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庸才擋道科舉制度之前,魏晉南北朝怎樣選拔人才!

庸才擋道科舉制度之前,魏晉南北朝怎樣選拔人才!

每到一個古老城市總習慣先去博物館看看。如果沒有博物館,找個文廟也行。這兩個地方最能體現地方對文化的重視程度,如果表現不足,不免給人以浮躁感。就好比,一個再簡單的樂隊,低音是必須的。文化代表著城市的底蘊。這也是喜歡逛南京夫子廟科舉博物館的理由,在這裡看到了中國平民的奮鬥。

庸才擋道科舉制度之前,魏晉南北朝怎樣選拔人才!

已經不是第一次逛科舉博物館,每次來的感受都不同。科舉博物館收藏的文物廣博,講述方式深入淺出,很多家長習慣帶著孩子來這兒上一堂勵志課,因為如今的高考與科舉何其相似啊。科舉制度誕生到結束有1300多年,科舉產生之前,社會如何選拔人才?科舉又因何被廢除?這還引申出一個問題:在古代,國家是誰的?

庸才擋道科舉制度之前,魏晉南北朝怎樣選拔人才!

中國周朝才從奴隸制走出來,採用分封制,國家被少部分貴族管理。到了秦,開始把土地分給能打仗的人。漢代很久不打仗,但漢武帝開始用儒家思想治國,透過舉薦,任用道德高尚的人和有才能的人。然而卻形成了一個士大夫集團的權力機構,最終綁架了皇帝。

庸才擋道科舉制度之前,魏晉南北朝怎樣選拔人才!

東漢末年曹丕在篡漢前,頒佈了“九品官人法”,這意味著士族地主能夠憑藉家世出身參與政權,於是立刻贏得了士大夫鼎立支援,成功登上皇位。可是轉眼間司馬氏又用同樣方法篡位,接下來換皇帝的方法以及數個朝代的更迭方式如出一轍。社會價值觀崩塌,導致魏晉南北朝的秩序一片混亂,皇權走馬燈般的更迭,殺伐不斷,老百姓苦不堪言。

庸才擋道科舉制度之前,魏晉南北朝怎樣選拔人才!

《九品官人法》促成門閥制度根深蒂固。社會按門第高下選拔與任用官吏,大官的後代依然是大官,小官的後代仍可以繼承父業。對於國家既得利益者是天大好利。官位被門閥壟斷,他們不用服役,相互間聯姻,瘋狂兼併土地,與庶民天然隔離。有才能的平民想在這幾個朝代當官做事,最好途徑是娶個貴族家的姑娘。這也很難。

庸才擋道科舉制度之前,魏晉南北朝怎樣選拔人才!

梁武帝時期,候景從東魏帶兵來投,武帝接納了侯景。過後候景請梁武帝給他說個媒,卻被斷然拒絕。在貴族心裡,能耐再大也沒用。墨守成規制門閥制度在梁武帝時期已經形成了非常深深刻的社會矛盾。最終火藥桶被候景點燃,顛覆了南梁江山。

庸才擋道科舉制度之前,魏晉南北朝怎樣選拔人才!

門閥制度久了,還會滋生一大群無能之輩,阻礙國家機器正常運作。國家需要新鮮血液,平民要話語權、期待參與管理。這種大背景下,科舉制度為平民打開了上升渠道。

庸才擋道科舉制度之前,魏晉南北朝怎樣選拔人才!

科舉產生於隋唐。這是一個北方政權,背景是關隴貴族集團。唐才經歷了胡漢民族大融合,善於吸收借鑑新知識。唐建國後,一方面仍需貴族階級維持社會經濟基礎,另一方在百姓中選拔官員,一次達到一種社會平衡。直至唐末,席捲全國的農民大起義之後,門閥制度才徹底消失。

庸才擋道科舉制度之前,魏晉南北朝怎樣選拔人才!

圖:進士題名碑

庸才擋道科舉制度之前,魏晉南北朝怎樣選拔人才!

圖:表彰匾額

庸才擋道科舉制度之前,魏晉南北朝怎樣選拔人才!

科舉為利祿所在,人們趨之若鶩。於國家來說,科舉不斷為國家輸送新鮮血液。科舉制度誕沿用了1300年後的大清晚期,中國面對來自海上的強敵,被打得節節敗退。由此證明,科舉制度培育出的人才沒有跟上世界文明程序。一系列敗仗,倒逼教育改革,向西方學習。清政府諭令設立學部,管理全國教育。自此教育行政從禮部中獨立出來,科舉制度結束。

庸才擋道科舉制度之前,魏晉南北朝怎樣選拔人才!

學習雖說是一輩子的事情,但由於日益緊缺資源,高考仍然是素人晉升的最直接途徑。也不怪有很多人將高考比作科舉。畢竟清華大學招生名額有限。古時常說“寒門出才子”,21世紀富家子弟也很努力。日本人把“學習”稱作“勉強”的比喻很形象,凡是期待很大回報的學習,艱辛是必須的。也唯有默默奮鬥,未來才會有更多的選擇,完善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