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千古之迷《蘭亭序》究竟好在哪裡呢

長的帥的都已經關注評論了,你還在等什麼。

最走心的影視人物分析,最獨特的影評劇評交流

說起中國古代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名字可謂如雷貫耳,無人不知,他的書法平和自然,遒美健秀渾然天成天成。千百年來受到了多少文人墨客,帝王將相的青睞和追捧。而在王羲之眾多的書法作品中最為出名的便是《蘭亭序》。它不僅是文學史上的不朽之作。也是中國書法史上無人逾越的高峰,有著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對《蘭亭序》痴迷不已,甚至在去世後。也要蘭亭序作為陪葬一同長眠昭陵。然而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卻就此開始了一段撲朔迷離的經歷,並最終下落不明。這也成了後人不斷探尋的千古之迷《蘭亭序》究竟好在哪裡呢?

千古之迷《蘭亭序》究竟好在哪裡呢

蘭亭集序的內容的描述了,當時的場景曲水流殤,同時又抒發了王羲之對天地、自然、人生的感悟,一共324個字,文字雋永、意境優美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小品文。可是《蘭亭集序》的最重要的價值是它的書法藝術,《蘭亭序》成為後代書法藝術家難以企及的巔峰,何止是後代書法藝術家就是王羲之自己酒醒之後。抄寫了數遍再也寫不出這第一遍的神采來了。尤其令人感慨和讚歎的是,整片《蘭亭序》324個字,其中有20個“之”字。而且每個“之”字寫的都不一樣,神態各異,儀態萬千。讓後代書法家佩服的是五體投地,王羲之啊,對他這幅作品十分的真愛,收藏起來之後一代一代往下傳傳到了第七代孫。這個第七世孫叫王法極。可是王法極他出家為僧法號智永,智永和尚圓寂之後,這個《蘭亭序》真跡就由他的弟子辯才和尚繼承了。這個辯才和尚也是個書法大家,非常喜歡書法,同時也非常喜歡王羲之的字。

千古之迷《蘭亭序》究竟好在哪裡呢

時間一晃就到了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在治理國家之餘也非常喜歡書法。尤其偏愛王羲之的字,收集了不少王羲之的真跡。可是他就是見不到久負盛名的《蘭亭集序》,為此寢食難安,就派大臣四處打聽。大臣他們四處打探,終於有訊息了,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在辯才和尚手中。太宗皇帝立刻下旨召辯才和尚進京,辯才和尚來到了京城之後,李世民熱情的款待了辯才和尚,在說到《蘭亭集序》的時候辯才和尚說到在師傅活著的時候他見過,現在師傅圓寂了,又經過多年的戰亂動盪,下落不明。無論怎麼問都是下落不明,李世明只能送他回寺院。後來又得到訊息,《蘭亭集序》確實在辯才和尚手中。

千古之迷《蘭亭序》究竟好在哪裡呢

於是皇帝又把辯才召到京城中,使用了各種手段就是下落不明,又只能送他回寺廟。因為皇帝手中有辯才擁有《蘭亭集序》的證據。於是皇帝召集大臣商量,房玄齡推薦蕭翼,讓他和辯才套近乎把《蘭亭集序》騙出來,李世民覺得這個辦法好,又給了蕭翼幾幅王羲之的真品,讓他獲得了辯才和尚的好感,順利的拿到了《蘭亭集序》。皇帝拿到了王羲之的代表作,愛不釋手經常拿出來看,朝廷的每個大臣都想看啊,但是又怕弄壞,於是召集很多書法家,臨摹了很多作品,我們現在看到的作品也就是在那時臨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