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明朝一人視功名為糞土,燒四書五經,其後代成了知名地理學家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是古人透過讀書博取功名的真實寫照,也說明了在古代封建社會,參加科舉考試是光宗耀祖的最佳選擇。但是在明朝的時候,有一個讀書人在參加科舉落榜後,回家便把四書五經全部燒掉,然後告誡子孫幹什麼都行,就是不要再參加科舉。而他的後代也遵循這一祖訓,都不努力讀書,而是熱衷於遊山玩水,最終家族裡出了一位留名青史的地理學家。

這個人就是弘治年間的舉人徐經。從舉人的身份可以看出,他曾經也是努力讀書參加科舉的,那麼為什麼最後事情的反差這麼大呢?

明朝一人視功名為糞土,燒四書五經,其後代成了知名地理學家

這就要說說弘治十二年的科舉作弊案。當年徐經進京參加會試,說來也巧,他在入京途中遇到了大名鼎鼎的“吳中四才子”唐伯虎,於是兩人就一起趕考。到了考試那一天,眾考生答完題後都是一臉愁苦的出了考場,而只有徐經和唐伯虎兩人眉開眼笑的走了出來。這是因為那年會試出題人出了一道非常刁難的考題,如果考生不是絕頂聰明,或者事先知道考題有所準備,那麼基本都會被此題難住。

而徐經和唐伯虎顯然是做了出來,但他們不會想到的,沒做出題是鐵定上不了榜的,但是做出了考題也不一定能金榜題名。因為他二人在考試成績還沒出來的情況下,就當眾斷言自己定能中榜,這句話自然引起了一些好事之人的注意,比如言官。給事中華眿不經調查就誣陷主考官程敏政,說他出賣考題給徐唐二人,而後弘治皇帝朱佑樘下令嚴查。

明朝一人視功名為糞土,燒四書五經,其後代成了知名地理學家

調查結果為:程敏政沒有和二人勾結,但是僕人卻賣考題給了徐經。然後判決結果為:程敏政免職;徐經、唐伯虎取消考試成績,並廢除科舉資格。在這受懲罰的三個人中,程敏政、唐伯虎是無辜的,一個本來可以繼續當官,一個可以金榜題進入仕途,但是都受到徐經的牽連,而前途盡毀。

可能徐經非常痛恨那個告狀的言官,如果不是他,那麼自己作弊的事情就不會東窗事發;同時也更痛恨科舉這個攔路石,自己想做官偏偏要依靠它。所以回到家就燒掉了曾經日夜苦讀的四書五經,同時也告誡後輩,不要再為了什麼科舉而拼命讀書了,去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明朝一人視功名為糞土,燒四書五經,其後代成了知名地理學家

就這樣徐經的祖訓一代代傳了下去,到了第五代玄孫徐宏祖的時候,他徹底踐行了高祖的訓言,沒有像同齡人那樣十年寒窗苦讀,而是隻做一件事:玩。

徐宏祖,字振之,別號霞客。他一開始只是在家鄉周圍玩,長大一些後就在省內遊玩,但是他在玩的時候,並不是單純的遊山玩水,而是一邊旅行一邊記錄當地的地理面貌和風土人情。就這樣,後來徐霞客的足跡遍佈大明王朝的每一寸國土,他一生去過的地方有今天的21個省、自治區和市。他去的地方越來越多,而記錄旅行日誌的文字也越來越多,四十年的遊行記載記下了多達二百六十萬字,但是有部分逐漸遺失,崇禎時期有人把旅行日誌剩下的九十萬字整編成了《徐霞客遊記》,於崇禎十五年成書。

明朝一人視功名為糞土,燒四書五經,其後代成了知名地理學家

《徐霞客遊記》被人稱為十七世紀最偉大的地理學著作,如今已經翻譯成了二十多國語言,在世界上廣為流傳。如果追溯到徐霞客高祖徐經時期,當時徐經要是順利矇蔽過關,科舉中榜做官的話,那麼其後代就可能不會熱衷於玩樂,那麼中國乃至世界上就少了一部偉大的地理學著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