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人,現實中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中國古代的才子佳人輩出,留下了大量經典的詩詞。有一首神作叫《憫農》,其中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因為通俗易懂,道出了農民勞作的辛苦和珍惜糧食的心聲,引起世人的共鳴,被稱之為千古名句,而《憫農》的作者李紳也成了童孺皆知的知名愛國憂民人士。

然而,我們發現李紳流傳下來的詩好像並不多,甚至名氣還沒有詩有名。那麼,這位詩人後來怎麼樣了呢?真相連老師都不敢告訴你,因為他的後半生完全就是一個反面教材。

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人,現實中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李紳本來是個官二代,因為早年喪父,6歲便隨母親顛沛流離,受盡了人情冷暖,也親眼目睹了農民朝不保夕的生活,於是有感而發,寫出了千古名詩《憫農》。

小時候的經歷讓他發憤圖強,苦學不輟,最終考取了功名。那一年,李紳27歲,正值大好年華,如果能夠不忘初心體恤百姓,相信會有一番大作為。

然而,兒時的艱辛生活往往影響人一生的性格,幼年時期的窮困更容易讓人銘記終身。寒門出身的李紳有了權勢地位後,所思所想再也不是平民百姓的稼穡之苦,而是迫不及待補償自己年幼家貧時缺失的一切。

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人,現實中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云溪友議》中記載,李紳還沒有發跡時,和一個叫李元將的很要好,他稱呼李元將為“叔叔”。然而,李紳發跡之後,卻要李元將自稱為“孫子”才勉強答應。

李紳擔任淮南節度使的時候,因為為官暴虐,收取苛捐雜稅,對待老百姓嚴刑峻法,導致當地的老百姓苦不堪言,逃離家鄉。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土地,渡過淮河與長江,往外地求生計,下面的官員憂心如焚,就向他彙報。但是李紳絲毫不覺得有問題,他非常淡定的跟屬下說:“你見過用手捧麥子嗎?那些顆粒飽滿的就會留下來,而秕糠就會隨風飄走,以後這種事情不必來報。”

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人,現實中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除了魚肉百姓,李紳的生活還極度奢靡。據記載,李紳一餐飯的花費多達上百貫錢,有時甚至上千貫,連一向惜字如金的史書,也毫不客氣的給了李紳“漸次豪奢”的評價。除了吃飯奢靡,還必須有歌姬。劉禹錫曾寫下一首《贈李司空妓》:“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以此來諷刺李紳,但李紳絲毫不覺得羞恥。

看完他的變化,相信大家就知道為什麼老師不敢跟大家說李紳的真實結局了。本來是一個懂得人民疾苦的人,最後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或許真的是因為權力和錢財能改變一個人的本性吧?

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人,現實中的生活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