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慈禧死之前,殺光緒,立溥儀,不合常理,卻正能看出她的過人之處!

慈禧死之前,殺光緒,立溥儀,不合常理,卻正能看出她的過人之處!

>慈禧太后統治大清近半個世紀,這也是大清腐朽不堪走向滅亡的時代。小編對慈禧太后沒什麼好感,她自私、貪戀權勢、生活奢侈腐敗,對國家民生毫不關心。對內部的農民起義,她進行殘酷的鎮壓,而面對列強的侵略,她軟弱無能任人宰割。最後實在面子過不去了,還惱羞成怒無視雙方的實力差距向世界宣戰,沒有一點政治家的城府與謀略。當然,說她沒有頭腦只是對外,她在晚清的內部權力鬥爭中,還是有過人之處的。我們從她死之前殺光緒、立三歲的溥儀就可看出一些端倪。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病逝,而在前一天的14日,年輕力壯的光緒皇帝突然駕崩。如此巧合,大清的兩位最高權力者在相差不到20小時裡相繼去世,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其中是否有不可告人的內幕。

慈禧死之前,殺光緒,立溥儀,不合常理,卻正能看出她的過人之處!

>光緒2008年,即光緒死後的100週年之際,現代的科研醫學人員對光緒的遺骸進行了屍檢,得出的結論就是光緒死於砒霜中毒。在當時有能力也有理由殺死光緒皇帝的只有一個人,就是慈禧太后。理由有幾點:

慈禧死之前,殺光緒,立溥儀,不合常理,卻正能看出她的過人之處!

慈禧死之前,殺光緒,立溥儀,不合常理,卻正能看出她的過人之處!

慈禧死之前,殺光緒,立溥儀,不合常理,卻正能看出她的過人之處!

慈禧死之前,殺光緒,立溥儀,不合常理,卻正能看出她的過人之處!

慈禧死之前,殺光緒,立溥儀,不合常理,卻正能看出她的過人之處!

慈禧的兒子同治帝死後,為了繼續控制朝政,慈禧不顧眾人反對選中皇室旁支、當時實際年齡只有3歲半的愛新覺羅·載湉(光緒)繼承大統。從小就被圈養在深宮的光緒皇帝,不僅失去了父母的關愛,而且常常受到慈禧的責罵,甚至罰他長跪。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光緒養成了自卑、懦弱的性格,還患上了口吃的毛病。你說光緒能不恨慈禧嗎。 光緒漸漸長大後,成為慈禧最大的威脅。光緒不甘於自己的生命都掌控在慈禧手中,想透過戊戌變法奪回政權,結果失敗。一直在慈禧面前表現得戰戰兢兢光緒皇帝突然來這一手,差點廢了她,慈禧勃然大怒當時就想殺了光緒,只是朝中大臣反對才作罷,但也將光緒帝囚禁起來。 慈禧殺了光緒心愛的女子珍妃,在冰冷的深宮,唯一給予他慰藉和溫暖的就是珍妃。然而連這一點權力,慈禧都沒給他留。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帶領光緒帝一眾人倉皇逃亡。在逃之前,她親自下令讓太監把珍妃推入井中溺斃。光緒獲悉珍妃被害後,一路上眼神呆滯,如同行屍走肉。一個男人而且是皇帝,不僅保護不了自己的地位,連自己的女人都保護不了,你說光緒得有多恨,他恨自己更恨慈禧。 >光緒 珍妃有此三點,足夠讓光緒報復慈禧,生前不行,那就等慈禧死後,慈禧的家族、後事、史書的記載都是光緒報復的物件。所以,慈禧必須讓光緒死在自己前面。如果說殺光緒是情理之中,那麼立三歲的溥儀就不合常理了。很簡單,立小孩是為了把持朝政,當年慈禧就這麼幹過,但那時她風華正茂,有精力有時間管理大清。而現在的她已風燭殘年,不久將離開人世,權力對她又有什麼意義。此時不如立一位年輕有為的成年人當皇帝,比如溥儀的父親攝政王載灃為帝,豈不是更有利於大清。

慈禧死之前,殺光緒,立溥儀,不合常理,卻正能看出她的過人之處!

>溥儀這點正能看出慈禧的過人之處,此時清朝已經風雨飄搖,不僅有袁世凱這樣的權臣,皇室內部也不團結,能不亂全靠慈禧頂著,如果立一個成年人為帝必然讓各派系不滿,甚至立刻發難反叛。可讓一個三歲的小孩登基,大家就有了模糊的空間,面子上也過得去,也影響不了朝局。就像老大跟老二爭鬥,最後老實的老三上位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