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父親一統江山開創鼎盛;兒子急於求成二世而亡;遺留工程至今受益

隋文帝楊堅出生在北周時期的貴族家庭,成年後承襲了隋國公的爵位。這也是後來隋朝國號的由來,這種由封號變成國號的情況自歷史上很常見:比如劉邦被封為漢王,所以建立政權國號漢;李淵被封唐國公,建立的政權國號唐。北周大成元年,北周宣帝把帝位傳給了8歲的太子宇文闡,楊堅輔政。他就秘密開始了代周的準備工作:在爭取民心方面,楊堅宣佈廢除周宣帝時期的嚴峻刑法,停止修建宮殿,減輕甚至免除徭役;建立丞相府,收攬人才,堅決清除宇文氏的宗室勢力,或殺或撫或騙,在這個過程中楊堅性格中的深沉狠辣顯露無疑;對地方上反叛勢力,武力堅決打擊;經過這些措施,後周軍政大權牢牢控制在手裡。所謂主少國疑,不久楊堅的狐狸尾巴顯露出來了。公元581年,周靜帝大定元年(靜帝登基僅僅兩年),楊堅逼迫北周靜帝宇文闡禪位,黃袍加身改元開皇,北周覆亡。

父親一統江山開創鼎盛;兒子急於求成二世而亡;遺留工程至今受益

隋文帝楊堅改朝換代,定都大興城,國號隋,隋朝建立。隋朝開始了自己短暫而華麗的一生,如烈火烹油般的燃燒自己,在短短三十八年裡走完了其他大一統王朝由盛轉衰需要兩百多年才能走完的路程,遺憾至極。但是它給這個民族帶來的血勇、信心以及政治制度和經濟積累奠定了下一個盛世-巍巍大唐。

隋開皇九年,以楊廣為統帥的南征軍滅南方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朝在歷史上的地位和秦類似,典型的承上啟下,結束長期分裂的局面,延續大一統格局,民心思定,長期尖銳的階級矛盾得到緩和。隋文帝知人善任,拉攏聚集了很多優秀的文臣武將,這些構成了大隋的統治基石。這些人才都是一時人傑:高穎、韓擒虎、賀若弼、長孫晟等等等等,稱得上群星閃耀。

父親一統江山開創鼎盛;兒子急於求成二世而亡;遺留工程至今受益

隋在社會各個方面進行了行之有效的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措施。中央的政治體制上:創造了三省六部制,使得朝廷分工明確、組織嚴密,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從隋朝以後的歷朝歷代,雖然有小的修補,但是基本都採用了這個高效的政治體制。修改制定新的律法,對於之前的嚴刑酷法進行的修正,這就是有名的《開皇律》。為了有力的控制地方,合併州縣取消不必要的官員編制,整飭吏治,裁汰地方冗員,此項措施節省了國家支出,提高了政府效率;在官員使用上首創了官員考核和任期輪崗制(也就是說任期幾年一換,不斷更換任職區域,還是為了避免地方割據勢力的形成)。在官員選拔方面廢除了九品中正制,採用科舉制開科舉取士,使得成績可以戰勝出身成為了可能,寒門也可以出貴子,取得了基層寒門的支援和擁戴,無數優秀人才得意施展所學,國力逐漸富足。隋文帝還倡導節儉,節省了一定政府開支、廢除了一些不必要的苛捐雜稅。使人民負擔得以減輕,有利於各項措施的推行。延續均田法,減免賦役,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經過這些措施,隋朝國力蒸蒸日上,被稱為“開皇之治”。

父親一統江山開創鼎盛;兒子急於求成二世而亡;遺留工程至今受益

關於隋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有人說隋煬帝昏庸無道、殘忍好殺,荒淫好色,殺兄囚父,怎麼腐敗,怎麼無能,這些咱們不與評論,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誰知道是否是唐朝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統治的合法性對隋煬帝進行抹黑。當然,我們並不是要為隋煬帝翻案,因為我們也不知道具體的情形,我們只能透過史書來了解,看他繼位後作為來判斷是否是一代明君,這才是正常的判斷標準;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也是靠政變上位,可開創貞觀之治,國力增強、北逐突厥、東征高麗,人民休養生息,國勢富足,這就是有作為的皇帝。再來看楊廣:楊廣從小聰明有抱負,深通權謀之術。13歲被封晉王,少年時期得王韶輔佐,才能得到迅速增長。在以後的平定陳朝、反擊突厥和平定叛亂的過程中,個人威望隨著戰爭的勝利不斷上升;結交權臣、仗義疏財;逐漸的不少人才聚集在他周圍。繼位後主要作為如下:1、為鞏固統治,征伐徭役200人萬修建東都洛陽,一年完工。這一條是痺症,不斷濫用民力,而且浪費國家財力。2、為加強對南方的統治修建大運河:北起涿郡,南到餘航全長五千多公里的大運河。大運河溝通南北,無論是經濟方面還是戰爭動員後勤保障方面都是有益處的。不過僅僅六年完工,不知道多少民工死亡,民怨沸騰,也是造成隋朝崩潰的理由之一。3、對外方面:西邊經營西域,如果能安穩的經營,擴大貿易,收取豐厚的商稅,那是國家之福,可用來炫富,就有點腦殘了;東邊三次征戰高句麗,戰略方向不錯,可惜急功近利,耗光了家底,可惜。

