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此人水滸排行二十二,一生最有爭議,武藝高強為何卻殺人如麻

歡迎大家點選閱讀,並且在最後有小編的評論區,大家有什麼觀後看點都可以在這裡留言。

沒有熱搜的日子那幾天,我真的好孤單,所有的娛樂,都與我無關!今天的娛樂八卦準保和你心意,一起來看吧!

文:井蛙 (作者原創授權)

前段時間看了一段相聲影片,表演者雖然長得黑、銼、肥,但是這段傳統的貫口“大活兒”確實表演得乾淨利索,字清意明,節奏是“慢中藏緊,緊中蘊慢,快而不亂,慢而不斷,出氣平和,吸氣悠然”,每一個字音和節拍的長短、快慢、強弱都恰到好處,待到“長坂坡前救趙雲,嚇退曹操百萬軍,姓張名飛字翼德,萬古流芳莽撞人”四句唱唸完畢,臺下早已是掌聲雷動!

當然,今天咱們不是來聊相聲的,說上面這麼一大段兒的目的,是想引出“莽撞人”這個話題。

說起莽撞人,我們接觸的文學作品中還真有不少,比如上面提到的《三國演義》中的張飛、《楊家將》中的孟良、《隋唐演義》中的程咬金、《說岳全傳》中的牛皋。由於以上作品成書時間都比《水滸》晚,所以李逵作為《水滸》中有名的莽撞人,似乎可以稱為前四位人物形象的藍本。

“莽撞人”的共同特點是武藝高強、魯莽好戰、率直忠誠、心粗膽大、不計後果。除此之外,李逵還與張飛、程咬金、牛皋、孟良等有所不同。李逵和張、程、牛、孟都殺人,但李逵殺人的目的顯然與他們不同。李逵綽號“黑旋風”,梁山排座次時,位列第二十二位,任梁山第五位步軍頭領,上應“天殺星”。一個“殺”字,完全可以概括李逵的人生——他的一生就是為殺而來:甭管是好人也罷,壞人也好,讓他殺,他就快活,不讓他殺,他就不快活!

他殺人的目的就是為了使自己快活!

當然,梁山英雄大聚義的目的就是快活,但是,各位英雄對快活的註解卻不盡相同,比如阮氏三兄弟對快活的理解是“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綢錦,成甕吃酒,大塊吃肉”;林沖對快活的理解是“正直不阿、忠君愛國、江湖馳譽、功名傳世、賢妻相伴、衣食豐足”(且看題詩: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朴忠。江湖馳譽望,京國顥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他年若得志,威鎮泰山東!);楊志對快活的理解是“指望一身本事,邊庭上一槍一刀,博個封妻廕子,也與祖宗爭口氣”;宋江對快活的理解是“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自己敢和曾當過幾天皇帝的造反頭子相比,對快活的理解確實比較深刻!

此人水滸排行二十二,一生最有爭議,武藝高強為何卻殺人如麻

與上面幾位梁山同仁相比,李逵的“快活觀”確實非常獨特,先看江州劫法場一節:

“那漢那裡肯應,火雜雜地掄著大斧只顧砍人……當下去十字街口,不問軍官百姓,殺得橫遍地,血流成渠……這黑大漢直殺到江邊來,身上血濺滿身,自在江邊殺人……那漢那裡來聽叫喚,一斧一個,排頭兒砍將去”。“李逵便道:‘不要慌!我與你們再殺入城去,和那個鳥蔡九知府,一發都砍了快活!’”

殺人“不問軍官百姓”,已經“殺人最多”還不盡興,而且宋江尚未脫險,還要殺入城去,砍了蔡知府,才算快活!

再看活捉黃文炳一節:

李逵“便把尖刀先從腿上割起,揀好的,就當面炭火上炙來下酒。割一塊,炙一塊,無片時,割了黃文炳,李逵方才把刀割開胸膛,取出心肝,把來與眾頭領做醒酒湯”——活活割了黃文炳,挖了黃的心肝,做了醒酒湯,很是滿意,“那賊也我割得快活!”接著又勸宋江“殺去東京,奪了鳥位,在那裡快活,卻不好!”——殺到東京去,自己做不做皇帝無所謂,只要讓殺就快活!

