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遼軍北撤因懼怕郭威 還是北、南院大王先後辭世, 大局失控

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107篇

續:《遼世宗首度南侵中原虎頭蛇尾 聽聞郭威出京督師即撤軍北遁》

天祿三年(公元949年)十一月,深入後漢國境六百華里的遼世宗耶律兀欲聽說隱帝劉承祐祭出“神器”郭威,立即釋出撤軍令,班師回國。十二月初,當郭威慢悠悠地抵達邢州(河北邢臺)時,遼軍已全部返鄉“貓冬”了。

想當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攻打幽州(北京),愛子耶律牙裡果陣前遭擒,阿保機指揮若定;遼太宗耶律德光征伐後晉,少帝石重貴三次御駕親征,德光照打不誤;現如今,郭威一出京督師,兀欲不打個照面便聞風而退,契丹人的風骨在哪裡?

遼軍北撤因懼怕郭威 還是北、南院大王先後辭世, 大局失控

五代時漢遼交兵,以天福元年(公元936年)為分水嶺。

在此之前,遼軍通常靠近國境線活動,以擄掠人口和搶劫財物為主要目的,很少侵入內地。雙方戰績大體相當,若遇到李嗣源一般的猛人,遼軍也會敗得慘不忍睹。

天福元年冬,“帶路黨”頭目石敬瑭引遼太宗從雁門入關,裡應外合圍殲了晉安寨的五萬後唐大軍,一舉確立了對漢軍的心理優勢。更由於將燕雲十六州括入囊中,遼軍一再由燕山、太行長驅而下,輕輕鬆鬆地將戰火燒至黃河兩岸。

這次也不例外,遼軍前期進展十分順利。黃河以北城池之外的土地,大都在本方鐵騎掌控中,沒有任何一位後漢節度使膽敢出戰。

捨棄大好形勢而不顧,兀欲難道真是為郭威的“威名”所震懾?

很遺憾,彼時的郭威在國內還常常遭人質疑,論國際聲望,自然相當有限!

到目前為止,郭威唯一能擺上檯面的戰功,就是攻克李守貞盤踞的河中府,但那純屬後漢內鬥。遼軍從未同郭威盤過道,遑論被震懾!

想明白兀欲為何走,首先要釐清兀欲為何來?

和後晉撕破臉皮

,遼太宗年年都來,為什麼兀欲

登極

三年後才來?

其實,即位之初,兀欲試探性地提起過南征,迎接他的是滿朝的沉默。

依附前皇太后述律平、前皇太弟耶律李胡的王公們因奪位不遂而失勢,謹小慎微猶恐不及,怎麼會率先附議?

遼太宗的幾位皇子皆與寶座無緣,他那一系的要員心懷叵測,雅不願為兀欲發動的戰爭賣命。

擁戴兀欲的新貴剛剛“喜提”一大波烏紗、金銀,享用一番無需贅言。打仗?等等先。

遼軍北撤因懼怕郭威 還是北、南院大王先後辭世, 大局失控

屢次充當先鋒的“皇協軍”——幽州漢軍也在踟躇觀望。

漢軍“大佬”魏王趙延壽乘遼太宗殯天,妄想成為中原之主,在中京(河北正定)被兀欲拿下,圈禁至今,所犯“錯誤”始終沒有定性。其他高層漢將個個噤若寒蟬。

何況,遼軍主力都跟隨兀欲返國“排座次”,留守漢地的兵力不足,包括皇叔耶律拔裡得、國舅蕭翰在內的眾將被後漢軍民先後逐走,中原得而復失,遼軍士氣低迷無比!

各部都不出兵,僅率直屬的皮室(國防常備軍)和斡魯多(御帳親軍)南下,兀欲還沒膨脹到這種地步。所以,這兩年,漢軍未下白登道,胡騎也沒窺青海灣。

兀欲紮紮實實地在家整理內務,最初成效斐然!

率先支援他嗣位的北院大王耶律窪和南院大王耶律吼相繼功成身死,耶律窪享年五十四,耶律吼才三十九。無巧不巧,天祿二年末,魏王趙延壽也不幸病逝。三位王爺之死,意味著兀欲的皇權進一步加強。

再往後,事態逐漸失控。

某天,有擁立大功的新任惕隱(宗正,皇族事務大臣)、皇叔耶律劉哥奏請兀欲出宮,擺駕到他府中觀賞樗蒲(擲骰子)。兀欲愉快地接受了邀請,欣然而至。

席間,劉哥捧著酒壺殷勤地上前斟酒,兀欲瞥見他袖中寒光逼人,不由得大驚失色,喝令侍衛護駕,當場在劉哥袖中搜出利刃一柄。

劉哥玩杯空匕見嗎?不是這個路數啊!縱然一擊得手,他也必死無疑。大機率會被兀欲的侍衛當場擊殺,僥倖不死也難逃事後清算。

一千五百年前,公子光刺殺吳王僚,特意聘請了專業人士專諸,研發了大殺器“魚腸劍”。自己藉故退席,全身甲冑躲進地下室。這才是正確的刺王殺駕“姿勢”。

遼軍北撤因懼怕郭威 還是北、南院大王先後辭世, 大局失控

果然,劉哥大呼冤枉,賭咒發誓稱絕無反意!

前惕隱、橫渡談判時皇太后述律平的首席代表耶律屋質受命審理此案,居然一壁廂牽扯出遼太宗庶長子耶律天德、駙馬蕭翰等關鍵人物。(待續)

延伸閱讀:《西京作威、東京作福, 雙面郭威贏得後漢君臣交口讚譽!》

《長安叛首鴻門宴殞命, 河中亂臣效鹿臺焚身 郭威率十萬貔貅凱旋》

參考書目: 脫脫等《遼史》 葉隆禮《契丹國志》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  司馬光等《資治通鑑》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