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

明代駐堡修築起源自明初,徐達幾次北伐後朱元璋開始新建長城驛站和各衛城關城,這時候長城防線是以各個大的城市為主的,內裡設施完善,依託衛所建立了一個自給自足的軍事管理體系,這些明初建設的要塞內裡設施完善設立驛站,屯田,軍械,倉儲,衛學等設施,都司重鎮再設醫學培養醫師。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

至明正德時期,明軍積弊已深,原本的依託大城出城與入寇劫掠的蒙古騎兵野戰已經力不能及。於是明軍開始以原有鎮城,衛城、府城為節點向外延伸小城,組成線性防禦帶,再在此之上修建邊牆,深壕。至嘉靖蒙古部落再次崛起,明軍壓力瞬間增大,俺達已經具備與明軍進行決戰的能力(當然勝負兩說),面對一次聚兵可達數萬乃至十幾萬的俺達,正德時期的線性防禦帶已經證明失效,嘉靖明軍轉向以大縱深防區的防禦方式,這時候明軍長城駐堡才開始廣泛修築(薊鎮例外,薊鎮依舊是線性,沒有縱深防禦區)。明軍長城駐堡不止有軍堡,還修築了大量民堡“或百十餘家築一大城或五六十家築一小堡,城堡之中民自為守,少者徒以附焉。”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

這些民堡規模不如軍堡但是也能起到足夠的防禦作用了。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

桃花堡就是代表之一。城牆高三丈七尺,比宣大標準城牆高二尺,周長有五百九十五丈,明顯和軍堡標準不符。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

筆者所見嘉靖時期明軍駐堡多為四方形周長1-2裡左右(圖中為3裡)城牆高三丈五尺(約10。8米)後者則是宣大山西三鎮的·標準高度,但是其他邊鎮就不一定按照這個來做了。比如說薊鎮駐堡就有很多隻有二丈高,遼東鎮有些則只有一丈多。因為各鎮防禦壓力不同,目標不同各鎮對駐堡的具體設計規格會有不同的定製。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

明代承包四設角臺用以遮蔽城牆腳下,角臺突出城外3-5米,角臺上設角樓(圖中沒畫,角樓設兩層),角臺會高於城牆,這樣城牆即使部分失守,士兵還可以退守角臺附近組織抵抗,而高於城牆的角臺也可以提供遠端火力輔助防守。城牆厚4-5米,多為夯土,外層包磚,城牆上還設女牆垛口,以方便射擊和掩護士兵。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

城門多設外甕城,筆者未見內甕城駐堡。內甕城多見長城鎮城和路城及衛城三者遺址,比如說遼鎮鎮城廣寧城就是內甕城結構。外甕城多設單側開口或開門,不在正中設門,推測應該是為了防止騎兵突襲。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

明軍駐堡多設單門或雙門,城門位置多位於南門和東門,北門設門少見,多在北門位加設馬面。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

▲圖為北門馬面

城中大路多設一條或兩條,程十字形分佈,兩路交界處設鼓樓,一座鼓樓底邊長4米,高6米 。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

▲圖中應當有一座雙層鼓樓,因技術原因未找到合適大小形制的所以未畫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

城西北側設套城。套城內為兵營、倉庫、校場。套城城牆與城牆同高,厚度可能會比城牆略薄或相同。城中守備官邸也設城北,位於套城對面。駐堡主官一般是守備或把總,官署為兩進院子,前院為辦公地點,兩側為吏房,後面則是住宿。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

城北多為廟宇。圖中為真武廟,旁側還有其他廟宇筆者並未畫出。明軍駐堡北側多為武廟或者忠烈寺,清代多有改建。城南有設娘娘廟等寺廟。城外設社稷壇等明代官方建築,多在城外製高點建立。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

城西街根據考古和調查報告多為商業區,西南城區則是居民區,東南城區不明。建設完成後的軍堡外圍會再圍一層羊馬牆,羊馬牆高度厚度均低於城牆,但是羊馬牆連線護城敵臺。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

護城敵臺分兩層,第一層與城牆齊高,第二層高於城牆,方便掩護城牆和羊馬牆計程車卒。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

羊馬牆外再挖深壕或者護城河。宣大山西因為少水所以多數為深壕,不做護城河。筆者畫的是平均深,4米深、5米寬,明軍在邊牆有挖到深至10米那麼。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

深壕外側,再設一堵拌馬牆。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

拌馬牆高一米、厚一米。這些全部都建好後,一座明中期嘉靖時期標準的方城駐堡就已經建設完成了,但是外部還有大量配套防禦設施,但是那個就不是我這篇短文所要說的了。

從線性防禦到縱深防守,明代嘉靖中期長城沿線方城駐堡原來長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