此人水滸排行二十二,一生最有爭議,武藝高強為何卻殺人如麻

繼續看三打祝家莊一節:

扈成本已投降,李逵卻是“見著活的便砍了!”把“扈太公一家都殺得乾乾淨淨”,宋江定他功過相消,黑旋風卻滿不在乎,笑道:“雖然沒了功勞,也我殺得快活!”——打仗不求戰功,只求殺人快活!

以上三節,李逵殺的物件都與梁山有過節,似乎還有殺的理由,但是,咱們看下面,卻是殺得變態,殺得蹊蹺:

接著看四柳村捉鬼一節:

“李逵把那漢子先一斧砍下頭來,提在床上……(把婆娘)揪到床邊,一斧砍下頭來,把兩個人頭拴做一處,再提婆娘屍首和漢子身屍相併,李逵道:‘吃得飽,正沒消食處’,就解下上半截衣裳,拿起雙斧,看著兩個死屍,一上一下,恰似發擂的亂剁了一陣……李逵笑道:‘眼見這兩個不得活了’”——殺了人,為“消食”還要像剁臊子一樣剁上一番,而且是“笑道”——這人殺得也快活!

再看誤失小衙內一節:

為了“請”朱仝梁山入夥,李逵一斧子把滄州知府年方四歲、端嚴美貌、聰明可愛的小衙內的腦袋劈成了兩半個,事後李逵解釋得輕描淡寫,如同捏死了一隻螞蟻一般!

那麼,讀書入仕出身的施老先生,應該崇尚的是仁義禮智信,為何在《水滸》中專門塑造出這樣一位看似變態的“黑旋風”形象呢?流行的觀點有五:

一是原罪說。有些人認為,施耐庵之所以把李逵塑造成這種形象,是他認為人生來是邪惡的,或者他當時所處的社會是罪惡的,猶如基督教認為這個世界是罪惡的一樣,需要神來拯救,所以施老先生便安排李逵這樣的“天殺星”下界,來“普渡眾生”,論據是《水滸》中有羅真人對李逵的一句評價:“這人是上界天殺星之數,為是下土眾生作業太重,故罰他下來殺戮。” 持這種觀點的人很多,最有名是當屬李卓吾,他對李逵的評價是:李逵者,梁山泊第一尊活佛也,為善為惡,彼俱無意。所以,殺的是善人也好,惡人也罷,李逵是不會在意的,只要他能夠殺人,而且是多多益善。

二是反抗說。這也是比較官方的說法,施耐庵塑造李逵這個形象,重在表現他天真、直率、質樸的的性格和強烈的反抗精神。比如,金聖嘆對他的評價是:“李逵是上上人物,寫得真是一片天真爛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無一個入得他眼。《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語。” 顧學頡對他的評價是:憨直、淳樸、魯莽、富於反抗性和同情心(天真爛漫?富有同情心?這不禁讓人打上問號)。

此人水滸排行二十二,一生最有爭議,武藝高強為何卻殺人如麻

三是本體說。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有這樣的人,他們骨子裡就是極端嗜血的,本能就是以殺人為樂,而且從不加以掩飾。因此,李逵這種人物形象在歷史中肯定存在,而且不少,囿於篇幅,這裡不加贅述!

四是喜劇說。這部分人認為施耐庵之所以把李逵寫成這樣,是為了增強喜劇效果。原因“黑旋風李逵”的形象起源於《宋江三十六人贊》豐滿於元雜劇,而且在劇目中戲份比重很大,不過是前期的劇目中,李逵多為風流才子形象,後期的形象則逐漸趨近於“憨傻大漢”。而《水滸》中李逵的形象是由以上作品逐漸衍變而來,之所以寫成那樣,是因為增強喜劇效果,以吸引更多的觀眾。

五是批判說。還有些人認為,施耐庵之所以把李逵塑造成這樣,是想借李逵這個形象批判張士誠起兵。理由是施耐庵曾學儒而仕,後因受上級欺凌掛印而去,再後來曾作張士誠幕僚,但看不慣張的做派,特別是張士誠軍無節制的殺戮之行,又辭張而去,終著書田園,而李逵正是他心中張家軍的形象縮影。

無論哪種說法更接近作者寫作真相,李逵一生殺人如麻卻是不可改變的事實,正如原著裡給他“天殺星”的名號一般,實在讓讀者對他“愛”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