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努爾哈赤十分喜歡多爾袞,他也很優秀,為何沒有將汗位傳給他?

這個問題其實挺簡單的,要是一兩句話來說的話,努爾哈赤死的時候,多爾袞只有14歲,壓根就無法與皇太極等人相爭。然而深究起來,清朝統治者從皇太極下一代開始,順治六歲登基,康熙八歲登基,這樣說起來,不滿10歲就能登基,彷彿多爾袞當時的14歲也不小了。

實際上,如果深入分析的話,這個話題,對大家瞭解清王朝的前身—後金政權,有著很深的幫助,簡單來說那就是:後金≠大清!

多爾袞究竟有多優秀?奠定了清朝大一統政權的基礎

清朝統治者給人的整體印象來看,都是相當不錯的,沒有出現荒淫無道的君主,雖然從乾隆時代開始,君主開始走向平庸化,但是至少他還不算荒淫無道,甚至都還都有一顆勵精圖治的心。

相對於清朝後期出現的君主平庸化趨勢,清朝前期連續五代半君主(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前期)都是十分優秀的君主,當然,統治者有的時候並不一定是皇帝,清朝的優秀就在於,那些曾經有機會染指皇位,卻沒有登基的人,他也十分優秀。

努爾哈赤十分喜歡多爾袞,他也很優秀,為何沒有將汗位傳給他?

代善、多爾袞、豪格等等這些人物,隨便拿出來一位放到皇位上,也必然是賢明的君主,尤其是多爾袞,兩次錯失皇位,卻並不能否定他對清王朝作出的貢獻。

作為清政權第一代領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多爾袞在武功上是最像努爾哈赤的孩子。

代善、皇太極等子嗣,雖然也能征善戰,跟隨努爾哈赤打了很多仗,但是在勇猛方面並不及多爾袞,“多爾袞”本身就是熊的意思,努爾哈赤給他起這個名字,應該就是象徵兇猛的動物,多爾袞從小就擅長騎馬射箭,所以深得努爾哈赤的喜歡。

在天命五年(1620)年,努爾哈赤宣佈廢黜大貝勒代善的太子名位,而“立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德格類、嶽託、濟爾哈朗、阿濟格、多鐸、多爾袞為和碩額真”,共議國政。

要知道,當時的多爾袞不過八歲就已經能夠參與到後金政權最高權力決策當中,雖然多爾袞和多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的母親阿巴亥受到努爾哈赤的寵愛,才有了這樣的政治格局,但是不能否定努爾哈赤對其的喜愛。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病逝,多爾袞當時只有14歲,並沒有立下多少戰功,這也是其沒能繼承汗位的重要原因。

努爾哈赤十分喜歡多爾袞,他也很優秀,為何沒有將汗位傳給他?

多爾袞的戰功是在努爾哈赤去世之後,在皇太極的指揮下取得的,天聰二年(1628年)開始,多爾袞在後金政權中開始嶄露頭角,透過多年戰爭,成為後金政權中不可多得的大將,到天聰九年(1635年)多爾袞已經能夠獨當一面,率領大軍招降蒙古的林丹汗。

崇德三年(1638年),多爾袞單獨指揮清軍繞過山海關進攻明朝,清朝繞道蒙古入關已經很多次,前幾次都是皇太極親自帶隊,多爾袞能夠有此許可權,可見其能力,此役,清軍擊殺明朝總兵盧象升,一路燒殺掠奪,在關內殺了幾個月才從容返回遼東。

在後續關係明朝與清朝國本之戰的松錦大戰中,多爾袞也是重要指揮將領,在1643年皇太極暴斃之後,被晉升為攝政王的多爾袞在1644年明朝葬送在農民起義戰爭的關鍵時刻,果斷出兵,在山海關大戰聯合吳三桂擊敗李自成,一舉奠定清朝入主中原的格局。

隨後,多爾袞率領清軍統一中國,建立了繼明朝之後的又一個大一統的政權,可以說,多爾袞對清朝作出的貢獻,並不少於前面所說的清朝開國五代半君王。

努爾哈赤十分喜歡多爾袞,他也很優秀,為何沒有將汗位傳給他?

