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歷史故事--來自南海的內閣首輔方獻夫

在廣東省佛山市有一種傳統小吃叫西樵大餅。此餅外型圓大,大者有2斤,一般也重半斤,不過也有一兩左右的小餅。大餅顏色白中微黃,不起焦,入口鬆軟,清香甜滑,食後不覺乾燥,可與雞蛋糕比美。西樵大餅的稱謂是因為此餅是用西樵山清泉製成。西樵山地處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在佛山市的順德區、高明區與江門市之間,北距廣州市區僅45公里,離佛山27公里,突兀於珠江三角洲西部平原之上,東臨北江下游幹道,西瀕西江下游幹道。

歷史故事--來自南海的內閣首輔方獻夫

關於西樵大餅有這樣一段故事。明朝弘治年間,吏部尚書方獻夫某一天四更起床準備上朝,洗漱完畢準備用早餐之時,卻發現僕人遲遲沒有上餐。他到廚房一看,是由於廚子遲了起床來不及做點心。方獻夫見案板上有已發酵好的麵糰,便叫廚子在麵糰中加上雞蛋和糖揉勻,做成一個大餅子,放在爐子上烤。一會兒餅子烤好,方獻夫用包袱布包好,命轎伕起轎,匆匆上朝去了。

方獻夫來到朝房,見還有時間,便拿餅子就著清茶吃了起來。沒想到餅子鬆軟甘香,十分可口。同僚們聞到餅香四溢,都來問吃什麼餅子。方獻夫故鄉情濃,不假思索便說:“這是西樵大餅。”散朝後,方獻夫命廚子如法炮製,做了幾十個大餅子,第二天上朝時帶到朝房,分給同僚享用。同僚們邊吃邊嘖嘖稱讚餅子,於是西樵大餅便在朝中享有盛名。後來方獻夫稱病還鄉,在西樵山設石泉書院講學10年,將制餅方法教給山民。此餅用上西樵山的泉水,製出來的西樵大餅更可口了。因為餅子形如滿月寓花好月圓的好意頭,因此西樵人嫁娶喜慶、探親和過年過節,都以此作禮品送人。

歷史故事--來自南海的內閣首輔方獻夫

方獻夫(1485—1544年)是廣東廣州府南海縣人。於明弘治、正德、嘉靖三朝為臣,曾任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因此被尊稱為“方閣老”。根據乾隆《廣東通志》中的《方獻夫傳》記載,方獻夫是遺腹子,自幼勤苦力學,不異寒暑,天聰勝人。據說他少時與諸友遊西樵,至波斯庵時遇見一位童顏黑髮的老者。老者指著庵前山澗溪水中小魚,對眾少年說:大家遊山,我們庵前相遇,也算一種緣份。我出一對:“水淺魚游魚倒遊”未知你們能否對否?諸友均未能對,方獻夫略為沉思對道:“山高雲飛雲接天。”長者聽罷,拍手稱奇,口中唸唸有詞,遂即遠去。

歷史故事--來自南海的內閣首輔方獻夫

弘治十八年(1505年),20歲的方獻夫時中進士,授為翰林庶吉士。正德四年(1509年),25歲的方獻夫授禮部祠祭司主事,兩年後升至驗封司員外郎。就在這時,方獻夫迎來了他人生的一個重要事件,他拜王陽明為師。方獻夫的為官之道,多受其影響。話說有一天下班,方獻夫突然跟王守仁(王陽明)說,你先別急著走,我有事找你談。這是年輕上司與年老下屬的對話。王陽明下班後恭恭敬敬的行禮,方獻夫也還禮。方獻夫說道:“和先生相處兩個月有餘,從你身上學到不少。雖然是我是您的上司,每天坐在上位,都坐立不安。論德行,您才堪稱典範。言談舉止,無懈可擊。過去說,學而優則仕,我卻慚愧得很,二十歲中進士,莽莽撞撞就做了官,先到禮部做主事,磨鍊了幾年。因為自己聰明、有才智,自認可以走遍天下,到隨便哪個衙門都能應付自如。可是,自從結識了陽明先生,我才心生大慚愧。劉瑾弄權時,大批像您一樣的正直之士,被罷官的被罷官,被貶官的被貶官,留下了大量的空缺職位,這也是我進步快的原因。道理我也知道,樹長得太快,經不得大風大雨,禾苗長得太猛,經不得霜凍。一句話,晚生自覺才學有限,人家說學而優則仕,我是學還沒有成就先做了官。我得補課。我一直想求學上進,卻苦於找不到良師。現在得遇陽明先生您,真是榮幸。”總而言之,非常想拜陽明先生為師。後來王陽明被他的誠意打動,行拜師之禮,最終收了這位徒弟。

歷史故事--來自南海的內閣首輔方獻夫

然時運不濟。正德十二年間(1517年),三十三歲的方獻夫首次告病退隱,返鄉去到了西樵山,在西樵石泉洞東建石泉精舍講學。這幾乎是與西樵四書院中最早的雲谷書院同時建立。隨後不久,石泉精舍獲得皇上賜書擴充為石泉書院,後與雲谷、大科、四峰並稱西樵四大書院,一時間彙集了大批文人學者登山求學問道,令西樵山成為當時的學術中心,被稱作理學名山。有學者進一步考究,包括石泉書院在內的大量宗族書院的建立,成為維持地方文化不衰的基礎,使南海地區自明代以後一直是嶺南官宦輩出的地方。而以理學為宗的石泉書院也成為了當時陽明一派在嶺南地區一個重要傳播中心。

歷史故事--來自南海的內閣首輔方獻夫

直至嘉靖元年(1522年),38歲的方獻夫才又一次出仕,而此次進出,他捲入了明嘉靖朝的“大禮議”之爭中。當時,嘉靖皇帝朱厚熜與以楊廷和、毛澄為首的舊臣們就誰為嘉靖帝皇考及嘉靖帝生父尊號的皇統問題,發生了三年半的大禮議之爭,新皇帝與廷臣勢成水火。方獻夫不顧位卑職微,兩次上疏,提倡“聖人制禮本緣人情”,力倡嘉靖皇帝應“繼統不繼嗣”。其後,方獻夫與張璁、桂萼、霍韜等人因議禮驟貴,共同編纂《明倫大典》,定議禮諸臣之罪,全面奠定嘉靖帝一方在“大禮議”中的勝利。此事之後,方獻夫得到嘉靖皇帝的信任,官路通暢。先後任禮部、吏部兩部尚書,加太子太保,掌官吏選授封勳大權。然而在朝廷浮沉並非易事,再加上經歷一場以內閣為中心的激烈政治鬥爭,方獻夫早已厭倦了官場上的詭譎。嘉靖九年(1530年),四十六歲的方獻夫多次請辭,最終歸隱故土。

歷史故事--來自南海的內閣首輔方獻夫

嘉靖十年(1531年)秋,朱厚熜又召方獻夫回朝,他上疏推辭。當皇帝派人帶著手詔到南海老家傳他時,他甚至逃入西樵山稱病。後詔書再下,謂將任別職時他才答應赴任。次年上京,方獻夫除任原職外,還加武英殿大學士入閣輔政,並掌吏部尚書之職。但面對著朝中大批的宿敵和反覆無常帝皇,兩年後,方獻夫還是引退回鄉,此後的十年一直於西樵四書院中,與人談文論道。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六十歲的方獻夫病故,諡文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