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陳平先投魏王后投項羽,頻繁更換主人,為何卻能得到劉邦的信任?

陳平先投魏王后投項羽,頻繁更換主人,為何卻能得到劉邦的信任?

楚漢戰爭四年,最終以劉邦的勝利,項羽的失敗而告終。劉邦贏得了天下,開創了大漢王朝的嶄新局面。分析劉邦爭奪天下贏江山的原因,有一點最為清楚,就是劉邦要比項羽知人善用,能把每個的人的長處都發揮出來。

項羽就不行,全軍他最有戰鬥力,帶領將士衝鋒陷陣的往往是他,只相信自己的意志,而不重視團隊建設。手下唯一的謀士范增最終也被他冷落疏遠離他而去,很難做到知人善用。

楚漢戰爭劉邦先弱後強,最終把項羽逼的烏江自刎,正是因為劉邦做到了知人善用,發揮了團隊優勢,才一步步壯大起來。劉邦用人很有特點,只要這個人真心投奔他,他就能委以重任,放心大膽的讓他做事。不過他也會猜忌,並不是極度的相信,但他的猜忌又和項羽不同,一旦取得他的信任,你讓他怎麼做,他就會怎麼做。

在所有投奔劉邦的大人物裡,陳平是個最特別的個案。特別在什麼地方呢?就是陳平跳槽太頻繁。

在秦末諸侯爭霸中,他剛開始投奔的是魏王,在魏王哪裡幹了一段時間不順心,又找機會投奔了項羽。當時項羽聲勢正旺,是勢力最強的楚軍領袖。很多人都有投強不投弱的心理,陳平也不例外。再後來陳平在項羽這裡乾的也不順心,又找了個機會來投奔劉邦。

陳平先投魏王后投項羽,頻繁更換主人,為何卻能得到劉邦的信任?

按理說,像陳平這樣經常換單位的人是最得不到新單位領導的認可和信任,有的甚至對這種跳槽頻繁的人拒而遠之,從哪來的趕緊回哪裡去。擔心把這種人收留進單位,佔著茅坑不拉屎,純粹是混工資的貨,要不了多久他也會辭職走人,到時傷害最深的是單位。

但劉邦見了陳平之後,很快對陳平的信任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方,不但讓陳平官升三級,而且凡事都要徵詢陳平的意見,按照陳平的計策辦事。惹的身邊的周勃、樊噲都開始吃醋,經常在劉邦跟前抱怨。那麼陳平先投魏王后投項羽,再投劉邦被重用,他是如何取得劉邦信任的?

我們先看看劉邦的用人策略,劉邦也不是對每個投奔他的人都充分信任委以重任,尤其是一些位高權重的人,他大多數是為了達到籠絡的目的,才表示出熱情和友善,賜給相應的爵位。像河北的張耳,因為手底下有人馬,又誠心誠意跟著劉邦做事,所以劉邦就對張耳很信任,最後封他為趙王。但也不是所有投奔劉邦的人都春風得意大放異彩,像楚軍將領司馬卯,雖然比陳平投奔劉邦的時間長,但一直碌碌無為,得不到重用。

再看看他信任的創業元老都是一些什麼人。蕭何是劉邦在沛縣做泗水亭長時的老上級,兩個人打交道時間很長,蕭何時時處處對劉邦進行照顧,為人穩重熱情。從劉邦芒碭山起義到殺死沛縣縣令,角色轉換為沛公時,蕭何就一直幫著他謀劃籌措,算是他最信任的人。還有樊噲、盧綰、夏侯嬰、周勃、曹參這些人,也都是他一起滾爬摸打出來的好兄弟,這些人知根知底,值得信任。

陳平先投魏王后投項羽,頻繁更換主人,為何卻能得到劉邦的信任?