多爾袞如此優秀,為何沒有繼承努爾哈赤的汗位?

前面已經說到,多爾袞沒有繼承努爾哈赤的皇位,在年齡上吃了大虧,這一點是很重要的一點,多爾袞雖然很優秀,但確實在努爾哈赤死後才表現出來的,在之前並沒有表現出來。

多爾袞的那些勢力,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努爾哈赤對阿巴亥的寵愛,阿巴亥雖不是原配,但是努爾哈赤第三任大妃,算是繼室,雖然她生的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偏愛,但是這種依靠母親的寵愛而得到的勢力,並不足以使得他們在汗位爭奪中勝出。

相比之下,繼承汗位的皇太極還是有優勢的,他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雖然其母孟古哲哲只是努爾哈赤的側福晉,不過那時嫡庶並不特別重要,重要的是皇太極生的早,在努爾哈赤南征北戰時,他已經擔起了守護大本營的職責,中國古代向來都是天子御駕出征,太子守國,皇太極無太子之名,其實早就在行太子之事;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稱大汗的時候,代善為大貝勒,阿敏為二貝勒,五子莽古爾泰為三貝勒,皇太極為四貝勒。

因為代善與阿巴亥有染,努爾哈赤疏遠了代善,最後對汗位最有衝擊力的也就是皇太極了。皇太極很早就隨努爾哈赤出征,戰功赫赫,這是多爾袞所不具備的優勢。

努爾哈赤十分喜歡多爾袞,他也很優秀,為何沒有將汗位傳給他?

當然,從根本上來說,我們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總是以中原王朝的皇位繼承原則來思考多爾袞即位這件事,實際上,這也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努爾哈赤傳下來的並不是皇位,而是汗位,這並不等同於傳統中原王朝的繼承關係。

中原王朝或多或少的會受到嫡長子繼承製原則的影響,尤其在清朝之前的明朝,更是不遺餘力地執行,致使明朝皇帝素質整體不高,相比之前,後金政權(再次強調,它不等同於後來的清朝)很大程度上來講,它是一個漁獵民族部落脫胎而成的政權。努爾哈赤稱大汗,與後來皇太極在1636年稱帝也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在1636年之前的後金,更像是一個鬆散的部落間的聯盟,在皇太極在1636年之後,逐漸將其改變成一個走向集權的政權。

在努爾哈赤時代,儘管努爾哈赤作為後金政權的領袖,但是他並沒有隨意選定繼承人的資格,在女真的部落繼承關係中,對於領導者的選取也許更是能者居之,這大概也屬於中國北方遊牧民族中根深蒂固的“共和”習慣。

皇太極、多爾袞等人作為努爾哈赤的子嗣,他們都有機會爭奪皇位,而最終決定皇位的則是透過政權中的貴族推選產生。

努爾哈赤十分喜歡多爾袞,他也很優秀,為何沒有將汗位傳給他?

這一點,即使是在皇太極去世之後,儘管清朝已經完成了政權性質轉變,還是依靠商討最終推選出福臨(順治)擔任皇帝。

順治即位後,大清王朝在多爾袞的率領下入主中原,清朝開始更多地學習傳統的中原漢民族政權,最終完成蛻變。

可以說,相對於在高度中央集權體制下六歲登基的順治,和八歲登基的康熙,多爾袞與汗位擦肩而過這件事是十分不幸的。

在後金時代努爾哈赤去世時候的多爾袞,儘管已經十四歲,即使努爾哈赤想要立他為大汗,但是在“狼性”的汗位爭奪中,多爾袞想要繼承大汗,還是沒有任何機會的。

從後金到清王朝的性質轉變中,多爾袞終究是生不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