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清平樂》與宋人的衣裳:豔與雅相融,古與新相交

《清平樂》與宋人的衣裳:豔與雅相融,古與新相交

雖然經歷了五代十國的動盪,宋代的男子服飾還是對唐代服飾有許多沿襲。男子的袍衫仍舊寬大,裙褲也較為肥闊。不過在宋太祖重新制定了有關服飾的規章之後,宋人因為階級地位的不同,服飾也有了向兩極化發展的趨勢。

《清平樂》與宋人的衣裳:豔與雅相融,古與新相交

不過士人們的日常生活就沒有這種不能交談的限制了。他們的便裝沒有平角幞頭的存在,多是烏紗帽。黑色羅制圓領衫加烏紗帽,即“帽衫”。深紫色的圓領窄袖,前後缺胯的即“紫衫”。改成白色的即“白衫”。還有人穿皂羅衫、唐式的小袖圓領袍等。所以從整體來看,宋代士人的便裝有著濃厚的承唐制的韻味。不過宋人把鞋子換成了穿絲鞋,精緻又舒適。

《清平樂》與宋人的衣裳:豔與雅相融,古與新相交

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宋代,尤其是到了南宋,奢靡之風逐漸遮掩了服飾制度。紳商地主和官僚、士大夫一樣,不僅穿寬衣大袖、肥褲長裙,還著皮靴、絲履、高巾,甚至到了綾羅遍體的地步。

《清平樂》與宋人的衣裳:豔與雅相融,古與新相交

而服飾到了女子身上,那事情可就更多了。貴族女子的禮服還是和初唐的差不多,但常服就有了明顯的宋代特色。宋初的女子常服,因為尚無太多約束,便在女子的隨心所欲之下變得花樣百出。

後來政府不得不下令:“限制婦女人皆從夫之膚色,庶民之家,不得服綾縑五色華衣”。結果朝廷還是沒管住女子們的愛美之心。宋仁宗之後,大戶人家的女子穿綾縑,著奇裝,“塗飾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幾乎是無法扭轉的常態。

《清平樂》與宋人的衣裳:豔與雅相融,古與新相交

而在常服方面,瘦、細、長逐漸成了這個時代所有階級的女性的服裝特色。窄袖衣是最流行的便服。其顏色也不再是唐代的以紅、紫、綠、青為主,而是各種間色,諸如粉紫、黑紫、蔥白、銀灰、沉香色等等。再加上衣裳上寫實的珍禽異獸、花鳥人物的紋樣,便造就了活潑、自然而又淡雅、文靜的宋代女子服飾。

有趣的是,我們所說的“拜倒在石榴裙下”的“石榴裙”,在宋代就是一種“例外”的“典型”。說它例外,是將它和淡雅的女子常服作對比。而說它“典型”,是因為這種色彩豔麗的裙子,是當時歌姬、樂女們極愛的一種裙。也正是因為豔麗的裙子穿在豔麗的人身上,才子們才留下了那麼多有關石榴裙的詩文,“石榴裙”後來才成為一種象徵。

而唐代風行的女著男裝和胡服,在宋代的宮中妃嬪、侍女和官宦之家的奴僕之中還是一種流行。如果不穿那些圓領或翻領的窄袖缺胯的衫和小口褲,宋代女子還會穿一種裙前開衩的裙,以便於騎馬等。

《清平樂》與宋人的衣裳:豔與雅相融,古與新相交

總的而言,宋代的服飾一面有濃厚的“唐風”,一面又有自己的韻味,豔與雅相融,古與新相交,在《清平樂》中再現,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