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同樣是臣子,同樣是對國君進諫,鄒忌卻有著不一樣的命運與遭遇

鄒忌,戰國時齊國大臣,當時的政治家。齊威王即位不久,立志改革,求賢若渴。鄒忌就“以鼓琴見威王,用“鼓琴”的節奏來說明“治國家而弭(安定)人民”的道理,得到齊王的賞識,被任相國,封於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號成侯。鄒忌有才華,為人大度,頗有君子風範,是齊威王的得力助手。鄒忌曾勸齊威王獎勵群臣吏民進諫,主張修訂法律,監督官吏,嚴明賞罰,獎勵賢臣,處罰奸吏,選拔人才,並選薦得力大臣堅守四境。鄒忌所推行的改革,使齊國國力漸強。另外,鄒忌相貌過人,全國聞名。品德也是高風亮節,令人稱讚。

同樣是臣子,同樣是對國君進諫,鄒忌卻有著不一樣的命運與遭遇

鄒忌以樣貌俊美著稱,善琴藝,精通治國之道,對於治國安邦有著獨特的見解。

齊威王繼位之前,鄒忌的這些才能無處施展。可以說是齊王給了鄒忌一片展翅的天空,讓鄒忌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政治才能。鄒忌經常在齊王面前諫言,並數次用諷刺的喻意來讓齊王覺悟。齊王依鄒忌之策,注意選拔人才,撤除不稱職的官吏,獎勵得力的賢臣。其目的是在鞏固統治秩序的同時,謀求國家的富強,這自然也有利於社會生產的發展。鄒忌的政治才華使齊國不斷地改革更新,最終使得齊國在政治、經濟上都有了新氣象。

春秋戰國時期,齊威王迷戀彈琴,常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如此數年,國家日趨衰敗。周邊臨近的國家見此,皆想兼併齊國,連連進犯,齊國屢戰屢敗。

同樣是臣子,同樣是對國君進諫,鄒忌卻有著不一樣的命運與遭遇

齊國有一平民叫鄒忌,善琴愛樂,一天,自稱是高明的琴師。有一天,鄒忌來到王宮,請侍衛向齊王稟報,說自己久仰齊王愛琴之名,特來拜見,自己對琴也頗有造詣,想為大王撫琴。侍臣稟報齊威王,齊王大悅,召見鄒忌。沒多久,威王正在彈琴。鄒忌推門而入,說:“琴彈得好極了!”威王很不高興地離開琴,手按寶劍說:“先生只看到我的樣子,還沒有認真觀察,怎麼能知道琴彈得好不好呢?”鄒忌向齊王行禮後說:“我聽大王那大弦彈出來的聲音十分莊重,這是象徵國君;小弦彈出來的聲音是那麼清晰明朗,象徵賢相;指法精湛純熟,勾弦用力,放弦舒緩,音符和諧動聽,象徵政令;琴聲和諧,配合美妙,曲折不正之聲而不相干擾,象徵四時。如此絕妙的琴聲,讓人聽後不禁生贊。”

同樣是臣子,同樣是對國君進諫,鄒忌卻有著不一樣的命運與遭遇

齊王說:“先生果然對琴有所造詣,那就請先生彈上一曲吧。”鄒忌坐到琴前,調絃定音之後雙手放在琴絃上,離開琴位輕輕舞動,只擺出彈琴的架勢,有形無聲。齊王見此大怒,高聲斥責道:“大膽,竟然如此戲弄本王,看來你也只是善於‘談論’音樂而已。”鄒忌卻說:“何止是談論音樂,治理國家和安撫人民都在其中啊!”威王不悅地說:“如果談論五音的調理,我相信沒有比得上你的。如果是治理國家和安撫人民,又怎麼能在琴絃之中呢?”鄒忌說:“臣以彈琴為業,當然要悉心研究彈琴的技法。大王以治理國家為要務,怎麼可以不好好研究治國的大計呢?琴,前寬後窄,象徵著尊貴與卑賤。彈琴和治理國家一樣,必須專心致志。七根琴絃,好似君臣之道,大弦如君,小弦似臣,應彈哪根弦就彈哪根,不該彈的弦就不要彈,這如同國家政令一樣七絃配合協調,才能彈奏出美妙的樂曲。這正如君臣各盡其責,才能國富民強、政通人和、天下太平一樣。彈琴和治國的道理是相同的呀!現在大王只知聽琴聲,卻不治理國家,這就和我撫琴不彈,擺空架子一樣。撫琴不彈,就沒有辦法使你心情舒暢;你有國家而不治理,也就沒有辦法使百姓心滿意足。如此下去恐怕天下會大亂。琴不彈則不鳴,國不治則不強啊,請大王三思。”

