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裝了一萬麻袋當廢紙賣的文物,最後僅剩300袋,幾十億也買不回

中國當代作家、社會活動家馮驥才曾在文化考察隨筆《城市的文化與文物》中提到過:“從城市保護的角度看,文物與文化不是一個概念。 ”

文物記錄著所處時代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習慣,那些文獻檔案和文學作品則象徵著民族精神和處事待人的方式。

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諸子百家就留下了許多文明的瑰寶,縱然秦朝時期有焚書坑儒,明朝有“八股文”,可這些遺留下來的文明仍舊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有些更是傳播到了西方,供他們學習。

只是這些文獻和紀錄歷史的書籍,也曾遭到了我們先人的輕視,甚至還被當做廢品裝了一萬麻袋出售,差點毀了這些文明史料,釀成大錯。

裝了一萬麻袋當廢紙賣的文物,最後僅剩300袋,幾十億也買不回

從考古報告可以發現,被發現挖掘的多數是金銀古董,除了這些華貴的器物,那些文物史料也具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史料多數是竹簡和紙張,一旦毀壞腐化便不可再生。

那些記錄在上面的文字能夠最直觀反映所處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由此可見,這些史料文案的文化價值完全不亞於古董,

這其中就包含明清內閣的卷宗

明清內閣的主要作用就是

藏放當時的絕密檔案,

有些人可能就算在那裡工作了一輩子,也不知那些卷宗裡寫的到底是什麼,除非皇帝受命查辦要事,內閣的人才能看到一個小小的片段。

這些宗卷對於現代考古學家也是十分重要的歷史資料,

紫禁城內閣中的卷宗與殷墟甲骨文字、敦煌藏經洞遺書以及居延漢簡被史學家譽為“近代古文獻的四大發現”。

這個地位相當於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大名著”了。

裝了一萬麻袋當廢紙賣的文物,最後僅剩300袋,幾十億也買不回

在清政府晚期,中國經歷了一場大動盪,無論是百姓,還是當時的清政府都有著太多的身不由己。

宣統元年,也就是1909年的時候,清政府突然要整修內閣大庫,至於之前保留在內閣的檔案要全部進行銷燬。

當時的學部參事羅振玉得知了這件事之後,

立刻趕到現場翻閱這些破舊的檔案。

也許是文人的直覺,他總覺得這些檔案中藏著無價的寶藏。果不其然,

那些檔案中有很多是記錄著明清的史料、自清太祖以來的重要奏摺,甚至還有一些是前朝的孤本。

看到這些的羅振玉急忙將這件事情上報給張之洞,張之洞這才上奏,申請將這些卷宗交由學部保管,這才留住了這些瑰寶。

裝了一萬麻袋當廢紙賣的文物,最後僅剩300袋,幾十億也買不回

一直到1912年,清政府被推翻之後,北洋軍閥占主導地位,紫禁城的很多寶物都不知所蹤,當時已是人人自危,自然沒有時間去理會那些“身外之物”,至於藏在內閣裡的那些卷宗也經歷了坎坷的命運。

在1921年前後,時局動盪不安,再加上北洋政府因為統治腐敗,從而導致了財政赤字的問題,政府下屬的教育部都已經好幾年開不出工資。為了能給手下的人發工資,北洋政府的人就整理紫禁城的財物,無意之中發現了這些卷宗和檔案。

這些卷宗雖然有價值,但當時的古董店只要真金白銀,根本不肯要這些書書本本。最後,這些北洋政府的人就把這些文史資料當成廢紙賣了出去,

那承載著文明的十五萬斤資料,只買了四千銀元。

文稿的下落與未來

變賣卷宗的事情很快就傳到了羅振玉的耳朵裡,於他而言,這些文稿比他的性命還重要,絕對不能弄丟,於是羅振玉開始馬不停蹄地打探這些檔案到底被賣到了哪裡。

裝了一萬麻袋當廢紙賣的文物,最後僅剩300袋,幾十億也買不回

終於,他才在一家紙店找到了這些材料,幸運的是,這些材料還沒有變成造紙的原料。

想要回這些史料,單純地退款是不可能的。見店家遲遲不肯鬆口,羅振玉毫不猶豫地掏出了自己地全部積蓄,又朝其他朋友借了一些銀兩,才把這批文件買了下來。

縱使羅振玉出手及時,可是北洋政府的那些粗人在搬運的時候並不會多麼愛惜,

所以已經有好幾萬件的史料出現了破損和丟失。

為了將損失降到最小,羅振玉在這些史料中

選出了一些最為珍貴的卷宗,將其變成一部冊子,

並希望這部冊子能夠流傳下去,讓更多的人瞭解這段歷史。

而這本冊子就是現在震驚全世界的

《清太祖實錄稿》

,人們也從這本手札中瞭解到了明清內閣檔案的價值。

裝了一萬麻袋當廢紙賣的文物,最後僅剩300袋,幾十億也買不回

這本手札在當時被世人皆知之後,北洋政府也提出買回這些卷宗的要求,但羅振玉看出這些人只不過是想從這些檔案中賺到油水,根本不是真心實意的想要保護,

就言辭犀利地拒絕了他們的要求

1924年,羅振玉知道自己的能力已經不能保護這些文件了,

他便選擇了十分有財力的大收藏家李盛鐸,希望對方能妥善保管。

可李盛鐸並沒有意識到這些文件的意義,

最後甚至還整理出了六萬份獻給了溥儀和友人。

一直到後來,國家出錢把這些檔案全都買回來,這些檔案才算是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找到了歸宿。

只是時間隔得實在是太過於久遠,這中間已經轉手了好幾任主人之手,

原本的10000袋史料如今也只剩下了那麼300袋。

如今,這些文檔卷宗已經被存放在中國歷史檔案館裡,並被妥善保管著,而國內外的史學家也根據這些資料盡力去還原其所記載時代的繁華與動盪。

裝了一萬麻袋當廢紙賣的文物,最後僅剩300袋,幾十億也買不回

有些資料已經丟失破損,很多歷史事件也沒有辦法得到核查,而那一段歷史也只能被掩藏在時間的長河裡,探索不到半分蹤影,而那些被賤賣的歷史資料,

如今就算花上幾十億也買不回來了

,這無疑是研究古代歷史文化的一大損失。

歷史最大的魅力並不是祖先留給我們的那些金銀珠寶,而是經過時間所沉澱下來的文化和思想,畢竟一個國家的發展除了經濟強大,擁有文化底蘊才能真的受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