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華佗不讓病人與妻子同房,病人卻不聽勸阻,結果三天後就命喪黃泉

從《三國演義》中的刮骨療傷,再到成語對症下藥……華佗作為中國古代的一位著名的神醫,不僅在民間家喻戶曉,更是在史書上千古流芳。

其一生鑽研醫術孜孜不倦,行醫救人為生民立命,不僅給後世留下了無數令人驚歎、敬仰的故事,更是在中國古代醫學史上被譽為“外科聖手”,以至於後世常以“華佗再世”,稱讚一位醫生的醫術高明,醫德高尚。

在眾多的傳說中,最令人稱奇的是華佗料病如神的故事。

傳說華佗曾囑咐一位病人,不可與其妻子同房,但病人並未聽其勸阻,結果竟然三天後便一命嗚呼!

如此神奇,讓人聽完故事不由地疑問,這件事是真的嗎?

華佗其人在歷史上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華佗不讓病人與妻子同房,病人卻不聽勸阻,結果三天後就命喪黃泉

華佗

華佗其人

華佗,東漢沛國譙人,是當時頗負盛名的神醫。

不僅首創用麻沸散(即麻醉法)給病人施行外科手術,更是創制了一套有延年益壽的功效的養生保健體操——五禽戲,令後人受益無窮。

然而,神醫的修煉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華佗早年曾因擅長經學而被舉薦做官,但當時正值東漢末年,戰火紛飛,政治腐敗,百姓民不聊生,士人受察舉、徵辟(官員推薦)多有不就者。

於是,像當時的很多隱士一樣,華佗也沒有接受推薦出仕做官。

是以,儘管華佗曾受到推薦有做官的機會,卻並未在政治上有明顯建樹,反倒以醫術著稱於世。

華佗不讓病人與妻子同房,病人卻不聽勸阻,結果三天後就命喪黃泉

那麼,華佗真實的醫術究竟如何呢?

不管在當時還是後世,人們皆認為華佗的醫術頗有神秘之處,不僅能預言人的死生之期,甚至有延年益壽的養生仙術。

《三國志》卷29《魏書·方技傳》曾記載,華佗的弟子吳普練了華佗所傳授的五禽戲後,“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

事實上,華佗留下的醫案故事有很多。

除了中醫傳統的方藥、針灸治療,華佗還尤其擅長外科手術。

華佗不讓病人與妻子同房,病人卻不聽勸阻,結果三天後就命喪黃泉

如果按照現代醫學的臨床分科方法來劃分,一千多年前的華佗於內科、兒科、婦科、產科、胃腸內科,神經內科,甚至寄生蟲病科等都均有涉獵。

他對疾病的治療診斷達到了一個十分高超的水平,在當時診治了無數疑的難雜症,以至於後世將他漸漸神話……

唐代的《太上老君養生訣》,記載了華佗因五禽戲而長壽,“……佗行之,年過萬歲。”

到了宋代,華佗則被人們真正供上神壇。

不僅其行醫的故事廣為流傳,民間甚至建有華佗廟。

華佗不讓病人與妻子同房,病人卻不聽勸阻,結果三天後就命喪黃泉

兩宋之際,一本宣揚道教的書——《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書大法》,更是直接將華佗記載成了道教的仙官“天醫功曹”。

不過,可惜的是,雖然華佗的醫術如此高明,卻並未留下醫著。

主流史家的觀點認為,“傳世者皆託名之作”。

實乃一大憾事!

如今我們只能從史書的一角,透過那些零星的故事,去試圖還原那些神秘醫案的本來面目,去追溯那個驚豔了世人的千古名醫。

華佗不讓病人與妻子同房,病人卻不聽勸阻,結果三天後就命喪黃泉

離奇的死亡

《三國志·華佗傳》曾記載過這樣一個令人驚奇的醫案,有一個名為頓子獻的督郵(當時官名)生了一場大病。

萬幸,後來經過治療,身體漸漸好轉恢復了。

而這時,他聽說了華佗的盛名,於是起了想向華佗問診的心思。

頓子獻聽聞華佗醫術高超,十分嚮往,於是去拜訪華佗,想請他幫自己再診斷一下病情的恢復情況。

《佗傳》雲,“故督郵頓子獻得病已差,詣佗視脈。”

華佗不讓病人與妻子同房,病人卻不聽勸阻,結果三天後就命喪黃泉

華佗先觀察了頓子獻的面色神態,然後給他把脈,過了一回兒,對他說,“你的身體還很虛弱,並沒有完全康復。一定要好好休息調養。”

還叮囑他,千萬不能行房事,如果行房事,可能立刻就會死,甚至死時舌頭會伸出數寸。

其實,雖然當時頓子獻的病確實已經好轉,並自覺身體痊癒,但是卻並不是真的徹底痊癒。

由於之前大病一場,氣血虧虛,頓子獻的身體其實並沒有完全恢復,俗話說病去如抽絲,這個時候應該避免劇烈運動,好生休養。

華佗所說醫囑非常重要,頓子獻病體未愈,不止飲食方面要用心將養,房事與女色更是大忌!

