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晉武帝司馬炎統一中國後為什麼迅速衰落呢?

西晉,作為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大一統王朝,卻遠沒有人們想象中的存在時間久。從公元265年晉武帝司馬炎篡魏立國算起,有國祚51年,可若是從晉朝滅吳、真正統一全國算起,卻僅僅只有37年的短暫國祚。

建興四年(公元316年),漢趙大軍攻破長安,也正式的宣佈了西晉的滅亡。中國大地第一次幾乎完全被外族控制,匈奴大軍控制了幾乎整個中原,九州大地也迎來了長達一百多年亂世。

那麼,晉武帝司馬炎統一中國後為什麼迅速衰落呢?

晉武帝司馬炎統一中國後為什麼迅速衰落呢?

“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西晉滅亡的直接原因

西晉,從晉武帝司馬炎統一中國後,沒過多久就開始迅速衰落。而其滅亡的原因一直眾說紛紛的話題,但其滅亡的直接原因,在後人心中卻少有質疑和爭論。“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兩次縱觀整個中國歷史,也少有的大規模、長時間叛亂,直接給西晉宣佈了死刑。

1,八王之亂總結

公元291年,平靜湖面下的風波終於出水,浩浩蕩蕩的八王之亂爆發了。看上去還一直穩定太平的西晉王朝於一夕間突然走向敗落。

晉武帝司馬炎統一中國後為什麼迅速衰落呢?

八王之亂的內幕就是楊家和賈家兩大外戚家族之間的奪權,以及以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jiǒng)、長沙王司馬乂(yì)、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yóng)、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為主所發起的叛亂。

八王之亂分為兩個階段。前為賈皇后聯合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亂政,先滅楊家,又誅兩王,獨攬大權。後為賈南風謀殺太子而引起的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六王奪權。

八王之亂歷史長達十六年,戰亂中更有其他戰爭一併發生,如成漢和漢趙兩大政權也是在此時才有機可乘,開始大力針對西晉,南方更是發生了杜曾、王如及張昌的起事。

八王之亂以及其導致的一連串的戰爭,對中國大地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傷害,直接導致西晉後期朝廷已經無法掌管全國,最終走向了滅亡。

2,五胡亂華概述

五胡亂華是由八王之亂而導致的接踵而至的又一大亂。由於八王之亂的爆發,導致西晉的國力遭到了極大的損失,內亂中的西晉,各方兵力折損嚴重,各地守備力量弱至冰點。

晉武帝司馬炎統一中國後為什麼迅速衰落呢?

就在此時,各個少數民族終於看見了機會。從氐族及匈奴族開始,紛紛建立了自己的獨立政權,不再依附於西晉朝廷:304年冬天,氐族領袖李雄於成都割地為王,自稱“成都王”,史稱成漢。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建國趙漢。之後其一胡人紛紛效仿,前前後後一共出現了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北涼、西涼、後涼、南涼、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後秦等十六個政權,史稱“五胡十六國”。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趙劉聰攻破洛陽,前後共殲滅晉軍十餘萬人,俘虜晉懷帝,殺西晉太子、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多人,並大肆發掘陵墓、焚燬宮殿,史稱“永嘉之禍”。

公元313年,劉聰毒殺晉懷帝,晉愍(mǐn)帝司馬鄴在長安登基。

公元316年,前趙劉曜攻破長安,俘虜晉愍帝。西晉士族扶持司馬家遠房宗室子弟司馬睿,在建康登基,是為晉元帝,支援西晉滅亡。

雖然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是西晉滅亡當之無愧的直接原因,但是這些叛亂也只是西晉滅亡的導火索罷了。一直呈現畸形發展的西晉王朝早已經是內憂外患,迅速滅亡是其的必然之路。西晉滅亡的根本原因大致有如下三點。

一、門閥勢力的過度發展,對社會穩定帶來的巨大影響

1,皇權過度依賴於門閥

門閥勢力是東漢時期所形成的家族勢力,尤其是東漢末年,門閥勢力的影響力已經讓各方統治者無法忽視。三國時期,魏蜀吳三方勢力的立國,都離不開門閥勢力的幫助。

晉武帝司馬炎統一中國後為什麼迅速衰落呢?

曹操靠著兗州士族的幫助,才成功地控制了兗州這一方曹魏的第一塊根據地,靠著荀家、衛家、司馬家等門閥勢力的幫助,才成功地佔據了北方大地。劉備靠著荊州士族的支援,才成功在荊州紮了根,靠著益州士族的幫助和牽引,才成功入主了益州。孫權靠著和江東士族的交好,才在吳地站穩了腳跟,穩固了統治。

包括司馬家的奪權,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的根本依仗,也是因為得到了各大門閥家族的支援。曹家勢力失去了門閥勢力的支援,最終功敗名裂。如果司馬家得到了門閥勢力的支援,從而奪權成功,反之亦然。所以司馬家族成功掌權,正是門閥士族發展到極高狀態的必然結果。

所以當時皇權的建立,根本無法離開門閥的支援。

2,門閥勢力的不可控發展

在曹魏統治時期,部分門閥勢力更是得到了更好的發展環境,如曹、鍾、王、文、陳、夏侯、司馬等幾大門閥士族,勢力都已經得到了空前的壯大。在曹魏的後期,國家的大權幾乎都是由這幾大家族交替把持,分塊壟斷。在東漢末年到曹魏時期,門閥士族就已經表現出了莫大的影響力,幾乎是本土的土皇帝,當地百姓只知本地大家族卻不知道皇帝。

晉武帝司馬炎統一中國後為什麼迅速衰落呢?

