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它被稱為中國瓷器的“母親瓷”,中國越窯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是瓷器的故鄉,而在中國最早燒製出瓷器的地方就在今天的浙江上虞、餘姚、紹興、寧波一帶。由於這裡東周時是越國的政治中心,到了唐代又稱為越州,所以在這一帶的窯場便統稱為越窯。

它被稱為中國瓷器的“母親瓷”,中國越窯

越窯是我國古代著名青瓷窯,東漢末年最早燒出成熟瓷器,南宋初年停燒。

早在商周時,越窯的發源地浙江上虞曹娥江兩岸就已經開始燒製原始陶器。當時在這裡能夠燒出掛釉和帶有印文陶器的窯有數百座,其中偶爾也會產生出少量工藝上粗糙、燒製溫度較低的原始瓷。

它被稱為中國瓷器的“母親瓷”,中國越窯

隨著時間的推移,燒製工藝不斷進步,特別是在改進窯爐、大幅度提高窯溫以後,燒製成熟瓷器的條件就具備。終於在東漢末期,這裡率先燒製出了中國最早的瓷器,越窯青瓷。

要說這陶器和瓷器可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陶器就比較粗笨,而瓷器則可以做得非常的精美。陶器一般是用粘土燒製而成的,燒製的溫度通常是在一千攝氏度以下。而瓷器的胎料必須用瓷土,主要是高嶺土,並含有長石、石英石的成分。

還有就是瓷器必須經過窯爐一千二百度到一千三百度的高溫燒製,使所需的釉在高溫下燒成附在胎體表面的玻璃釉。所以從燒製陶器再到能夠燒製出瓷器,是一個質的飛躍。

由於越窯是最早生產出瓷器的地方,所以越窯瓷器也就被稱作是母親瓷。越窯始於漢、盛於唐,止於宋。越窯燒製的瓷器由於釉中含有較多鐵的成分,燒成後呈現出青綠色或青黃色,所以稱為青瓷。

早期的越窯青瓷造型顯得卓樸、規整、醇厚、本重。除實用外,有不少還被做成陪葬器。

西晉後,越窯青瓷的造型開始變得豐富多彩,在實用的條件下注意美觀、大方,器型感覺清新、典雅。

到了南朝,越窯器型演變得挺拔、修長,且越窯青瓷以日常用品為主流。

越窯瓷表面裝飾也大量使用了畫花、刻花、堆貼和鏤空的紋飾。還有的青瓷器皿取動物形象作為造型,將實用器型雕塑化。

唐朝是越窯發展的鼎盛時期,由於改善了產品燒製環境,使得胚胎可以做得很薄,成品率也大大提高。

它被稱為中國瓷器的“母親瓷”,中國越窯

晚唐五代時期,越窯青瓷中又出現了秘色瓷,極受文人雅士推崇。古人對越窯秘色瓷非常的推崇,但由於歷史久遠,雖有文獻記載,卻缺少對應的實物加以佐證,所以秘色瓷到底是什麼樣的,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一直是個謎。

它被稱為中國瓷器的“母親瓷”,中國越窯

直到1981年,在陝西寶雞扶風縣的法門寺發生了寶塔倒塌,在寶塔的地宮當中發現了記錄秘色瓷的碑文和收藏於盒中的秘色瓷的實物,這個秘色瓷之謎才被徹底地解開。原來越窯燒製的青瓷很多品質也是參差不齊的,其中只有數量有限的上乘佳品才被稱為是秘色瓷。

唐代越窯已經發展到了自己的頂峰,越窯青瓷以釉色、優美的造型和優良的品質,影響和帶動了制瓷行業在中國的廣泛發展。

唐、宋之後,名瓷、名窯遍及大半個中國,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其中河北林城邢窯的白瓷、河南寶豐汝窯的偏青瓷、河南禹縣鈞窯的胭脂紅,以及哥窯冰裂瓷,還有河北曲陽定窯的粉白瓷、福建建窯的兔毫黑釉、江西景德鎮青白瓷無不精彩紛呈。

而浙江龍泉窯則完全繼承、發展了越窯青瓷的製作技藝。在以後的元、明、清各個朝代,中國瓷器更是以精美絕倫的品質承載著中華輝煌、璀璨的文化走向了世界。越窯青瓷不僅在物質上,也在文化上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發展。

然而由於環境的變化,北宋末年,越窯當地用於燒窯的樹木資源枯竭,最終導致了越窯紛紛都停燒,越窯的興衰已經成為歷史,但是越窯所開創的精美、深邃的制瓷文化,卻在中國和世界上得到了廣泛的發展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