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太上老君定規矩,鐵匠身懷五件寶,兩個徒弟學三年

所謂“三百六十行,各行有門道”,木匠拜魯班為祖師爺,而打鐵匠則拜太上老君為祖師爺,這是為什麼呢?#民間文化#傳說太上老君燒爐煉丹,把控火鍊鐵的手藝傳給了人間,這才有了鐵匠一行。所以後代的鐵匠,供奉太上老君為祖師爺,連帶著各種用具都成了仙家寶貝,有著各種講究。首先,打鐵砧是太上老君的法寶“翻天印”,這鐵砧是任何人不能坐的。其次,打鐵錘是太上老君的“獨腳板凳”,稱之為“火鎮”。打鐵匠打鐵時,鐵砧與鐵錘發出“叮噹”的脆響,就是為了不忘祖師爺傳授的手藝,把此音傳回天庭,讓師祖時刻聞聽,獲取庇廕。別小看這個火鎮,乃是純陽之物,有著鎮邪之意。但不能觸碰汙穢之物,不然打不成鐵不說,有可能影響運勢。據說,宋朝的時候,曾有一個鐵匠無意中用洗澡水洗錘,結果業衰人亡,後世鐵匠以此為戒,絕不讓他人觸碰打鐵錘。再說打鐵鉗,鐵匠行稱為火龍。取其外形恰似二龍交尾而言。通常匠人以左手握持,夾鐵翻爐,為此業之神物。鐵匠所用之鏟又稱“火鏟”、“仿鯿鏟”。因其形似鯿魚,而鯿魚為水中之物,水可克火,以取吉利。火鑽又稱“鐵鏨”、“火鏨”,是鐵匠使用工具中之“看具”。雖然用途不多,大部分時間閒置,但卻是打鐵行的“震懾物”,相傳是老子的防身之器,故凡遇到凶兆、不祥之事,火鏨便是辟邪之物。置於砧上可守工場之安寧;帶著出門夜行,可驅孤魂野鬼。鍊鐵的爐子稱之為“暖冠”,相傳是太上老君的帽子變化而成,有儲存火種不失之意。風箱俗稱“暖倉”,是打鐵行業的核心物件。風箱存氣,氣生火,火居風箱為財源,暖倉是貯藏財源之所。所以以前但凡客人上門購置鐵貨,大多要恭維幾句,說“恭賀火旺”。鐵匠回答“謝金言,火旺在暖倉”。說的就是這個風箱。風箱包括扯風箱,鐵匠行當稱為“接氣”,意思是接濟爐火旺盛之氣。一般情況下,負責扯風箱大多為小徒弟,接氣時須嚴格遵守三點一線扯動風箱之杆,相傳此法為老子修道之罡步,用以接過師祖相送之氣。因此,俗有“學會扯爐,手藝到手”之說。“學會接氣,出師有期”,說明接氣之功為鐵匠者始修、必修之功。說完了物件的叫法,咱們再說說鐵匠行的講究。鐵匠行帶徒弟遵循老傳統,有著“一師帶二,三年屆滿,學不會挑被走”的說法。意思是一個師傅只能帶兩名徒弟,學業限定三年,學不會也就是三年。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太上老君也只有兩名燒火徒弟,所以鐵匠行遵循祖師爺規矩,同時只能帶兩名徒弟。徒弟第一天拜師,首先要拜祖師爺太上老君。拜師儀式上,師傅將爐具及鐵具五大件一併存於爐下,師傅把風箱手柄扯拉三下,以示昭告祖師爺後繼有人;徒弟畢恭畢敬對紅爐焚香叩首三下,以示恭拜師祖;接著再拜師傅三次,這才算拜師成功。最後,徒弟及家人要送師傅紅包,師傅亦行託手禮,以示擔待,育人傳藝。所謂傳藝先傳步。鐵匠師傅傳藝,首先傳給徒弟的是拉風箱。如同教學生寫字一樣,一筆一劃,從頭開始。拉風箱講究“三點一線”,有輕有重,有快有慢,有急有緩,有小有大,如同“罡步”一樣,不僅是一種傳承規矩,更重要的是磨鍊徒弟的意志、使之敬業愛崗。學徒期間,徒弟負責給師傅打下手,沒有工錢,但每年可獲得冬、夏衣兩套,到了年關還有壓歲錢可拿。而學滿三年之後,不管徒弟學沒學會,都要分家立業,另立爐灶。出師的時候,師傅給徒弟一把鉗,一把錘,意思分家已定,師徒揮淚而別,一年之後,徒弟還要回來給師傅磕頭,逢年過節送禮,終身不輟。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就是這個道理。鐵匠行是個艱苦行業,為了生活,鐵匠時常下鄉招攬生意。一般情況下,師傅走在前面,手拿手錘和火龍領路,大徒弟挑鐵砧和火爐,小徒弟挑風箱與行李。風箱朝前,行李朝後,不得混放,以避汙穢。如果夜行,大徒弟在前面領路,師傅則拿火鏨壓陣,以防邪穢侵擾。鐵匠行門道多,忌諱也多。有些事能做,有些事給再多的錢也不能做。比如,鐵匠行早上不打鍋鏟,甚至連說話也視為不吉。因為有挖墳的工具稱為“臥鏟”,而鍋鏟與臥鏟諧音,故忌諱提及,同時,鏟字有“財喜剷除”之諱,而老子出生於早晨,早晨打鐵鏟有忌祖之意。再比如,鐵匠行打刀只做“單刃刀”。不做“雙刃刀”。據傳當年,太上老君和徒弟在途中曾遇到過兩隻狐狸,徒弟當即拔出雙刀把狐狸斬殺。太上老君心有不忍,認為雙刀殺之有違天道,所以從此之後,鐵匠不打雙刃刀,同時雙刃刀還有“兩面三刀”含義,實在犯忌。打鐵的時候,鐵匠不洗手,也不準拍手。因為古人認為洗手之後,會使鐵匠馭火能力消退,造成業衰人亡,而拍掌則會起風驚膛涼火,從而無法報廢工具,所以也是十分忌諱的。在民間,向來有著“三百六十行”的說法,鐵匠作為其中之一,歷經千年風雨,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每一次的變革都影響了歷史程序,然而隨著現代工業的誕生,如今也逐漸落寞,面臨著落後出局的困境,成為了一種歷史的回憶。關注“酒歌說文”,瞭解更多的民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