父親一統江山開創鼎盛;兒子急於求成二世而亡;遺留工程至今受益

基於以上隋煬帝楊廣的幾條主要作為,我們對隋朝迅速崩潰的原因做一下簡單的梳理:

第一條:隋煬帝楊廣如果不是急於求成,濫用民力;想著在有生之年,把很多大事畢其功於一役;如果分階段進行,慢慢來,把這些大事分成兩代或者更長時間進行,那隋煬帝楊廣就不會造成36路反王72路煙塵,不但不會,在量力而行的情況下還有可能成為一帶明君。總之想法是好的,執行沒到位。我們參照前面介紹隋煬帝的功績來分析:1、開鑿大運河,溝通南北河流,從此從江南財稅腹地到北方邊陲,一條大運河無論對經濟商業發展還是軍事方面軍隊排程和後勤補給的隋期來說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不但加強了中央對全國的統治,在我國經濟中心南移後,而且為國家經濟佈局提供瞭解決辦法,對後世的經濟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征戰高句麗,戰略方向上絕對沒錯,否則也不會有唐朝李世民和李治兩朝三代帝王前赴後繼的完成對高句麗的堅決打擊。目標沒錯,就是太著急,沒有考慮隋帝國的極限承受能力,這是堅決的結果導向制,可你得看是否具備一戰定乾坤的能力啊。3、開拓西域和攻打吐谷渾(也就是青海四川、甘肅的一部分),哪個大一統的王朝不開拓西域,兩漢沒有嗎?大唐更是把西部邊界最遠都快到西亞了。可隋煬帝犯渾的是,居然炫富,不但不掙錢(可以擴大貿易徵稅啊),還讓西域人白吃白住,也是古今第一傻,想想也是醉了。所以總結到底,不是說隋煬帝沒錯,當然有錯誤,而且還不小呢。但是戰略方向上基本沒有失誤,這些都是急於求成,沒有考慮到大隋的極限承受能力,雖然是楊廣可以看成戰略大師,但是執行的細節有問題。這種人在商業上如果是一家公司CEO的話,那麼產品研發方向沒有問題,可急於求成,沒把握好產品週期,最後資金鍊斷裂,公司倒在了即將到來的黎明的路上,也是人生的茶几上擺滿了杯具啊。

第二條:統一時間過短,爆發危機時候,五胡十六國到南北朝這三百年頻繁的政權更迭的印象還沒有完全剔除人民的腦海,隋朝的影響力和人民對大隋的忠誠思想還沒有根深蒂固,否則即使處處烽煙,也未必二世而亡。畢竟不到四十年的時間,大多數國民對於國家的忠誠還沒有完全達到深入人心的地步,人民追求的還是和平和溫飽,幾百年的分裂廝殺讓大家厭倦,小老百姓只想著“二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基層統治由於時間過短,遠沒穩固,這是隋朝的硬傷。如果隋煬帝能穩住,用幾代人完成這些目標,那麼基層穩固,人們忠誠帝國,那隋朝就會迎來燦爛的曙光。這裡有兩個典型的事例可以支援以上觀點:第一個漢武帝劉徹雄才大略,東征西討,多年頻繁的征戰耗盡了文景之治積累的家底兒,人們生活極其困頓,然而四五代漢朝皇帝的恩德已經深入人心,人民勒緊腰帶過日子,最後漢武帝一道罪己詔即穩定了天下。第二個秦國僅僅依靠老秦人500萬的人口基數,連年征戰,生生的打服了六國,靠的是什麼?當然,有多年積累的財富,可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老秦人的人心,看看老秦人戰鬥口號就知道了“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乾,死不休戰!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國恨,滄桑難平!天下紛擾,何得康寧!秦有銳士,誰與爭鋒!”有這樣的統治基礎,加上豐厚的國力支撐,秦始皇才能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天下。

第三條:隋朝版圖構成基本都是新納入的國土,這都是結束長期分裂大一統王朝面臨的必然狀況。如果挺過這段時光,採用政治經濟手段是重點,更重要的還是時間,時間能夠消除這些隱患。隋朝到死不過38年:看看隋建立之前北周的最初版圖和隋朝版圖做一下比對就會發現:

父親一統江山開創鼎盛;兒子急於求成二世而亡;遺留工程至今受益

從併吞北齊,到巴蜀、再到南朝陳朝的領土都是武力征服得來(肯定充滿了殺戮和恩怨),並且歸附最長也沒超過幾十年,即使隋文帝楊堅再有才能也無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對龐大國土的消化和吸收,治大國如烹小鮮,在這方面隋煬帝楊廣所犯的錯誤和前秦苻堅是一樣一樣的,在內有憂患的情況下,不顧國力,玩命搞大動作,不但耗盡了家底,還搞得民怨沸騰,動搖了隋朝的統治基礎,生生把國內各種矛盾從疥癬之疾整成了心腹之患。於是在內憂外患之下,隋朝風雨飄搖的江山被輕輕一推,即轟然倒塌。

可悲的隋朝,本來有數百年的國運,可碰到一個毛手毛腳急功近利的官二代帝王,如之奈何。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錯誤,煩勞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