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民國剩女"呂碧城--麵包我有 只缺愛情

"民國剩女"呂碧城--麵包我有 只缺愛情

說起民國才女,大家可能更多地想到張愛玲,蕭紅,林徽因,其實,還有一位天然傲絕的傳奇女,她就是堪稱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呂碧城。

呂碧城在民國女子中,是一個傳奇般的人物,她足夠優秀,是極少數真正活出自我的不平凡的女子。

她是鑑湖女俠秋瑾平生最佩服一個女性,彼時她在北平,用“碧城”這個筆名寫了一些文字,有一日,朋友給她看了另一位也叫“碧城”的文章。秋瑾看完大呼“才女,我自愧不如,此生再不敢冒碧城之名!”

"民國剩女"呂碧城--麵包我有 只缺愛情

呂碧城的少女時光如同所有幸福的民國女子一般,出身書香門第,父嚴母慈,書畫雙絕,又有青梅竹馬的未婚夫言笑晏晏。

只可惜現實往往並不美好。碧城所面對的現實是,父親一朝猝死,母親阿姊被人綁架,貪婪的族人佔了府邸,未婚夫家置之不理。絕望之下,碧城寫信得援,夫家卻以此認為碧城城府頗深,不堪為婦而拒婚。

舅父嚴鳳笙此時已經是塘沽鹽運使,得知此事後便派下人來孤兒寡母的她們,呂家已經家到中落,在被迫解除婚約後,她們也已沒有更好的去處,於是便踏上了去天津塘沽的火車上,開始了寄人籬下的生活。

1903年,在大姐呂惠如、二姐呂美蓀相繼走出家門之後,呂碧城也不顧舅父嚴鳳笙的阻撓逃出了家門。“塘沽距津甚近。某日,舅署中秘書方君之夫人赴津,予約與同往探訪女學,瀕行被舅氏罵阻,予忿甚,決與脫離。”

因緣際會得以主筆《大公報》,在那個時事動盪的時代,呂碧城藉助《大公報》倡導婦女解放,主張女權,結識了“鑑湖女俠”秋瑾,引起了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李鴻章之倒李經義的青睞,一時間,彷彿眾星捧月,風光無限。

"民國剩女"呂碧城--麵包我有 只缺愛情

1904年9月,“北洋女子公學”成立,呂碧城任總教習,後任監督(即校長),儘管這仍然是一座貴族女子學校,卻是中國真正意義上公立女子學校,直到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北洋女子公學”停辦,呂碧城才正式離職。

呂碧城一離職,剛剛登上民國大總統寶座的袁世凱便邀請她擔任總統府機要秘書,後又擔任參政一職。1915年,困擾於派系之爭且洞察袁世凱欲復辟帝制、稱帝野心昭然若揭之時,呂碧城果斷辭職遷居上海。

來到上海的呂碧城展現了她文學才能之外的經商天賦,她與外商合作,不出三年,已是富甲一方。她的商人頭腦,彷彿與生俱來,是受到出生之地晉商的影響,還是受到祖籍徽商的滋養,無人知曉。

"民國剩女"呂碧城--麵包我有 只缺愛情

當時追求呂碧城的人很多,據說呂碧城的眼光也非常高,只看上了梁啟超與汪精衛,但她又嫌梁啟超年紀太大(比呂碧城大9歲),汪精衛年紀太小(與呂碧城同歲)。另外,根據近代天主教史學家方豪先生考證,《大公報》主編英斂之,十分愛慕呂碧城,甚至引起了英夫人的誤會。

史學家梁元生先生也在英氏日記中發現了英斂之寫給呂碧城的詞:“稽首慈雲,洗心法水,乞發慈悲一聲。秋水伊人,春風香草,悱惻風情慣寫,但無限悃款意,總託詩篇瀉。”確實情意綿綿,流露著一片深情。

每每有人問及婚姻大事,呂碧城回答道:“我的目的不在錢多少和門第如何,而在於文學上的地位,因此難得合適的伴侶,東不成、西不就,有失機緣。幸而手頭略有積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學自娛了。”真是聰明人之語。

"民國剩女"呂碧城--麵包我有 只缺愛情

錯過的那些人,錯過的那些緣分,呂碧城亦看得通透:我之目的不在資產及門第,而在於文學上的地位。因此,難得相當伴侶。東不成,西不合,有失機緣。幸而手邊略有積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學自娛耳。

就像現代都市中事業有成的獨立女性一樣,呂碧城事業、才情、樣貌、金錢一樣不缺。在婚姻問題上,她對物質和權力都沒有太多苛求,她所看重的,應該是精神上的琴瑟合鳴,心靈上的息息相通。而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她寧願孤單,也絕不願意委屈將就。

在那個時代,女權意識抬頭,眾多醒悟過來的女性衝出家庭,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些女子大多都是奔著謀愛而去的,但呂碧城卻清楚的知道,衝出家門後,只有先謀生才能得到立足之地。如此就算謀不到愛,至少手裡還有面包,還能好好愛自己。

一生一世一個人,從此淡漠在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