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詩仙詩聖如何"懟人"李白我"唱歌懟",杜甫我"唸經懟"

提到古代的“懟人”高手,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莊子和惠子這二人。當初二人的“濠梁之辯”是由惠子率先發難,而莊子則是見招拆招。

後者明顯感覺沒有“懟”過癮,於是決定把這件事寫進他的著作。然後吩咐門下的信徒,承其衣缽,怒“懟”惠子二千餘年。

後世“懟王”從中受到啟發,早已不滿足於僅僅是使用方言和漢字來“懟人”了。時間來到了

光耀萬代的大唐,兩位“懟林”高手橫空出世,一個叫李白,另一個叫杜甫。

詩仙詩聖如何"懟人"李白我"唱歌懟",杜甫我"唸經懟"

李白說:

寫文章“懟”人不給力,編成歌詞,唱著“懟人”更狠。千百年後,

只要還有一個人在唱我的“歌詞”,每唱一遍,都是在替我罵人!

杜甫則說:呵呵噠

寫一首歌詞有什麼意思呢?要寫就一次寫六首!我一邊罵,還一邊給他們講道理。所有聽過這六首“歌”的人,都誇我罵得對。

誰要是膽敢說我罵得不對,那麼就對不起了,原詩裡直接摘出一句話,直接懟他臉上,“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一、“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上李邕》——唐·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相傳,李白這首詩是在他未出四川之前寫的。李白十八歲的時候,聽說渝州新上的刺史李邕是一個愛才之人。他經常在官邸開宴會,廣交各路英雄,於是李白就想跑過去想交個朋友。

詩仙詩聖如何"懟人"李白我"唱歌懟",杜甫我"唸經懟"

也不知道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也許是因為李白的口氣有一點點大,然後遭到了排擠。於是,少年李白怒寫了一首詩說:

有朝一日,我會像大鵬一樣乘風高飛,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如風突然停了下來,我跌進了大海,我的身體依然能攪得滄溟之中海水翻騰。

有人想問:憑什麼?就憑我偉大啊!

我在天上是大鵬鳥,落到海里就變成了鯤。我就是這麼能耐,嘿嘿嘿。

你們因為我的言行獨特,所以一聽到我講話就大笑。

老子》曾說: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說的也就是你們這些“下士”了。

孔子都說“後生可畏”,為啥你們不聽他老人家的話呢。看來聖賢書也是白讀了!

“懟王”李白憑藉著一股初生之犢不怕虎的氣勢,一邊唱一邊“懟”,唬得所有人一愣一愣地。這一首詩內容看似直白,但是實際上卻是氣勢非凡。

詩仙詩聖如何"懟人"李白我"唱歌懟",杜甫我"唸經懟"

詩中接連引用《老子》、《莊子》中的典故,借儒家的先師孔子來嘲笑那些看輕他的人是有眼不識泰山,算是做到了情理交融。

“懟”人有時候就是要“先聲奪人”,上來就是一聲“呔”。

然後靠著詩仙的才華,大鵬終有展翅日。只差一個機會,我就能乘風奮飛九萬里。在天為鵬,在海為鯤。

看一看,這樣的想象是多麼地美麗,特別適合編成“歌”來唱,而且還適合千古流傳,成為後世那些“懟林”中人嚮往的目標。二、“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杜甫在人們眼中一直是一位悲天憫人的“詩聖”,敢稱“聖人”,那麼肯定是君子端方,絕不會口出惡言。但是事實上,杜甫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溫和,他其實非常會“懟人”。

《舊唐書·杜甫傳》記載,“(甫)嘗憑醉登武之床,瞪視武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意思是說,杜甫當年流浪到成都,投靠好友嚴武,在嚴武的手下當一名幕僚。

詩仙詩聖如何"懟人"李白我"唱歌懟",杜甫我"唸經懟"

結果

有一回他喝高了,居然跳到了嚴武的床上,指著他的鼻子罵:嚴挺之怎麼生了你這樣的一個兒子呢?

當然,這都是別人的八卦。

不過,他曾經寫了一組七言詩,就是專門“懟人”的,非常有名,那就是《戲為六絕句》,原文如下:

《戲為六絕句》——唐·杜甫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縱使盧王操翰墨,劣於漢魏近風騷。龍文虎脊皆君馭,歷塊過都見爾曹。

才力應難跨數公,凡今誰是出群雄?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後塵。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這首詩大意是說:

庾信的文章,到了晚年之後就變得更加成熟了。然而,很多人卻只是嘲笑他文章華麗,只注重辭藻,這完全就是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們完全看不到庾信後來筆下的凌雲之志,與縱橫開闊的氣象

假如庾信還活著的話,一定會覺得:哎呀呀,真是“後生可畏”啊!

詩仙詩聖如何"懟人"李白我"唱歌懟",杜甫我"唸經懟"

然後杜甫說,初唐四傑行文風格駢麗,所以受到今人的攻擊。

這些人就是一葉障目,拿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古人,完全是無理取鬧。

對於這種不講道理,還妄下結論的傢伙,我只有祝他被歷史湮沒了。而四傑的文章,一定會像長江、黃河一樣,萬古流芳。

接著,他進一步借別人調侃初唐四傑的話來說: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四個人的文章不如漢魏,而接近《詩經》、《楚辭》,這又有什麼問題呢?

