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皇帝下令亡國,宰相說好的,轉身卻把亡國詔書燒了

文章到這裡就告一段落了,有什麼想法請記得及時聯絡小編

一部電視劇或者電影,能夠成為幾代人的記憶,你首先想到的會是什麼?

讀宋朝史時,在北宋與南宋交接之間,總會感到震震憋悶。那是因為當時的中原政權,在戰爭之中逐漸處於低迷狀態,相反北方的民族卻正值金額鐵馬,氣吞萬里。在武俠小說中,這個時期尚有郭靖,黃蓉,楊過,喬峰等大英雄,可是現實的歷史卻是殘酷,絕無一人可以扭轉乾坤。

公元1161年,這裡正是南宋的紹興三十一年,又是大金國正隆四年,當朝者分別為宋高宗趙構,與金海陵王完顏亮。完顏亮舉兵,大面積南侵,而宋軍節節敗退,眼看又要逃離首都臨安府。意外的是,完顏亮在途中被部下刺殺,南宋避免了一次滅頂之災。

皇帝下令亡國,宰相說好的,轉身卻把亡國詔書燒了

這段歷史看似短暫,但其實對於當事人來說,其中有掙扎,有恐懼,有糾結,還有難以啟齒的決定:

當宋高宗趙構得到大金南下的訊息後,除了震驚,更多的則是恐懼,進而引發出一股“不再抵抗”的情緒,南宋軍隊逐漸處於弱勢,眼看便要抵擋不住,趙構頓時起了“退卻”之心。情急之下,寫下一御批,傳給當朝宰相,仔細讀來,竟然是這幾個大字:如更一日虜騎未退,放散百官。翻譯過來就是:如果明天敵人還是沒有退軍,那就解散政府,讓百官逃跑吧。

百官乃是一個國家的政治核心,他們都走了,國家便沒有決策團隊,即便前方有戰士殺敵,被滅掉也是早晚的事情。這個御批,便是束手就擒,下令亡國。

皇帝下令亡國,宰相說好的,轉身卻把亡國詔書燒了

當時的宰相名為陳康伯,是一代 忠臣,歷史中,關於他的記載有許多。陳康伯一直以來都堅持“英勇抗敵”的國策,忠心不二,賢能清明,世人對其評價為宋代的謝安。在收到這封皇帝親筆書寫的御批之後,陳康伯當然不同意趙構的決策,但是並沒有當即發作,而是私下裡將御批燒掉,這表示出他堅決抵抗的決心,和作為一國宰相的擔當。

一日已過,趙構靜靜等待天明,等待著訊息,他想,若是未得來敵人退兵的訊息,起碼可以聽到“百官已經解散”。然而,並不是,宰相還是照常入宮,當被皇帝問及為何不釋出詔書時,陳康伯說“御批已經被臣燒掉。”面對著怒不可遏的趙構,陳康伯只是平靜的對答“百官即退,主勢孤矣”。即若是解散了政府,那前方必定軍心動搖,恐怕會認為朝廷已然無心戀戰,自己也不必再為國苦戰。況且,百官一退,便危及君主的權勢,嚴重的話,將亡國滅種。

皇帝下令亡國,宰相說好的,轉身卻把亡國詔書燒了

一番對話下來,趙構彷彿也覺得宰相說得對,加上其他官員一同極力勸阻,皇帝終於收回成命。

宰相又主張:還沒有真的經過較量,不能輕易得出不敵的結論,結果是怎麼樣,只有努力過才可以說。陳康伯進而勸諫皇上親征,以鼓舞士氣。趙構被各路大臣裹挾著,只能答應。

但是這邊皇帝還沒有上路,前方就傳來訊息:完顏亮遇刺身亡。趙構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

皇帝下令亡國,宰相說好的,轉身卻把亡國詔書燒了

讓我們再回來看看宋高宗趙構。雖然前方的戰事告急已經取消,但是這三十幾年下來的為君生涯裡,挫折太多,麻煩也太雜,已經逐漸將他的內心擊垮,沒有了早年的英氣。公元1162年,也就是這次亡國危機的第二年,趙構主動退位,理由是“倦勤”,成為了太上皇。

當然,以上種種,只能說趙構性格中有懦弱的一面,並不能證明他是個“賣國賊”。《宋史》是這樣評價他的,高宗恭儉仁厚,以之繼體守文則有餘,以之撥亂反正則非其才也。當今史學家也說:宋高宗對金國,一直採取議和,是個投降派。但是,他同時不斷解決著國內起義,兵變等事件,讓國家得以穩定。

公元1187年,趙構在做了二十五年太上皇以後去世,享年八十一歲。這在中國歷史中,也是少有的高壽皇帝。值得一提的是,政治方面少有作為(甚至有罵名,比如賜死岳飛),但是書法方面,趙構卻非常精通,遺留下來的行書,草書,均與名家比肩。

皇帝下令亡國,宰相說好的,轉身卻把亡國詔書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