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民國最佳哥哥,妹妹裹腳疼哭,哥哥:不裹了,嫁不出去我養,後如何

民國最佳哥哥,妹妹裹腳疼哭,哥哥:不裹了,嫁不出去我養,後如何

纏足是古代的一種畸形審美,古代大部分文人雅士都認為,女子的腳越小越好,大了就不好看,要“鈿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輕雲”才美。當然以我們如今的眼光去看的話,把腳硬生生變成三寸金蓮,實在是一件很嚇人的事情。

裹腳的風氣從宋朝興起,一直到清末民國時期都在延續,許多女子從小就要被迫忍受這樣的痛苦,但也有一些女子幸運躲過,比如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因為有一個非常疼愛她的哥哥,避開了裹腳噩夢。哥哥甚至承諾:

民國最佳哥哥,妹妹裹腳疼哭,哥哥:不裹了,嫁不出去我養,後如何

“不裹了,嫁不出去我養!”這位“最佳哥哥”是誰呢?他的名字叫張嘉森,他用盡全力去保護的妹妹,經歷也很不一般。原來,張家本是江蘇寶山的名門,清朝時,張家的先祖入朝為官,張嘉森的爺爺地位比較高,父親行醫為生,同時也經商,家境非常富裕。

張嘉森出生於1887年,他從小酷愛讀書,喜歡同時研究中學和西學,關心時世,立志要做出一番成就。張家兄弟姐妹眾多,8個男孩,4個女孩,排行第八的是張嘉玢。從小,張嘉玢就很崇拜自己的二哥張嘉森,覺得他讀書很厲害,又非常關心弟妹們。

民國最佳哥哥,妹妹裹腳疼哭,哥哥:不裹了,嫁不出去我養,後如何

張嘉玢的名字寓意非常好,“玢”是一種美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幾個孩子的父親很有學問。但即使生在書香之家,張嘉玢還是逃不過裹腳的命運,當時的人認為,女孩子要是長著一雙大腳,以後是沒有人家肯要的。

所以,張嘉玢4歲那年,母親和家裡的阿嬤就張羅著準備熱水、布條、湯圓(長輩認為吃了湯圓腳會變軟)之類的東西,為女兒初步裹腳。小小年紀的張嘉玢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忍受這樣的痛苦,在家裡哇哇大哭。

民國最佳哥哥,妹妹裹腳疼哭,哥哥:不裹了,嫁不出去我養,後如何

試了幾天後,張嘉玢還是哭得很厲害,身為哥哥的張嘉森終於看不下去了,他對母親說,裹指令碼是一種陋習,何必這樣折騰妹妹呢?母親拿“不裹嫁不出去”的說法反駁,張嘉森卻堅決反對:

“如今本是新學漸開之時,何必在意陳俗!若妹妹婚事有誤,我自當負責。”正是因為張嘉森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八妹張嘉玢這才放開了腳,免去了三足金蓮的痛。後來,張嘉森果然沒有食言,一直默默保護著妹妹。

民國最佳哥哥,妹妹裹腳疼哭,哥哥:不裹了,嫁不出去我養,後如何

張嘉玢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張幼儀。張幼儀15歲便嫁給著名詩人徐志摩,卻被徐志摩百般嫌棄,即使兩人婚後生下了2個兒子,徐志摩仍然堅持離婚,拋棄妻兒。那時候的張幼儀在外國獨自帶孩子,十分困難,無奈之下只好找二哥張嘉森求助。

民國最佳哥哥,妹妹裹腳疼哭,哥哥:不裹了,嫁不出去我養,後如何

在哥哥的幫助下,張幼儀去德國住了幾年,哥哥鼓勵她往前看,努力學習提升自己。與此同時,張幼儀母子的生活也是他照料,要不是有孃家兄弟張嘉森、張嘉璈的支援,張幼儀沒法脫胎換骨,從徐志摩眼中的“土包子”變成事業女性,當上老師、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

53歲那年,張幼儀又找到了伴侶蘇醫生,兩人白頭偕老。她活了88歲,是與徐志摩有情感關係的女子中最長壽的人。這一切固然有她自己堅強的原因,卻也和哥哥的支援愛護是分不開的,她的一生,不幸中卻有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