張良雖然是劉邦身邊的大謀士,但劉邦遇到張良的時候,張良急匆匆準備去投奔景駒,兩個人交談之後,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但後來張良就一心一意輔佐韓王,忙著恢復韓國土地的事情去了。一年多時間毫無進展,在穎川遇到劉邦之後才跟著劉邦一起攻打咸陽。

劉邦遇到大事總會第一個和張良商議,但這個人一心一意想恢復韓國,雖然幫著劉邦做了不少事情,但為劉邦真正出力的時候不多,大漢立國之後,他就像以前一樣,做了一個閒雲野鶴般的世外高人。劉邦雖然信任張良,主要是張良來去自由,有他沒他一樣。

韓信這個人劉邦剛開始也不信任,這個不信任主要是不瞭解。但他架不住蕭何的再三推薦,又偷偷地觀察了幾次韓信,發現這個人愛讀兵書,可能還有點真本事,就邀請韓信來自己大帳裡商談,簡單聊過之後,劉邦答應了蕭何的推薦,最後封韓信為大將軍。

陳平既不是劉邦的創業元老,又沒有多少驕人的業績,另外還多次跳槽,這麼一個看上去資歷平平的人,如何能取得劉邦的信任而加入漢軍團隊呢?

陳平先投魏王后投項羽,頻繁更換主人,為何卻能得到劉邦的信任?

這還要從陳平的履歷說起,陳平出來闖蕩的時間大概是公元前209年,哪一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為了拉起反秦大旗,他們把魏王的後人魏咎找到立為魏王。陳平也是老魏國的人,而且從小愛看書籍,且有一些志向。於是他就離別家人投奔魏咎,想著在魏咎這裡混出個名堂。

但在魏咎這裡幹了不到兩年時間,隨著陳勝吳廣這些人的失敗,加上魏咎的昏庸無能,陳平在這裡看不到一點希望。這個時候項羽帶領的楚軍卻異軍崛起,成了天下反秦勢力的老大。陳平似乎看到了希望,就找了個理由離開魏咎,去項羽身邊做了一個客卿。但項羽這個人剛愎自用,什麼事情都是自己說了算,就連他身邊的范增也不怎麼用,所以陳平等於沒什麼事情做,像個閒人一樣。

秦朝大將章邯投降項羽之後,楚軍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抵抗了。於是項羽親率四十萬大軍向秦朝首都咸陽進軍。陳平也跟著項羽一路來到咸陽。

這個時候天下已定,項羽分封完諸侯之後,也帶著自己的兄弟回到彭城老家去了,陳平自然也跟著項羽回到彭城。

陳平先投魏王后投項羽,頻繁更換主人,為何卻能得到劉邦的信任?

這段時間我們可以看到陳平在楚營寂寂無名,既得不到項羽的信任和重用,自己也沒有什麼特別驚人的舉動。作為一個謀士,這樣的狀況他應該非常難受。好在機會很快來臨。

不久,劉邦就正式在漢中興兵,開始了討伐項羽的步伐,楚漢戰爭正式爆發。很快劉邦就取得了關中之地,並聯合各路諸侯領兵攻佔了項羽的首都彭城,漢軍聲勢猛漲。此刻,項羽的手下大將司馬卯投奔了劉邦,這件事讓項羽很惱火,他認為是陳平是的責任,遷怒於陳平。兩年的相處,也讓陳平對項羽的為人有了更清楚的認識,於是他決定投靠漢王劉邦。

陳平背棄年輕好戰的項羽,而去投奔已經五十多歲的劉邦,他是怎麼考慮這個問題的?為何他這麼一個自負的人,心裡就一定認為劉邦才是天下的共主呢?要比項羽強呢?

其實,陳平第一次見劉邦時,是在鴻門宴上。當時劉邦范增設下圈套,準備在鴻門宴上刺殺劉邦,這個情況陳平應該是知情的,就算不知情,以陳平的聰明才智,也能想到范增會這麼做。所以劉邦的處境兇險,弄不好會身首異處。但最後的結果卻讓范增很失望,沒有達到他的預期效果。也讓目睹此事的陳平對劉邦有了刮目相看的一面,覺得劉邦才是自己將來追隨的主人。

如果沒有鴻門宴上的初次相識,陳平也不會有此後對劉邦的幫助。項羽到達咸陽後,開始分封諸侯,劉邦被封為漢王,封地在秦嶺大山裡的漢中。當時劉邦想急著離開項羽,因為跟項羽呆在一起日子越久,危險就越大。所以他急著離開項羽去漢中自己的封地,但他又不能直接對項羽提這個事情,害怕項羽起了疑心對自己不利。

陳平先投魏王后投項羽,頻繁更換主人,為何卻能得到劉邦的信任?