而到了西晉,由於西晉依靠門閥勢力才成功奪權,門閥士族也因為踏入了更快速的發展時期。且因為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各個門閥士族開始了對官場的壟斷,給家族子弟開啟綠燈,而寒門子弟卻幾乎完全失去了進入朝堂的機會。最後,各個門閥家族的門生故吏都遍佈朝堂,成為了一個個巨大的利益集團,盤根錯節。

門閥勢力不僅掌握了大量的政治資源,並且利用這些政治資源,利用兼併和霸佔的手段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資源,從而控制了大量的社會資源。最後門閥對社會的影響力已經龐大到根本無法控制的結果,他們才是國家實際上的掌權者,而所謂皇帝,其皇權早已被架空。

所以西晉的皇帝和門閥士族關係雖然名為君臣,其實是合夥關係,並沒有誰管制誰的原則,包括司馬炎。士族門閥的不可控,是西晉滅亡的最大禍根。

二、再用分封制度,導致中央權力分散從而埋下了禍根

分封制度,在中國歷史上施行開始,就埋下了巨大的隱患。西周滅商後,分封諸侯於四方,最後形成了四方天下只知諸侯王而不知周天子的結果。春秋五霸,最強的諸侯國,有哪個會將有名卻無實力的周王朝放在眼裡?都想取而代之。正因如此,才導致了天下諸侯爭霸逐鹿天下的局面。

晉武帝司馬炎統一中國後為什麼迅速衰落呢?

到了秦朝,始皇帝一掃六合統一天下,為避免在發生諸侯奪權的事件,於是廢分封,立郡縣,成為了新的大一統王朝,中國正式進入中央集權的時代。此後項羽滅秦後也再次分封天下,可結果呢?再次被諸侯分而食之。西漢時期又啟分封制,漢景帝時期又爆發了七王之亂。漢武帝以推恩令分化諸侯實力,才消除了地方的隱患。

可見分封制度,一直以來都是隱患極大的政策。可是到了西晉時期,司馬炎又繼續沿用了分封制,分封諸王。導致諸侯王的勢力過大,中央權力分散,中央朝廷根本無法控制地方,諸侯作威作福一方。所以才導致了之後外戚門閥聯合諸侯亂權的局面,爆發了五胡亂華,成為了取亂之本。

三、長期的和平使當權者消磨鬥志,上層階級奢靡成風

中國歷史上的各大王朝都是經歷艱苦決戰的戰爭和殺伐得來的,想要登上王位,就必須經歷腥風血雨的洗禮,而西晉顯然並非如此。

西晉王朝本就是篡取曹魏政權而來,是少有的沒有經歷殺伐和動盪洗禮的王朝。雖然西晉也成功發起過滅吳之戰,但是當時的吳國早已經喪失了和西晉爭鋒的實力,這一場戰爭,完全就是摧枯拉朽,毫無難度的單方面殺伐,東吳的滅亡早已經是定數。

晉武帝司馬炎統一中國後為什麼迅速衰落呢?

可能也正是這樣,西晉王朝的統治者自開國以來,就對戰爭抱有一定的輕視之心,他們一直進行的權力交替都是十分平穩。正因如此,西晉王朝從建國開始,就更像是曹魏政權的延續,根本不像個新建立的國家,缺少改朝換代的新氣象、新作為,包括一切制度,都是在延續曹魏。

如此一來,對權利缺少敬畏的統治者,必然免不了越加向腐朽落後的方向發展。從皇帝到大臣,都沒有改革創新的精神和勵精圖治、開拓進取的行為。

建國之初,司馬炎也曾經大力地整頓鋪張浪費的奢侈之風,在大力發展生產的同時,不僅強調節儉更是一直身體力行。醫官程據曾獻給了司馬炎一件“雉頭裘”,據說滿飾野雉頭毛色彩奪目。可是司馬炎絲毫不在乎,更是將其帶到朝堂上當著滿朝文武的面燒燬,以證其反對奢侈的態度。

可是司馬炎的節儉制度並沒有堅持多久,不僅是西晉朝野上下,連他自己也沒有堅持下去。沒過多久,原本節儉的司馬炎變了,變得驕奢淫逸、自我放縱了起來,他不僅自己長期醉心於聲色犬馬,大肆擴充後宮,宮中妃嬪的人數一度達到一萬餘人,還幫著其舅爭富。

晉武帝司馬炎統一中國後為什麼迅速衰落呢?

西晉世家大族奢侈到了什麼程度呢?王公大臣的家裡已經“日食萬錢”,還不滿足,說“無下箸處” 。士族大臣之間更是以奢靡為榮,互相鬥富,用蠶絲作道路的帳幕,用錦緞作螢幕等手段都是屢見不鮮。官僚們為了滿足自己的享樂,甚至做起了盜匪的勾當,公開殺人搶劫。西晉中後期的奢侈之費,更甚於天災。

掌權者的歌舞昇平就是百姓的哀鴻遍野,不僅給百姓帶來了巨大而不可揹負的壓力,更是徹底消磨了上位者的鬥爭,導致整個西晉朝綱敗壞,腐敗異常,階級矛盾達到了極致。

未經戰火的司馬炎作為開國之君,書日安既不殺功臣,也不屠百姓,說明了其一向心慈手軟。而反腐本就艱難異常,孫權在穩定統治之後反腐時,利用酷吏打擊江東豪族的機會,鬥到江東精英盡喪。司馬炎顯然沒有這個魄力,於是也跟著大眾之風,愈加消沉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