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300年前,中國發生了一場可怕的運動,農民從此苦不堪言

300年前,中國發生了一場可怕的運動,農民從此苦不堪言

其實在14、15世紀,在農奴制解體的過程中,英國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透過暴力把農民從土地上趕走,強佔農民份地及公有地,剝奪農民的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權和畜牧權,把強佔的土地圈佔起來,變成私有的大牧場、大農場。

這就是英國曆史上的“圈地運動”,不但在英國,其實在中國也有。

在我國古代,我們的祖先其拆遷的程度、手段要比現代的非法拆遷更加簡單粗暴,而且,這種行為所涉及的範圍大到讓人咂舌。當然,那時的這種變相拆遷的方式叫做“圈地”。

300年前,中國發生了一場可怕的運動,農民從此苦不堪言

說到圈地就不得不提多爾袞了,這位傳奇人物就利用圈地這個辦法為八旗同胞們得到了不少的土地。

當時的多爾袞已經是攝政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皇帝年幼,多爾袞就利用這一點,打著皇上的名號頒佈“圈地令”。而這項法令名義上是將荒地和前朝皇莊分給八旗子弟,但是,事實上卻遠遠超出了這個範圍,八旗到底得到了多少土地,這還是由他們自己決定的。

但在當時,這個理由確實是很恰當的,八旗子弟跟隨多爾袞征戰時,雖然打入關中,但是,他們的家人等這部分大部隊並不是同時跟進的。後期入關後,他們的安置問題也是很大的一個工程。

再來分析一下這些入關的八旗的人士在入關後面臨到的問題。

300年前,中國發生了一場可怕的運動,農民從此苦不堪言

滿族人在入關之前的生活方式幾乎都是漁獵和遊牧,因此,在入關之後,他們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就變得毫無用處。最終,他們要做出全面的改變才能夠繼續生活,比如學習種植糧食等。但是,滿族人半路學起的生產方式並不能得到預想的結果,世代不務農就導致種植的糧食收成慘淡,因此,就有了多爾袞聲稱:八旗擁有的土地“貧瘠稀薄”的藉口,自此,八旗就開始大肆圈地。

圈地令中,將原本擁有肥沃土地耕作的農民們全部趕到土地貧瘠的地區。畢竟江山是人家打下來的,這種霸道、蠻橫的圈地行為就在他們心中變得理所當然了。

300年前,中國發生了一場可怕的運動,農民從此苦不堪言

分析了原因,在這裡就不得不提這些八旗子弟圈地的方式了。

他們往往帶著繩子和馬匹前往想要圈地的地區,丈量方式更是蠻橫無理,直接驅馬向前,馬匹跑出多遠,就有多少土地歸屬他們。更嚴重的是,不僅僅是土地歸他們所有,土地上的房舍以及房舍中的物品錢財也一併被划走,還有山林樹木,甚至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農戶都要成為他們的僕人。

可以說,這種圈地行為使那些無權無勢的平民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並且,當時造成的影響相比起戰爭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是,在八旗子弟肆意霸佔土地之後,他們就會幸福安穩的生活了麼?

300年前,中國發生了一場可怕的運動,農民從此苦不堪言

俗話說,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在康熙在位的時期,八旗內部就因為對圈地而來的這部分土地引起了內部的鬥爭。前面說過,滿族人不擅長耕種,雖然,他們搶奪了大量的良田,但是,他們還是沒有擺脫收成慘淡的命運。最終,大部分的田地都是荒廢著的。

這裡,最先爆發的是鑲黃旗和正白旗的矛盾,當時的代表大家都很熟悉,就是鰲拜。大家根據很多影視作品或多或少都瞭解到,鰲拜最後還是沒能鬥過皇帝,他所主張的換地使用的藉口和多爾袞當時頒佈的圈地令是一樣的。之後,隨著鰲拜的死,這次換地的計劃就無果而終。

經歷鰲拜事件後,康熙就下令廢止了圈地令。

300年前,中國發生了一場可怕的運動,農民從此苦不堪言

八旗子弟雖手握千畝良田,但是,卻不善經營,也不會去經營,因此,這些土地就一直被荒廢。而八旗的權貴們坐擁良田就不思進取,每天沉迷於享樂,田地最終變成了他們坐吃山空的資本,那些良田大都被他們賣掉,然後,揮霍了。

300年前,中國發生了一場可怕的運動,農民從此苦不堪言

湯(TongY·L)曾寫道:

北京城的常住人口有一百二十萬,其中三分之一是滿人,現在這四十萬滿人中只有很少人尚有生計,也只有很少人能夠體面地謀生。

大清沒落了以後,對他們而言,痛苦也較其他人來得大。不必去觀看新聞欄目,任何人今天都可以看到出身高貴的滿人在拉洋車,他們的婦女被人僱為女傭,最悲慘的是,他們的姑娘過著不名譽的生活,其目的只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和家庭的生存,眾所周知,北平城裡至少有七千妓婦,其中大部分是滿族人。人們也知道,滿人家的姑娘和婦女們化裝或者蒙上頭在夜裡拉洋車。

幾乎每週都有人自殺,不是上吊就是投河。。。 。。。

這可能就是造成最後八旗慘狀的一個始因吧。

300年前,中國發生了一場可怕的運動,農民從此苦不堪言

圈地這種掠奪性的行為雖然為八旗子弟們積攢下了大量的財產,也確實撐起了他們的一個時代,供他們享樂揮霍了一個時代。但是,最後還是印證了一個道理:搶奪來的土地是守不住的,更何況是一群靠祖業過活的八旗大爺。而我們現如今的非法拆遷與圈地之間又有多大的區別呢,幸而,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與過去是截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