於是,他找來張良商量,結果張良也想不出好辦法,他幫助劉邦定戰略可以,這種騙人誆人的事情他也束手無策。不過張良認識陳平,而且對陳平這個人有一點了解,而且陳平又是項羽身邊的人,問他應該沒錯。

張良見到陳平後說明來意,希望陳平能想想辦法,讓漢王劉邦逃出咸陽。這種事情對陳平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陳平就告訴張良,要想讓漢王能順利離開咸陽去漢中,第一步先要把范增這個老東西支走,第二步是想辦法取得項羽的同意,這樣才能實現漢王劉邦儘快離開咸陽的計劃。陳平不但告訴張良這個計劃的細節,而且主動把這個工作承擔下來。自己先去說服項羽,把范增派往楚地去看望楚懷王,接著又和張良一唱一和,讓項羽答應了放劉邦去漢中的請求,成功幫助劉邦逃離出咸陽。

從這裡可以看出,這個時候的陳平已經開始為漢王劉邦做事,要不是他的幫助,至少去漢中的時間要拖很長時間,這麼的長的時間,對劉邦的生命來說是極其危險的。如果哪一天項羽聽了范增的話,作出對劉邦不利的事情就麻煩了。假如陳平覺得這個事情對自己有風險或者他還在一心一意幫項羽做事,張良的請求他就不會答應。甚至為了立功,會想辦法幫助項羽阻止劉邦進入漢中。

我們只能說,哪個時候的陳平已經內心認可了劉邦,所以才甘冒風險,幫助劉邦逃出咸陽。

陳平先投魏王后投項羽,頻繁更換主人,為何卻能得到劉邦的信任?

另外,陳平投奔劉邦時,並沒有找當時劉邦身邊的第一大謀士張良,而是找了自己的好友魏無知幫忙推薦,走了一條中間路線。如果找張良,是怕張良猜忌,同為謀士擔心一山不能容二虎?還是自己計劃從基礎做起,不打算攀附別人。到底什麼原因我們不得而知。

陳平知道自己跳槽頻繁,必然會引起劉邦的警惕。所以在見劉邦的時候,他是做了相應的心理準備。但他沒有想到劉邦對他的到來非常歡迎,可能有當初他幫助劉邦逃出咸陽的鋪墊原因,劉邦很快對他委以重任,讓他擔任自己的護軍都尉,並監護三軍將校,職位比在項羽那邊高了很多。

劉邦雖然對初來的陳平報以熱情,但他手底下的人就開始不答應了,很多人天天在劉邦跟前說陳平的壞話,尤其是他那些創業元老們。時間一久,劉邦對陳平的信任又開始動搖了,他又把陳平叫到辦公室談話,向陳平直截了當的表達了自己的擔憂,說你一會兒幫助魏咎,離開魏咎又去幫助項羽,現在又來投我,你怎麼讓人相信你說的話呢?

面對劉邦的坦率,陳平也非常坦率直白,他把自己比作一件東西,在不同的人手裡價值就不同。並表示他去投靠魏王,結果魏王不用他,他又去投靠項羽,項羽也不信任他,所以他才投靠漢王。是因為他仰慕漢王知人善用。如果劉邦不信任他的話,就接受他的辭職,讓他回家,給他一條生路。

陳平先投魏王后投項羽,頻繁更換主人,為何卻能得到劉邦的信任?

劉邦聽了陳平的話,對他更加產生好感,從此以後凡事都和陳平商議,很多大事聽從陳平的計策。有了劉邦的信任,陳平也在楚漢爭霸中,為自己博取了漢初奇才的好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