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漢獻帝心中的忠臣,並非袁紹曹操之類實力派,而是這位落魄之人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十四回,發生在曹操護送漢獻帝重返洛陽之後,相關人物分別為李傕、郭汜、賈詡和曹操。原文如下:

漢獻帝心中的忠臣,並非袁紹曹操之類實力派,而是這位落魄之人

卻說李傕、郭汜知操遠來,議欲速戰。賈詡諫曰:“不可。操兵精將勇,不如降之,求免本身之罪。”傕怒曰:“爾敢滅吾銳氣!”拔劍欲斬詡。眾將勸免。是夜,賈詡單馬走回鄉里去了。次日,李傕軍馬來迎操兵。操先令許褚、曹仁、典韋領三百鐵騎,於傕陣中衝突三遭,方才佈陣。陣圓處,李傕侄李暹、李別出馬陣前,未及開言,許褚飛馬過去,一刀先斬李暹;李別吃了一驚,倒撞下馬,褚亦斬之,雙挽人頭回陣。

漢獻帝心中的忠臣,並非袁紹曹操之類實力派,而是這位落魄之人

曹操撫許褚之背曰:“子真吾之樊噲也!”隨令夏侯惇領兵左出、曹仁領兵右出,操自領中軍衝陣。鼓響一聲,三軍齊進。賊兵抵敵不住,大敗而走。操親掣寶劍押陣,率眾連夜追殺,剿戮極多,降者不計其數。傕、汜望西逃命,忙忙似喪家之狗;自知無處容身,只得往山中落草去了。曹操回兵,仍屯於洛陽城外。楊奉、韓暹兩個商議:“今曹操成了大功,必掌重權,如何容得我等?”乃入奏天子,只以追殺傕、汜為名,引本部軍屯於大梁去了。

漢獻帝心中的忠臣,並非袁紹曹操之類實力派,而是這位落魄之人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漢獻帝劉協回到洛陽後,下詔命曹操前來洛陽輔佐朝政。不過,在曹操尚未趕到洛陽前,李傕、郭汜領兵殺到。劉協被迫向山東方向轉移,並在途中與曹操會合。此時,謀士賈詡建議李傕,避免與曹操作戰,應該向漢獻帝請降,以求自保。李傕大怒,欲將賈詡殺死,後經眾人求情方才作罷。賈詡連夜離開軍營,返回自己的家鄉。第二天,李傕、郭汜與曹軍交戰。許褚大展神威,連續斬殺兩將,重創李傕、郭汜,穩定了京城洛陽的局勢。

漢獻帝心中的忠臣,並非袁紹曹操之類實力派,而是這位落魄之人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不計其數”, 意為沒辦法計算數目,形容極多。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宋代周密所撰《癸辛雜識別集下·襄陽始末》中的“火炮、藥箭射死北兵及墜水者,不計其數。”

漢獻帝心中的忠臣,並非袁紹曹操之類實力派,而是這位落魄之人

小說中描述的這段漢獻帝回到洛陽城後經歷的波折,在歷史上並沒有發生過。按照《後漢書·董卓傳》記載,漢獻帝劉協逃出長安後,李傕、郭汜一直在後緊追不捨,並先後在弘農東澗和孟津黃河渡口爆發激戰。但在漢獻帝到達河東郡後,李傕便停止了追擊,漢獻帝也因此得以順利地重返京城洛陽。因此,小說中出現的曹操與李傕大軍的較量僅僅是作者的虛構,並非歷史的真實。

漢獻帝心中的忠臣,並非袁紹曹操之類實力派,而是這位落魄之人

小說中提到的賈詡連夜離開李傕返回家鄉一事,亦非歷史的真實。據《三國志·賈詡傳》載,就在李傕、郭汜放棄追擊漢獻帝后,賈詡便“上還印綬”,辭官不做,來到了華陰投靠了自己的同鄉段煨,期間並非出現李傕欲將賈詡殺死之事。以歷史上賈詡的聰明才智,又豈能讓自己陷入如此絕境?

漢獻帝心中的忠臣,並非袁紹曹操之類實力派,而是這位落魄之人

至於小說中出現的漢獻帝回到洛陽後立即下詔命曹操前來洛陽,也並非歷史的真實。據《三國志·武帝紀》載,當漢獻帝回到洛陽後,曹操主動派遣曹洪前往洛陽,但遭到衛將軍董承的攔截,說明此時漢獻帝並未發出詔書命曹操進入洛陽,這也就意味著漢獻帝心中的可靠人選並不是曹操。

漢獻帝心中的忠臣,並非袁紹曹操之類實力派,而是這位落魄之人

那麼,誰才是漢獻帝心目中的可靠人選呢?答案非常出人意料。此人既不是曹操,也不是袁紹,而是一位被後人視為“三姓家奴”的人物——呂布。有何為證呢?答案在《三國志·呂布傳》注引《英雄記》中。據《英雄記》記載:“初,天子在河東,有手筆版書召布來迎。”上面已經提到,漢獻帝來到河東時,剛剛擺脫李傕、郭汜的追擊,驚魂未定。此時漢獻帝向誰求援,自然就意味著此人就是漢獻帝心目中的漢室忠臣。而就在數年前,呂布曾經與王允一起剷除了國賊董卓。因此,漢獻帝這才親筆寫下詔書向呂布求援。

漢獻帝心中的忠臣,並非袁紹曹操之類實力派,而是這位落魄之人

不過,非常尷尬的是,漢獻帝地呂布的期待最終卻落空了。《英雄記》載:“布軍無畜積,不能自致,遣使上書。”此時的呂布不但兵力薄弱,糧草軍也極度匱乏,自身難保,落魄之極。呂布不得不上書漢獻帝,將自己的窘境上報,也就錯過了成為護駕之臣的機會。

參考書籍:《三國志》、《後漢書》、《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