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文天祥張世傑,你沒讀過《三國志》嗎

文天祥張世傑,你沒讀過《三國志》嗎

——文天祥

1268年,元軍已經長驅直入打到了鄂州(武昌),按照金庸小說裡的說法,此時郭靖和黃蓉還在襄陽城死守。

這讓元軍很頭疼。

但是他們沒想到鄂州也並不好打,因為在這裡他們遇到了另外一個硬茬子。

這個硬茬子叫張世傑。

史書上記載的跟文天祥,陸秀夫合稱“宋末三傑”,也算得上是一個人狠話不多的角色。

文天祥張世傑,你沒讀過《三國志》嗎

不過雖然是三傑之一,但是張世傑跟另外兩個人有個明顯的不同點。

文天祥是狀元,陸秀夫是進士,只有張世傑沒怎麼讀過書。

少年時代,張世傑就跟著叔叔張柔戍守杞州(滑縣)。

年輕時候的張世傑不知道犯了什麼錯,害怕上軍事法庭,就當了逃兵。

逃到宋州(睢陽),混到了淮兵裡隱姓埋名,不知怎麼滴就得到了上級領導阮思聰的賞識。

文天祥張世傑,你沒讀過《三國志》嗎

阮思聰覺得這是個好苗子,應該好好培養,就把他推薦給了呂文德(沒錯,就是金庸小說裡守襄陽的那位)。

張世傑在呂文德的手下從一個低階的小軍官幹起,慢慢的升了上來,不過這時候誰也沒想到這位張世傑先生會成為南宋最後的名將。

元朝的丞相伯顏親自率隊攻打鄂州,張世傑奮力守城,元軍居然不能前進半分。

伯顏有點焦躁:這也太沒面子了吧。

文天祥張世傑,你沒讀過《三國志》嗎

伯顏派人去給張世傑捎信:兄弟,你這樣頑抗是沒有出路的,不如跟著大哥我幹,保證你小日子美滋滋。

張世傑一口老壇酸菜面噴過去:也不拎著四兩棉花到處打聽一下,我張世傑是啥樣的人?我的老家就在大宋這個屯兒,生是大宋的人死是大宋的鬼,麻溜的給我滾。

伯顏很生氣:好,你小子有種,看我咋收拾你。

伯顏作為一個“外國人”,居然也懂得《孫子兵法》,派人明著攻打鄂州的一個山隘,暗中卻派水軍從漢水東攻鄂州,鄂州失守。

雖然鄂州沒守住,但張世傑義正辭嚴懟伯顏的那一番話,讓朝廷很是高興。

當時的情形已經是兵敗如山倒,南宋的地盤一點一點在縮小,元軍到處,無不聞風投降。

像張世傑這樣的人已經很少了,乃南宋軍界的一股清流了。

這時候的臨安城也是風雨飄搖,皇帝就發了一個通知給張世傑:來勤王。

文天祥張世傑,你沒讀過《三國志》嗎

張世傑到的時候,很多同樣接到通知的將領都還沒到,宋度宗很高興:不錯呀老張,還是你對朝廷的事兒用心,我也不能虧待你。

短短几個月時間,張世傑就從和州防禦使,一路坐火箭似的,幹到了保康軍承宣使,總都督府兵。

當然,張世傑也沒辜負皇上對他的期望,派兵四處出擊,“嘁哩喀喳”收復了平江,安吉,廣德,溧陽幾座不算小也不算大的城市。

文天祥張世傑,你沒讀過《三國志》嗎

一時之間,從上到下都對張世傑刮目相看。

好像都從張世傑的身上看到了希望:決戰,決一死戰,再也不能這樣窩窩囊囊了。

決戰的地點定在焦山。

因為元軍都是草原上長大的,連水都沒見過,那就在水上跟他們玩兒。

張世傑的想法很簡單:既然是決戰,那肯定是所有兄弟扛著槍掂著刀玩兒命的往前衝,只許前進不許後退。

這樣的案例也不是沒有過,當年霸王項羽不就是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嗎?

可是張世傑可以破釜卻不能沉舟,因為沉了舟在水中肉搏太不像樣子。

文天祥張世傑,你沒讀過《三國志》嗎

所以,張世傑的辦法是:把所有的戰船連在一起,然後把錨沉到江底,這樣,誰也不能後退,只能決一死戰了。

真是一個好辦法,只不過諸位是不是眼前一亮,覺得這個好辦法似曾相識?

是的。

在這之前尚文一千年前,確實有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曾經用過這一招。

那個偉大的軍事家名字叫做曹操,結局大家也都知道:很慘,很慘,差點兒被燒成肉乾。

文天祥張世傑,你沒讀過《三國志》嗎

一千年後張世傑用了同樣招數,結局,也和曹操差不多。

元朝主帥阿術沒有諸葛亮的能耐借東風,但是基本操作步驟卻是一樣的:用船載滿了士兵,士兵們用火箭像下雨一樣的射向張世傑的連環戰船。

剎那間,宋軍亂成了一鍋粥,但是沒有人敢起錨,被燒得七零八落【赴江死者萬餘人】。

我不知道阿術是不是看過《三國志》,因為這時候羅貫中還沒出生,《三國演義》還沒有寫出來。

但我敢肯定的是張世傑一定沒看過《三國志》。

因為他根本就不讀書啊。

這一仗,把南宋剛剛有點扭轉的局面又給弄得一塌糊塗。

從此後,宋軍再也組織不起像樣的反攻,只能東躲西逃,實在沒地方去了,只能往海上跑。

這一跑,就是11年。

11年,變成了最遙遠的從前;

11年,把一切都深埋在心裡面;

11年,再也不能續寫前緣!

