗鬼,於是便對他更多了幾分戒備之心。

並且這件事也讓曹植的地位尷尬了起來,一方面他是曹操最喜歡的兒子,但另一方面,他也在繼位之爭中被踢出了局,朝廷大臣也紛紛對曹植冷淡了起來紛紛投向曹丕。

其實,此時楊修也打算遠離曹丕避一下風頭,但是他身為曹植的老師這樣做只會讓自己落得個趨炎附勢的名聲,並且當時曹丕身邊已經有了許多重臣,他過去的話也不會有什麼多大的功勞,所以他只能跟著曹植繼續走下去。

當時曹植也明白了曹操的意思,他也知道自己是絕對不可能成為繼承人的了,那麼一個本來最受寵的兒子卻沒有成為繼承人,他在新君上位之後必然會遭受猜忌。

為了避嫌自保,他一方面大寫詩文來表明自己輔佐哥哥的志向,另一方面,又開始故意做一些事情自汙,比如說醉酒又或者是“司馬門”。這些事情發生之後,曹操自然也有了理由,順理成章地把曹植從明面上踢出局,鞏固曹丕的地位。

三國人物楊修因何而死?他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

楊修就是在“司馬門”的時候被殺的,當時是公元219年秋天,他和曹植喝醉酒之後誤闖了司馬門,誹謗曹彰進而被舉報,對此曹操大為震怒,於是便把他給殺了,很顯然他們死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以他的出身,曹操最多隻能將他從權力局當中排擠出去,這也就是說他本可以留一條性命的,但是他這種辱罵曹彰的行為會讓曹操覺得他的存在對曹氏江山是一個威脅,更何況曹操對他早已有忌憚。

這也告訴我們,在未來的工作當中,我們應該少說多做謹言慎行,就這樣才能更好地融入工作環境,融入領導,融入同事,給自己謀一個更好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