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比和氏璧更加珍貴四大失落國寶,找到一件就能改寫國史

提到失落的國寶,大家肯定會想到諸如和氏璧、蘭亭集序等不世之寶。然而比起這些具有極高的藝術與文化價值的國寶來說,以下四件失落的國寶,在某種程度上還要更加珍貴,可以說只要找到一件就能改寫中國歷史。

比和氏璧更加珍貴四大失落國寶,找到一件就能改寫國史

NO。4 永樂大典

比和氏璧更加珍貴四大失落國寶,找到一件就能改寫國史

《永樂大典》是我國明朝永樂年間所編纂的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22,937卷,11095冊,約3。7億字,彙集了古今圖書近萬種。原本在明代就已經神秘失傳,現流傳的版本是明嘉靖年間所抄錄的副本,但歷經戰火如今也僅存800餘卷且散落於世界。

比和氏璧更加珍貴四大失落國寶,找到一件就能改寫國史

《永樂大典》的最大價值在於,它系統的儲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獻。由於戰亂和朝代更迭,流傳至今的文獻其實十分有限,而且還有很多錯訛篡改,所以尋找《永樂大典》的意義便顯得尤為重大。《永樂大典》副本所存已然不多,《永樂大典》原本的下落更是成了歷史懸案。不過,據史書記載,明世宗朱厚熜對《永樂大典》頗為鍾愛,不排除有正本陪葬帝陵的可能性。但受技術和文保的制約,我們也不可能去發掘明世宗的永陵,或許等到未來科技進步的那天,我們才能真正弄清這個謎題吧。

NO。3 易經

比和氏璧更加珍貴四大失落國寶,找到一件就能改寫國史

《易經》號稱群經之首,其內容涵蓋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堪稱是中國古代第一奇書。然而我們現在所看到《易經》卻是不完整的,據史料記載,《易經》分為三部,即夏代的易書《連山》、商代的易書《歸藏》 、周代的易書《周易》,如今只有《周易》流傳下來。

比和氏璧更加珍貴四大失落國寶,找到一件就能改寫國史

東漢學者桓譚在《新論正經》中說:《連山》藏於蘭臺,《歸藏》藏於太卜,可見至少在東漢時期還有人知道《連山》與《歸藏》的下落。但在魏晉之後,《連山》、《歸藏》 便在戰亂中失傳,只留下幾篇殘章於後世儒生中口口相傳。

由於《連山》、《歸藏》失傳的太久,甚至導致後世對其真實性產生了質疑。直到1993年3月,在湖北江陵王家臺15號秦墓中出土了813枚簡牘,其中就包括了《歸藏》的殘章,從真正證實了《歸藏》易書的存在,不過《連山》依然下落不明。

NO。2 九鼎

比和氏璧更加珍貴四大失落國寶,找到一件就能改寫國史

據《左傳》的記載,夏朝初年,大禹曾令九州州牧貢銅,鑄造九鼎。同時將全國各地山川奇異之物畫成圖形,然後分別刻於鼎身。九鼎鑄成後,陳列於宮門之外,使人們一看便知道所去之處,有哪些鬼神精怪,以避凶就吉,據說此舉深得上天的讚美,因而夏朝獲得了天帝的保佑。

從此,九鼎就成了天命的代言詞。據《墨子》記載,夏亡之後,鼎遷於商,商亡之後,鼎遷於周。周成王正式定鼎於郟,表示天命之所歸。可見九州鼎一直流傳有序,且由歷代王室保管。但是到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九鼎便下落不明。而據司馬遷《史記》記載,早在周顯王四十二年(公元前327年),九鼎就意外沉沒在彭城(今江蘇徐州)泗水之下,從此下落不明。但司馬遷所生活的時代,已是漢武帝時期,離周代已經太遠、關於這個說法是否真實,連司馬遷自己都持保留態度。

普遍認為,我國上古時期分夏商周三代。然而夏朝遺留下來的史料實在有限,關於它是否真正存在一直廣受爭議。如果九鼎被發現,那麼夏朝的真實性自然毋庸置疑,甚至都可以佐證大禹這個人是否真實存在。

NO。1 王子朝典籍

比和氏璧更加珍貴四大失落國寶,找到一件就能改寫國史

這個大家可能就不太熟悉了。王子朝,姬姓,名,是周景王姬貴庶長子,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gài)之兄。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周悼王姬猛繼位。周王室在繼位問題上發生內戰。庶長子王子朝攻擊並殺害周悼王,佔據王城洛陽數年,時人稱為“西王”,姬匄避居澤邑。公元前516年,晉頃公出兵支援姬匄復位,王子朝被迫出逃至到當時還是蠻荒的楚國。

這看起來好像就是一個普通的爭奪王位的故事,然而重點在於,王子朝出逃時,還帶走了大量周王室的典籍和禮器。可據史料記載,王子朝和那些周王室典籍並沒有到達楚國都城,那麼這批典籍和禮器究竟去哪裡了?成了千古之謎。

比和氏璧更加珍貴四大失落國寶,找到一件就能改寫國史

由於時代制約,我國上古時代的歷史一直語焉不詳。如果能找到王子朝典籍,對解開我國上古時代的種種謎團,可謂有著決定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