11年之後,也就是1279年,南宋的殘兵敗將已經被逼到了崖山,小皇帝趙昺也躲在這裡。

文天祥張世傑,你沒讀過《三國志》嗎

而這時,張世傑已經是少傅,樞密副使,越國公,自然而然的也就成為崖山戰役的總指揮。

也許有人會說,張世傑這樣老打敗仗的人為啥還一路升官?

客觀的說,張世傑也不是老打敗仗,能被列為“宋末三傑”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最關鍵的是,張世傑對大宋那是真的忠心耿耿。

期間不斷有元朝派人來勸他投降,張世傑都死活不答應,從這一點上來說,能得到皇上信任也是應該的。

崖山戰役開始的時候,有人跟張世傑說:我們應該先佔據入海口,要不然被敵人堵住入海口,萬一戰局不利,我們跑都沒地方跑啊。

可是張世傑不同意,張世傑有他不同意的理由:這麼多年了,我們一直都在海上顛簸,這樣的日子啥時候是個頭啊,我不知道你們煩不煩,我是真的累了,就在這裡跟他們決一死戰吧,勝了,我們就重新回到岸上去;敗了,那就讓一切都結束吧。

文天祥張世傑,你沒讀過《三國志》嗎

但是你怎麼也想不到,張世傑用的辦法居然還是11年前焦山的那一招:把上千艘戰船連為一體,活脫脫的一個水上行營。

糧草燒了,不要了,這一戰只許勝利不許敗。

幾天之後,張世傑的水上超級航母打造好了,浩浩蕩蕩綿延很遠——沒有退路,沒有補給,沒有防禦,就等著張弘範來了。

不知道人沒有靈魂,如果有,曹操遊蕩這裡一定會笑出聲的:你娃是不是傻?被人燒一次還不長記性,非得等著人家來燒第二次?

這時候海風輕輕的吹,海浪輕輕地搖……

元軍主帥張弘範已經如約而至。

文天祥張世傑,你沒讀過《三國志》嗎

張弘範到了崖山一看:這是什麼造型,挺別緻啊。

張弘範很懶,起碼比他的前輩阿術懶很多。

阿術最起碼還派士兵划著小船去向張世傑的聯合戰艦發射火箭,以示對張世傑這蹩腳的陣型表達一下尊重,可是張弘範居然連燒都不想燒了。

太費勁了,還得派人,還得引火,弄不好還把自己眉毛燒了,不划算。

就把入海口堵住就行了啊。

這一下張世傑傻眼了:人家不跟你打,就遠遠的看著你,咋整?

糧草已經燒了,淡水也沒儲存。

乾糧可以少吃一點,但是一連十來天不喝水誰受得了?

到最後,士兵們實在沒辦法,只能彎腰從海里舀水喝——海鮮很好吃,可海水是真難喝。

很多人喝了海水後,上吐下瀉,動都動不了,只能等著張弘範來收拾他們。

這時候張世傑想逃跑,可是哪裡還有退路?

入海口是自己讓給張弘範的,無路可逃。

張世傑只能帶著小皇帝拼死突圍,殺出重圍之後,張世傑把小皇帝趙昺交給了陸秀夫。

陸秀夫又能怎樣呢?

為了不讓小皇帝像當年的徽欽二帝一樣落入敵人的手裡,陸秀夫揹著小皇帝毅然決然的投海自盡。

這一戰之後,張世傑請求楊太后再尋找趙氏的後人重新立一個皇帝,以圖東山再起。

但是楊太后聽說小皇帝趙昺的死訊之後早已心灰意冷,也迅即赴海自盡。

文天祥張世傑,你沒讀過《三國志》嗎

自此,大宋一脈斷絕。

崖山之後無中國!

張世傑很悲傷,將楊太后葬在海邊。

突然間狂風大作,海浪滔天,手下人勸他趕緊上岸。

張世傑說:“不必了。”

然後登上柁樓(船上的控制室),焚香朝天祭拜:

“我張世傑一輩子為大宋、為趙氏江山,盡心盡力輔佐了兩個皇帝該做的能做的都已經做了。死了那麼多人而我之所以不死,是因為我想殺退元兵,為趙家奪回河山,可是如今小皇帝也死了,太后也死了,我還能怎麼辦?到了這個地步,也許是天意吧!”

不久,張世傑在臺風中死於平章山下。

張世傑的死,標誌著南宋徹底滅亡。

很快,南宋的殘餘勢力被徹底消滅,蒙古的鐵蹄踏上了整個華夏。

很搞笑的是,沒去過一百年,兩支起來反抗元朝的起義軍為了爭天下而大打出手。

其中一個貨居然又用了鐵甲連環這一招,讓人燒了個焦黃。

這個貨叫陳友諒,燒他的那個人叫朱元璋。

再過了十來多年,有個叫羅貫中的人寫出了一本《三國演義》。

從此之後,就連街上賣豆腐的都知道:戰船是不能連在一塊兒的。

西漢時期經學家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如果。。。。。

哪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