他們的文章就像龍和虎背上的紋飾,華彩天成。他們的人和他們的文,穿越了歷史、地理的界限,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才來到你們的面前。

你們這些人,才氣也不如他們,當中更沒有一個傑出的貨色。

還有一些人,表面上看似主張要學《詩經》、《離騷》》,結果背地裡又去學習六朝那些“悲翠戲蘭苕”之類句子。

詩仙詩聖如何"懟人"李白我"唱歌懟",杜甫我"唸經懟"

不懂得文章的立意,不具備超越前人的胸襟和恢宏的氣度,素質還這麼低下,怎麼能夠像在碧海中騎鯨遨遊一樣,進行文學創作呢?

學做文章,既不能菲薄今人,同時也應該愛戴古人,清詞麗句與言之有物並不相矛盾。

你們既然想學屈原和宋玉,有種就學到和他們並駕齊驅,

為啥後來又步了齊梁豔詩的後塵呢?

自己沒有達到前人這種高度的本事,就不要跑去亂懷疑前人的水平!

創作不能因循守舊,一個抄一個,你們誰是誰的老師?

裁掉那些守舊因循的“偽體”,老老實實去學習《詩經》、《離騷》是可以的。與此同時,也應該虛心學習別人的文章。不怕師傅多,這些人統統都是我們的老師。

杜甫這一組七絕詩,創作於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當時正是他在嚴武的手下當幕僚的時候。有人認為這組詩是他在替庾信和初唐四傑出頭,但是也有人認為,他是在替自己說話。

詩仙詩聖如何"懟人"李白我"唱歌懟",杜甫我"唸經懟"

大概是因為他在詩歌創作風格上的創新,彈劾遭到了一些人的嘲諷。於是,他就寫下了這組詩,藉著幫“前人”說話,來“懟今人”

當時唐朝的詩壇上流行“復古風”,有人看不慣庾信和初唐四傑那種駢麗的文風。但是,

事實上庾信和王勃等人在後期,已經開始主動進行文章的改革了。

然而,那些無知的人們,還是拿著上述這些人早年的詩文來品頭論足。文辭華麗又怎麼了呢?《論語》中說:“文質彬彬”才能相得益彰!有好的內容,也要配上好的語言修辭。

所以,杜甫怒懟了當時文壇上那種“厚古薄今”的歪風。他透過反諷、比喻、說理等修辭方式,怒懟“今人”不能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庾信的進步。

同時,他提醒所有的人注意:初唐四傑的文章,是經過了時間考驗才流傳下來的。在這一段中,杜甫提到了“龍文虎脊”,不知道他是否讀過劉勰的《文心雕龍》。

詩仙詩聖如何"懟人"李白我"唱歌懟",杜甫我"唸經懟"

後者在書裡的《原道篇》中曾經提到:“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這些都是大自然賦予動物身上的紋理,是最天然的,也符合“道”的文。

再說,評價一個人文風的優劣,不能脫離時代背景。在後面,他又嘲笑這些“今人”不接受文章改革,只會一味地主張仿古、摹古。

其中

“爾曹身與名俱滅”一句,更為“懟界”千古絕句!但凡有哪位名人遭到了攻擊,他的支持者只要祭出此句名言,就可以做到“一擊必殺”!

結語

李白是一個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的人,而且他十分清楚自己的才華。所以他在《上李邕》中引經據典,罵得那叫一個酣暢淋漓。

杜甫作《戲為六絕句》的時候已經49歲,但是看樣子火氣也還是不小。他一邊講理,一邊“懟人”。所以,他寫下了一組七言詩來“懟”當時文壇上的“歪風邪氣”。

詩仙詩聖如何"懟人"李白我"唱歌懟",杜甫我"唸經懟"

他用“爾曹身與名俱滅”、“歷塊過都會爾曹”和“才力應難跨數公”等數句“明罵”,再用“不覺前賢畏後生”、“若看翡翠蘭苕上”、“竊攀屈宋宜方駕”“暗諷”,把“今人”完全貶成了渣渣。

在花式“懟”人的同時,杜甫還以這組七言詩,不僅開創了古代文人“以絕句論詩”的先河

,而且這一組

詩中還包含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杜甫詩歌創作理論。

李白的《上李邕》雖然氣勢恢宏,但是表達的中心思想無非是“莫欺少年窮”。杜甫的《戲為六絕句》則不一樣,他是一邊“懟人”,一邊也在給這些人講道理。

所以,無論是從詩歌本身的成就來看,還是從杜甫那句經典的“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在網路罵戰中的“殺傷力”與“控場能力”來看,杜甫以詩“懟”人的本領,都是遠超李白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李白這首詩雖然主題陳舊,但是畢竟在“懟”人的同時,顯得很有詩意。而杜甫這一組詩注重說理,更像是把李白的“唱歌懟”,發展到了“唸經懟”。

詩仙詩聖如何"懟人"李白我"唱歌懟",杜甫我"唸經懟"

“懟人”的本質,還是屬於一種“幹架”行為,所以到底是“唱歌懟”更好呢,還是“唸經懟”更強呢?這個就只能見仁見智了。

而且很遺憾的是,

現在的人也不會寫古詩。

所以他們既不能學莊子著書立說來“懟”,又不能學李白“唱著來懟”,更不能學杜甫“念著經來懟”。

所以,他們在“懟”人的時候,

一般都只能“叉著腰、跳著腳懟”,或者是“蹲在地上、畫著圈圈懟”了。

除此之外,他們別無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