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馬未都:我有一件轉心筆筒,設計非常精巧,故宮博物院也有一件

時間是什麼?大部分人沒有清晰的概念。究其原因,在於時間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古人為了強化時間概念,設計各種各樣的東西來銘記時間。馬未都表示“我”有一件轉心筆筒,設計非常精巧,故宮博物院也有一件。馬未都的這件轉心筆筒,巧妙在什麼地方?這件文物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馬未都的這件轉心筆筒,正式名稱為“

清乾隆藍地粉彩雲鶴紋天干地支轉心筆筒”。

從名稱來看,這件轉心筆筒與乾隆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乾隆八年,清代瓷器大家唐英奉旨燒製轉心筆筒。唐英所燒瓷器,世人稱之為“唐窯”。乾隆讓唐英燒製瓷器,唐英也不敢輕易糊弄。畢竟,乾隆是一位“很有藝術天賦”的皇帝,審美更是獨步古今。

唐英在設計上下足了功夫,將筆筒設計成了上下兩節可以轉動的筆筒。上邊為天干,下邊為地支。天干是十位,而地支為十二位,上下對不齊怎麼辦?唐英想了個辦法,讓乾隆很受用。唐英在空出的地方,寫成了“甲子萬年”。唐英之所以如此處理,也是獨具匠心,有著深層次的考慮。在這裡需要指出的是,乾隆即位之初曾發誓自己只當六十年皇帝,不能超過爺爺康熙。唐英很用心,也考慮到了這一點,在轉心筆筒上體現了。

唐英燒了5件,後來覺得挺有意思的,又燒了2件。算下來,唐英一共燒製了7件轉心筆筒。根據馬未都的考證來看,現在目前就發現了3件。馬未都手裡有1件,故宮博物院也有1件,另外一件還在民間。馬未都對於手裡的轉心筆筒是愛不釋手,他驚歎於唐英的巧奪天工。馬未都指出,這件轉心筆筒設計非常精巧。就算一年轉一次,需要六十年一甲子才能轉完。可想而知,這份設計精巧,非常人所能及啊!

馬未都藉此強調,古人對於時間的認知,不像今天用阿拉伯數字,就是用天干地支來表示。然而,在古代能活六十的都算高壽了。所以,古人很期盼六十一輪迴,認為這是非常吉利的。唐英燒製的轉心筆筒,代表了乾隆年間的瓷器燒製技藝。加之,物以稀為貴,轉心筆筒就更顯得彌足珍貴了。

既然轉心筆筒如此珍貴,馬未都的這件轉心筆筒怎麼來的?對此,馬未都沒有說明。那麼,馬未都的這件轉心筆筒具體價值幾何?馬未都也沒有明確指出。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件轉心筆筒經過時間的沉澱,又有高超的燒製技藝作為補充,價值已經無法用具體的數字來衡量了。再者,馬未都非常反感將文物與金錢聯絡在一塊。馬未都認為,將文物與金錢聯絡在一塊,是對文物的不尊重。由此可見,馬未都對文物的理解,已經超出了文物價值本身,無愧為收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