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為什麼古文中從不輕易使用73和84兩個數字?它們代表什麼?

這句俗語的意思很簡單,意為一個人活到73和84歲,就會遇上壽命的關口,一旦成功渡過就能繼續長壽。這就像諸葛亮的蠟燭續命一般,能夠撐過那一夜,諸葛亮可再造輝煌,可惜未能遂願。當然這個規律並沒有任何現代科學依據,不過73和84可是古代文人精神的禁地!

然而有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沒有啊,72和84簡直是文人們筆下的寵兒啊!不信來看:《三言二拍·醒世恆言》中寫道:“只管南天北地,七十三八十四說開了去。”《醒世姻緣傳》中寫道:“打得那素姐口裡七十三八十四無般不罵。”《水滸傳》中寫道:“那婆子坐在橫頭桌子邊,口裡七十三八十四隻顧嘈。”

此三處的語意都理解為說話滔滔不絕、沒完沒了,和今天小解要講的本意無關,不過形成這樣用法的原因,卻與兩個數字的本意有很大的關係。想一想,既然是文化圈的事兒,必然要與語言打交道,而以遊說(滔滔不絕)為主的文化,那就只有一個時代:春秋戰國,百家爭鳴!

其實73和84是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齡。孔子被稱為“聖人”,享年週歲72,虛歲73;孟子被稱為“亞聖”,享年週歲83,虛歲84。由於孔孟之道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太高,所以二人的壽命也被文人們尊違、規避。

最開始,即從春秋戰國到隋唐之前,文人們是萬萬不可輕易使用這兩個數字的,因為聖人與亞聖都挨不過去的坎兒,普通人怎麼應付得了呢?唐之前歷朝幾乎都尊儒學為正統,而唐朝則以道家為主流,對孔孟淡化一些,從而文學作品中才有了73和84,不過它們的意義都是說話多,也與壽命無關。

剩足不足,少則有餘。相續得去底,道將一句來。七十三,八十四。一首很有禪意的詞,此處的73、84就不是滔滔不絕的意義了,而是使用了它們的本義,即代指孔孟。時至今日,雖然兩個數字已經全然失去了原來的味道,但作為文化消遣的精神食糧而言,還算是一種很不錯的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