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大清第一貪!他權傾朝野出賣官職,和珅比起來毫不遜色,卻得善終

納蘭明珠是康熙一朝的權臣,是號稱“滿清第一詞人”納蘭容若的父親。

大清第一貪!他權傾朝野出賣官職,和珅比起來毫不遜色,卻得善終

他成為朝廷重臣後,獨攬朝綱,表面上為人謙和,實際上卻利用康熙皇帝對他的的信任,大肆結黨營私,貪汙納賄,甚至到了置百姓的生命與利益於不顧的地步。明珠其人,情商極高,給人的印象特別好,什麼時候見到他,都是一副和顏悅色的模樣。

他待人接物、說話辦事,總是又和氣又親切,臉色掛著笑容。他很擅長把人們的心中話引出來,史書上稱他“見人輒用甘語柔顏,以鉤探其衷曲”,翻譯過來就是說:與別人見面,總是甜言蜜語、和顏悅色,用這種方法來讓人卸下心防,與他相交,把真心話全都說出來。

這種本事,可真是了不得。妥妥的就是個男狐狸精啊!不論是放在古代還是現代,用這種方法都可以在人際交往中做到遊刃有餘、左右逢源了!

的確,因為這種高人一籌的社交技能,明珠在官場上籠絡了許多人,建立了龐大的人事關係網路,在各個關節上,都有許多可用的人頭,或者說是政治資源吧!

大清第一貪!他權傾朝野出賣官職,和珅比起來毫不遜色,卻得善終

這種人事關係網,是極有用的,其中最大的用處之一就是賣官。

納蘭明珠曾名噪一時,權傾朝野,當然有許多機會處理人事,決定用人。當一些重要的官職(如督撫之類)出缺,他就會“託人輾轉販賣,滿其欲壑而後止”。

而且他賣官,和別人不同,不是人家求官的送來一筆錢,他就收了再把官職給出去就算了事的。他在賣出去之前,總是要這裡探探,那裡探探,把官職捂在手裡,直到拿到最高價,他才捨得成交。

比如像督撫這樣的大官,是有實權的。越是有實權的官職,市場需求就越高,就越是僧多粥少,那麼價錢自然也就應該越高。

物以稀為貴嘛,以明珠大人的精明才幹,自然是懂得市場經濟學中的道理的。因此,像這種肥缺,那抬高價錢,炒官職、哄抬官價,那都是必須的。

但問題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買官的人為了得個肥缺,他們花費了大量的金錢,等上任後,他們勢必就要去地方上搜刮百姓,再把這些本錢給撈回來!於是,“督撫等官愈剝削,而小民愈困苦矣”!

大清第一貪!他權傾朝野出賣官職,和珅比起來毫不遜色,卻得善終

康熙初年,他與索額圖一樣,由侍衛作為起點開始走上仕途。一度擔任治儀正(官名,清代鑾儀衛屬,正五品),不久後就升遷為內務府郎中。到了康熙三年,二十九歲的他又直接被提拔成了內務府總管,成了宮廷事務的最高長官(內務府主官,正二品。清朝管理皇家大小事務的總機構。下設會計等七個司,功能職務為管理出納,財務收支,祭祀禮儀等)。結果內務府沒幹兩年,又因為業績突出,直接升任弘文院學士,正式開始參與國政。

在《貪官汙吏傳》中,有這樣一段關於他的敘述:“……應升學道之人率往論價,九卿選擇時必承明珠之風,任意派缺。缺皆預定。由是學道亦多端取賄,士風文教為之墮地矣。”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讓樓主來為大家解釋一下:科舉之後,升學道之人都要前往明珠那裡按照價格高低買個稱心如意的官職。上至都察院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下至宗人府丞、詹事、太常寺卿、太僕寺卿、光祿寺卿、鴻臚寺卿、國子祭酒、順天府尹、左右春坊庶子等官職,在選人時,都必定要按照明珠的意思來,只要他這裡有需要,則任意派缺。這些空缺,在還沒有空出來之前,就早已預定好了,除了明珠的人,別人休想覬覦。因為這種賣官鬻爵的腐敗之風,攪得朝廷上下烏煙瘴氣,一時間士風文教墮落到了極致!

大清第一貪!他權傾朝野出賣官職,和珅比起來毫不遜色,卻得善終

康熙二十六年冬,康熙接到密奏:“官位已被明珠賣完”,這時,康熙大怒決意要打擊納蘭一黨,隨即免除納蘭明珠大學士,交給侍衛酌情留用。此後二十年沒有再被重用。康熙四十七年,納蘭明珠病故。

納蘭明珠是唯一一個捲入朋黨還得以善終的。據說當時康熙已經以貪財斂權的罪名被捕入獄,最終卻還是被放了出來,並且官復原職。而他得到這麼一個結果,居然是因為他告發自己通敵賣國。出了這麼一個罪名與明珠不對付的索額圖自然不會放過,因此大加斥責,並請求康熙對其嚴懲。

明珠一死,索額圖一家獨大,這顯然不是康熙希望看見的情形。為了讓明珠牽制索額圖,康熙自己都會為明珠平反,因此明珠最後得以官復原職。雖然後來再沒有受到重用,但是至少其結局比之索額圖要好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