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用心用情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用心用情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桂林市中級人民法院創新舉措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紀實

□廣西法治日報特約記者 餘作才 通訊員 羅開元

桂林市轄17個縣市區,除漢族外,還有壯、瑤、回、苗、侗等36個少數民族在這裡繁衍生息、交融聚居,少數民族共計68萬人,佔總人口的14%。近年來,桂林市兩級人民法院一手抓執法辦案,一手抓民族團結,立足審判職能,把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貫穿到法院工作全過程,努力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提供有效司法服務和保障。

司法為民,促進民族團結進步

“法律並不是冷冰冰的條文,背後有情有義有溫度。”桂林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楊曉春表示,要創新工作方法,不斷提升司法服務能力和水平,把司法為民作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暖心工程;要打造具有桂林地域特色的調解工作室,宣傳法律知識和民族政策,有效助力基層治理。

桂林市兩級法院推行“法庭+”便民服務模式,全部建成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實現當事人“走進一個門,事務一站清”;強化訴訟服務中心實質性解紛功能,在訴訟服務中心配置“普”(普通話)“土”(本地土話)兼通的工作人員和“雙語法官”,為不通曉漢語的當事人提供法律諮詢、訴前調解、立案登記等服務;充分發揮“一庭一品牌”的示範效應和帶動作用,解決群眾之間、群眾與法官之間的溝通難題。

陳女士的丈夫王先生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傷,造成脊柱骨折。他一直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24小時需要照顧。夫妻二人經常為家庭瑣事發生爭吵,陳女士遂向龍勝各族自治縣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鑑於當事人居住在交通條件相對落後的山區,法院決定啟動“綠色通道”,將法庭搬到當事人家中。主辦法官李琳一邊用漢語調解一邊用侗語釋法,促成當事人重歸於好。

“一庭一品牌”的建設,打通了司法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使更多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當地,為推動桂林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夯實了基礎。

“雙語”審判,維護群眾訴訟權利

在桂林少數民族居住地,一些年長者只會用本民族語言溝通,且更認同本民族習俗習慣,這給法院調解、審判、執行工作帶來挑戰,一些可以在法庭外調解的案件,很可能因為語言不通,最終進入庭審流程,增加司法負擔。

為滿足少數民族群眾用自己的聲音表達公平正義的期盼,桂林市中院高度重視“雙語法官”培養和“雙語視窗”建設,加強“雙語”審判。全市兩級法院透過組織幹警參加“雙語”培訓等方式,提高幹警的司法能力水平和綜合素質;開設“雙語”通道,專門組織選配法律知識豐富、通曉少數民族語言的法官負責接待和立案工作,對不懂漢語的當事人提供特色法律服務,切實維護少數民族當事人的訴訟權利。

資源縣人民法院車田法庭針對管轄的車田苗族鄉、兩水苗族鄉、河口瑤族鄉老百姓習慣用方言進行溝通交流的情況,專門配備會講當地少數民族語言的法官助理和書記員,用聽得懂的語言、能理解的法理、易接受的方式與群眾溝通交流,既打開了“法結”,又解開了民族群眾的“心結”。

恭城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慄木法庭根據民族區域特有的“女招男嫁”婚姻習俗,建立民族區域婚姻調解新模式,在處理“女招男嫁”離婚案件時,邀請當地陪審員及有威望的村屯“頭人”參與調解,使雙方當事人心悅誠服。

目前,桂林市兩級法院1494名幹警中,能熟練掌握“雙語”的共有170名,佔11。38%。

化解糾紛,促進基層社會穩定

為強化基層社會治理,解決偏遠地區、少數民族群眾訴累問題,桂林市中院大力加強派出法庭建設,讓人民法庭成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實踐平臺,並在審判執行工作中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群眾的風俗習慣,把法律適用和民族習慣有機結合起來,有效促進民族地區矛盾糾紛的化解。

恭城縣人民法院吸納傳統鄉村治理優良元素,結合當地“三心三治一守”社會治理模式,發掘寨老族老調解資源,共同打造“五員”調解文化,即由法庭法官、鄉鎮綜治辦主任、村幹部、寨老和族老分別擔當法律釋明員、司法聯絡員、人民調解員、情感溝通員和風俗說理員,從情、理、法和民族文化四方面各展其長,協同調解涉法糾紛,有力維護一方社會和諧穩定。

截至目前,桂林市法院共有38個派出法庭,設立45個調解工作室,建立57個特邀調解組織。人民法庭、訴訟服務站、巡迴審判點成為人民法院司法為民的“最前沿陣地”、維護民族團結的“最堅實堡壘”。許多基層法院將巡回法庭搬到邊遠山區的少數民族村寨,把糾紛解決在群眾家門口,把法理帶到群眾身邊。

龍勝縣法院採取少數民族法官+寨老的方式,建立了桂林市第一個“社會法庭”,在庭前、庭中、庭後進行穿插式的溝通和調解,邀請德高望重的寨老參與案件調解,取得顯著成效。

家住潘內梯田瑤寨的潘某甲和潘某乙因房屋排水問題發生糾紛,鬧到泗水法庭。主辦法官瞭解到雙方同為瑤族同胞,決定邀請德高望重的寨老潘某某一同到雙方的家裡進行調解。潘某某用瑤話對雙方當事人做調解工作,法官則從法律角度分析雙方的對錯。透過“圍火堂”話家常式調解,潘某甲和潘某乙終於解開心結,端起油茶感謝法官,說“這官司我們不打了”。

“我們聘請少數民族群眾作為人民陪審員,主動邀請他們參與案件審理、調解,將大量的糾紛化解在基層。”龍勝縣法院副院長杜宏幹介紹。

2021年,桂林全市人民法庭受理案件4311件,結案3928件,結案率91。12%,調解率27。29%,最大限度促進矛盾糾紛實質化解。

【來源:廣西法治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