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小小機器人掌握十八般武藝,“補牙式”維修地下管道,助企業營收從50萬增至1.8億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9月22日訊

“排水管小到直徑30釐米,大到1。6米,管道機器人都可以鑽進去,深入內部達300米,開展探測或者維修工作”,9月22日,在武大科技園的中儀物聯公司,一群機器人正在進行測試,它們腳踩4個輪子,身後拖著長長的尾巴(線纜),頭燈猶如一雙眼睛。

小小機器人掌握十八般武藝,“補牙式”維修地下管道,助企業營收從50萬增至1.8億

中儀物聯公司的管道機器人。記者高勇 攝

別小看這些機器人,他們在排水管道里可有著“十八般武藝”:既會檢修,也會修復,甚至還可用來做大資料分析。

長江日報記者瞭解到,目前,管道機器人被中儀物聯公司做成了全產業鏈,該公司由此成為國內排水管網全生命週期運維的領軍企業,新近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小小機器人掌握十八般武藝,“補牙式”維修地下管道,助企業營收從50萬增至1.8億

中儀物聯公司的管道機器人。記者高勇 攝

機器人鑽進下水道,“補牙式”修復管道

小小機器人如何檢修管道?

長江日報記者在中儀物聯公司看到,管道機器人的“眼睛”就是360度旋轉的全景攝像頭,可以探視管道情況。並且不只有輪式的,還有履帶式、螺旋式等,可適應各種地形,深入到管道中,甚至在水裡的管道,它還可以潛水進入。

小小機器人如何修復管道?

長江日報記者在中儀物聯公司看到,管道機器人身上裝載有鐳射雷達、電磁波雷達“透視”管道,發現藏在內部的隱患,並且生成三維模型,對管道變形、缺陷等,進行量化、標註。

不用對道路“開膛破肚”,“心中有數”的管道機器人,就會攜帶一種名為“玻璃纖維樹脂軟管”的膠質材料鑽到管道里開始工作。身上自帶的噴頭,可以透過高壓水流清理淤塞一路“開道”。到達破損區域後,這種材料就像氣球一樣,高壓充氣膨脹後,緊緊貼附在下水道管壁上,用紫光燈一“烤”,使其變硬,修復就完成,使用壽命長達50年。

“樹脂軟管材料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補牙就會用到。我們有個工廠,專門生產玻璃纖維樹脂軟管材料,每年要用掉20萬米。”中儀物聯公司總經理鄭洪標說。

技術超越國外同行,國產管道機器人遠銷20多個國家

小小機器人掌握十八般武藝,“補牙式”維修地下管道,助企業營收從50萬增至1.8億

中儀物聯公司的管道機器人。記者高勇 攝

“管道機器人的角色就是感測器,由它爬到管道里去拍照、掃描、收集資訊、傳到後臺。”鄭洪標介紹,“管道機器人最早是英國人發明的,過去50多年使用的一直是模擬感測器,但2016年,我們在業內率先技術突破,升級成數字感測器,實現了質的飛躍,超越了歐美競爭對手,並申請了國際專利。”

升級後的中儀物聯管道機器人,通訊、採集方式發生了改變,解析度提升了10倍以上。目前,已遠銷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韓國等20多個國家市場,出口每年都在增長。

在國內,管道機器人應用範圍也很廣。鄭洪標說:“這些年,國家對海綿城市建設、水體治理投入很大。這是一個朝陽行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給了我們這樣的技術公司很好的發展機遇。”

據瞭解,中儀物聯公司在光谷創業10年間,營收從50萬元增長至1。8億元,目前成為國內排水管網全生命週期運維的領軍企業。

大資料小助手,管道機器人被應用到武漢排水管網巡檢

小小機器人掌握十八般武藝,“補牙式”維修地下管道,助企業營收從50萬增至1.8億

中儀物聯公司的管道機器人。記者高勇 攝

現在,中儀物聯的管道機器人已經做成了全產業鏈:從上游的材料,到中游的產品,再到下游的服務,中儀物聯實現了全覆蓋。

鄭洪標介紹,公司目前已在全國多地開展超過100項排水運維資訊化服務,“水環境治理,最後是靠資料說話。我們把管道機器人當作感測器,進行管道資料採集,傳到大資料平臺上,幫助水務部門摸清地下管網情況。在後臺,就可以看到所有管網的水位、流量等情況。”

在中國政府購買服務資訊平臺—湖北省分網站,長江日報記者看到,8月16日,中儀物聯公司與武漢市水務局簽下185。8萬元的合同,合同內容為排水設施管理維護情況檢查專案。

對企業未來發展,鄭洪標充滿信心,他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將公司營收做到4億至5億元,其中國際市場佔到30%左右的份額。

科創企業僅憑專利權就貸得“真金白銀”

獲三輪金融“輸血”加速成長為“小巨人”

10年時間,中儀物聯公司從一家創業公司成長為“小巨人”企業。除了其過硬的技術研發實力外,與持續獲得的金融“輸血”密不可分。長江日報記者獲悉,近日,該公司獲得武漢農商銀行的1000萬元授信,這是該行連續三年利用專利權為其融資授信。

2010年,鄭洪標與朋友一起創立了中儀物聯公司。創業之初,由於沒有固定資產作為傳統的抵押物,在銀行融資的過程中四處碰壁。

2017年,武漢農商銀行了解到企業的最新經營發展和資金需求後,主動為其授信650萬元,其中信用保證保險300萬元,專利權質押350萬元。2019年,授信500萬元專利權質押貸款,2021年,武漢農商銀行又為中儀物聯授信1000萬元。

武漢農商銀行科技金融專員說:“雖然沒有傳統的抵押物,但是根據他們拿到的多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再加上研發的產品填補了市場的空白,我們判斷企業是有發展潛力的。”

“沒有重抵押,不代表盲目貸,我們科創企業貸款人員都要經過學習、培訓,成為專家型貸款專員。”據介紹,武漢農商銀行科技金融中心信貸員們苦學專業知識,並按照光谷的戰略規劃,組建光電子、生物醫藥、網際網路、晶片等板塊的團隊,建起了由院士、專家和專業人士組成的200餘人專家庫,對行業風向進行準確把握和定性。

據介紹,武漢農商銀行針對科創企業的“無擔保,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的息差還不到1%,但貸款餘額達30多億元,東湖高新區釋出的47家上市後備企業中有32家為該行客戶,截至2021年8月末,該行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197。4億元,服務科技型企業1500戶。同時,這種輕資產貸款模式已催生7家“金種子”在科創板上市。截至6月,無形資產質押已覆蓋全市200多家瞪羚企業、50多家“金種子”企業。2020年,武漢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創新入選全國最佳案例。

(見習記者雷心蕊 記者熊詩琪 程思思 通訊員李婷 胡然)

【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