齊王頓時醒悟,一改臉色說道:“先生說得很有道理。”於是就任鄒忌為相,開始和鄒忌大談治國定霸大業。齊王對鄒忌非常信任,在鄒忌輔助下,齊國逐漸成為強國。

同樣是臣子,同樣是對國君進諫,鄒忌卻有著不一樣的命運與遭遇

鄒忌身高八尺,容貌出眾,被稱為美男子。

一天早晨,鄒忌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對著鏡子端祥了一番,問妻子說:“你看我與那住在城北的徐公哪一個漂亮呢?”他妻子回答說:“當然是你漂亮了,徐公哪裡比得上你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聞名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漂亮,就又問他的妾:“你覺得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更漂亮呢?”妾回答說:“徐公怎麼能比得上你漂亮呢?”鄒忌心中仍有疑慮。第二天,家裡來了一位客人,鄒忌同其閒聊之時,又禁不住問客人:“我同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你漂亮。”

又過了一天,徐公來訪。鄒忌把徐公的面貌、身材、姿態等諸方面都仔細觀察一番後,深感到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再對著鏡子端祥一會兒,更覺得自己比徐公差得遠。晚上入寢,鄒忌躺在床上思索了一番說:“我的妻子說我漂亮,是因為對我的偏愛;妾說我漂亮,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說我漂亮,是因為有事需要我幫忙。”

同樣是臣子,同樣是對國君進諫,鄒忌卻有著不一樣的命運與遭遇

次日,鄒忌入宮進諫,說:“我確實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相求於我,於是都說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妃子、近臣沒有誰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大王的,全國的人沒有誰不有求於大王的。由此看來,大王受的矇蔽一定比我更厲害。”齊威王聽後,隨即釋出命令:“朝廷大臣、官吏以及老百姓,能當面指責我的過失的,給予上等獎賞;上書勸告我的,給予中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評論我的過錯讓我聽到的,就給予三等獎賞。”

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就都來進諫,宮門口和庭院裡像個鬧市。幾個月後,偶爾才有人進言規勸;一年之後,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這一做法,使齊國人民覺得齊王是一位賢君,因此更加愛戴他。

燕、趙、韓、魏等國聽說這件事後,都到齊國來朝拜。此所謂“在朝廷上征服了別國。”

同樣是臣子,同樣是對國君進諫,鄒忌卻有著不一樣的命運與遭遇

在古代的封建制度中,君與臣的關係可謂是“伴君如伴虎”。

說的就是侍臣在君王的身邊,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引得老虎發威,輕則罷官免職,重則性命不保。臣子想要勸諫至高無上的“聖明國君”革除弊政,除害興利,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鄒忌作為一介平民,以鼓琴進見齊王為名,委婉地的對齊王的好樂而不理國事進行了一番斥責,對治國安邦說出了自己的一番見解,而得到齊王的賞識,為齊王的國強民盛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鄒忌從比美的過程中深刻認識到一個統治者聽到真話的不易,於是他把切身體會告訴了齊威王,並以此來諷喻齊威王納諫去蔽。鄒忌的聰明就在於,在一國之君面前,既能讓“老虎”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並且還讓齊威王公開地號令全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同樣是臣子,同樣是對國君進諫,鄒忌卻有著不一樣的命運與遭遇

同樣是臣子,同樣是對國君進諫,卻有著不一樣的命運與遭遇。比如說韓愈,他的好言相勸,卻沒能得到重視反而害了自己。其中的原因並不僅僅是因為韓愈沒有遇到像齊威王這樣的君王,而是各人的勸諫方式有別。鄒忌為了使齊王能接受諫言,先述說自己的生活體驗,指出妻、妾、客的三種回答是出於不同的動機;再以齊王所處的生活環境和自己的經歷作比較,指出齊王受矇蔽的危害性,這種現身說法確實收到了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