華佗不讓病人與妻子同房,病人卻不聽勸阻,結果三天後就命喪黃泉

但許是忘記,又或是未曾當真,雖然聽了華佗的話,但頓子獻最終卻並沒有做到。

後來也如華佗所言,走向了死亡的深淵。

頓子獻的夫人在得知自己的丈夫生了一場大病並痊癒後,從百里之外特意趕來看他。

夫妻二人感情甚篤,見面之後不免一番濃情蜜意。

兩人或是許久未曾相見,佳人在側,晚上頓子獻一時情不自禁,與夫人同房歡好,翻雲覆雨。

於是,事情真的朝著華佗所預言的方向發展了。

三天後,頓子獻發病,死狀同華佗當初所說的一模一樣。《佗傳》中記載,“……止宿交接,中間三日發病,一如佗言。”

華佗不讓病人與妻子同房,病人卻不聽勸阻,結果三天後就命喪黃泉

這個故事有史料可考,大概確有其事,以至於後來經常被人引用,用來證明華佗料病如神,醫術確實神乎其技。

不過,雖然這個故事是真的,華佗醫術高明也是真的,但是我們卻不需要用過度神話的眼光去看待這件事。

神秘,只是因為我們未曾真正認知。

雖然這個故事的發生距離今天已是年代久遠,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難以真正窺測,華佗當時是怎麼做到預言如此之準的。

但是,我們仍可以用傳統中醫醫學的眼光來解讀這個故事,儘可能地給予它一個相對真實的答案。

華佗不讓病人與妻子同房,病人卻不聽勸阻,結果三天後就命喪黃泉

其病勞復

揭開那層神秘的外衣,頓子獻之所以房事之後會死,是因為一個名叫“勞復”的病。

很多中國古代的醫書都記載了這個病,其中最早的見於《傷寒論·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大病差後,勞復者,枳實梔子湯主之。”

華佗不讓病人與妻子同房,病人卻不聽勸阻,結果三天後就命喪黃泉

那麼,到底什麼是勞復?

其實,根據其字面意思以及前面頓子獻的故事,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理解,大病之後,餘邪未清,因過度勞累而復發者,即為勞復。

也就是說,人在大病一場之後,雖然自己感覺身體好了,但是這個時候可能還有少量剩餘病邪留存在體內,並未完全去除,自身此時卻感覺不到。

這時需要好好的休養,恢復人體的正氣,以祛邪外出,達到完全康復的效果。

一旦沒有做到這一點,也就是病後過度勞累,很可能會引起病情反覆甚至惡化,產生及其嚴重的後果。

引起勞復的原因有很多,宋代醫家陳言所著《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有言,“……或梳沐洗浴,作勞而復,並謂之勞復。或飲食不節,謂之食復……唯犯房室,為女勞復,多死不治。”

華佗不讓病人與妻子同房,病人卻不聽勸阻,結果三天後就命喪黃泉

其中不僅解釋了可能會引起勞復的原因,更是提到了大病之後房事的嚴重性,這也可以印證頓子獻的死因。

由此可見,其實頓子獻因房事而死,是有中醫理論依據的。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缺一不可。

遙想當年華佗對頓子獻如此診斷,除了因為其本身醫術高明,定也是透過四診合參,結合了頓子獻大病之後身體的實際情況。

華佗不讓病人與妻子同房,病人卻不聽勸阻,結果三天後就命喪黃泉

華佗劇照

所以,最後的結果如此精準,也就可以理解了。

這個故事還告訴了今天的我們,一些淺顯卻又不容易做到的道理。

一是聽醫囑的重要性。

醫生出於仁心或職業道德而告知的醫囑,一定要遵守。

因為其不僅於自身身體有益,有時違反甚至還會付出嚴重的代價。

勞復這個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雖然在現代社會中,很少有人因為病情的復發而死去,但在我們的生活中,因不遵醫囑而引起病情反覆,甚至惡化的例子卻數不勝數,所以我們仍要引以為戒。

華佗不讓病人與妻子同房,病人卻不聽勸阻,結果三天後就命喪黃泉

二是病後休養的重要性。

雖然頓子獻房勞而死的故事令人啼笑皆非,且年代久遠令人難以感同身受,但在今天仍有其警示意義。

在當代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都越來越大。

這時,體質下降,身體不適實在難免。於是,適當的休息變得非常必要。

特別是大病之後,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充足的休養,從中醫角度來說,這時很可能會有殘餘病邪殘留體內,難以真正康復。

往事越千年,華佗一生行醫,活人無數,流芳千古,不僅醫術高明,更是醫德高尚,值得後人敬仰。

華佗不讓病人與妻子同房,病人卻不聽勸阻,結果三天後就命喪黃泉

他的一生雖然短暫,卻對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作用,是傳統中醫歷史上一塊不可磨滅的豐碑。

雖然未曾留下著作,但他的醫案卻散落在史書典籍中熠熠生輝,等待著更多的人們去探究學習。

而透過這個故事,也可見華佗之醫術並非浪得虛名,能夠被如此傳唱,自有其優秀之處。

但過往如何,皆是浮雲,只是在醫學上的攀登,永無止盡。

華佗不讓病人與妻子同房,病人卻不聽勸阻,結果三天後就命喪黃泉

參考文獻:

1。陳壽。《三國志》[M]。中華書局,1959

2。潘民中。大醫華佗的醫術、醫德及醫著[J]。許昌學院學報,2005(06):34-37。

3。曾慶環。製造華佗:中國古代華佗形象的演變[J]。安徽史學,2020(03):156-162。

4。張存悌。名人與中醫(13)[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11(0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