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李斯是大權在握的宰相,又是扶蘇的岳父,為何卻隨趙高立胡亥!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在他的最後一次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宮。

此時,陪伴在始皇身邊的人有胡亥、李斯和趙高。長子扶蘇正在蒙恬處監軍。始皇臨死前,給扶蘇留下一封詔書:“參加喪事處理,靈柩到咸陽後安葬。”

意思很明白,要扶蘇回朝繼承皇位。

但趙高隱瞞了始皇的死訊,篡改了始皇的遺詔,欲扶持胡亥上位,矯詔讓扶蘇自殺。

李斯是大權在握的宰相,又是扶蘇的岳父,為何卻隨趙高立胡亥!

(趙高劇照)

此時的李斯有很多理由阻止趙高和胡亥的叛逆,而且他也有這個能力。為什麼這麼說呢?

李斯是扶蘇的老丈人,深受始皇信任,是朝廷的重臣。且位居宰相數十年,威望極高。始皇臨終前託付李斯輔佐扶蘇,乃託孤大臣。

那麼,聰明的李斯,為什麼不幫自己的女婿扶蘇,反而要幫助紈絝子弟胡亥呢?

我認為,李斯既被形勢所逼,迫不得已,又為權欲所控,助紂為孽。

一,李斯雖是扶蘇的丈人,但兩人執政理念不同。

李斯的老師是荀子,信奉的是法家的帝王之術。

法家在治理國家時,強調帝王的中央集權,注重鐵腕治世,“刑罰”治國。李斯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廢除私學、廢除分封制、焚燒書籍、坑殺術士。這些手段雖對國家統一,對社會發展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其本質仍然是為了強化皇權,強化中央集權,維護帝王的統治。

而扶蘇師從儒學大師淳于越,受儒家影響很深,特別同情儒家人士。在始皇焚書坑術士時,扶蘇就曾竭力反對。為此還和始皇鬧得很不愉快,肯定和李斯也有較為激烈的衝突。所以,始皇讓扶蘇去蒙恬的軍中監軍,既是對他的鍛鍊,也是一種懲戒。

李斯是大權在握的宰相,又是扶蘇的岳父,為何卻隨趙高立胡亥!

二,趙高起到了最為關鍵的作用。

當趙高成功勸說胡亥篡位後,能攔住他的人只剩下李斯了,因此,他使盡渾身解數,對李斯威逼利誘,迫使李斯就犯。

首先,趙高和李斯商量:“皇上去世,詔書未發,玉璽尚在我手,眾臣不知,我們擁立胡亥,如何?”李斯沒有準備,被趙高打了個措手不及,所以不假思索的回答: “安得亡國之言?此非人臣所當議也!”

其次,趙高抓住了李斯的軟肋。

李斯孤身一人來到秦國,從一介小吏,經過數十年的打拼,終於位極人臣,實屬不易。他最在意的就是權力和地位,“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趙高十分清楚李斯的心思,因此,他又對李斯說:“您的才能、謀略、功勳、人緣相比蒙恬如何?”這可是李斯的痛處,李斯雖然大權在握,但那是始皇時代,現在主子不在了。扶蘇對蒙恬的信任遠超自己,一旦扶蘇即位,他的丞相地位就岌岌可危。

但李斯仍然沒有同意,身為臣子,只能“奉主之詔,聽天之命”。

李斯是大權在握的宰相,又是扶蘇的岳父,為何卻隨趙高立胡亥!

再次,趙高開始威脅李斯。

他對李斯說,如果你不同意,那麼胡亥登基,一定會罷免你的丞相職位,你會落得身敗名裂,甚至身首異處。

此時的李斯已經動搖了,但還是沒有放棄最後的抵抗。“斯,上蔡閭巷布衣也。上幸擢為丞相,封為通侯,子孫皆至尊位重祿者,故將以存亡安危屬臣也,豈可負哉”。意思是說,我的一切都是始皇給予的,即使一無所有,甚至陪上性命,也不能有負先帝。

最後,胡亥讓李斯徹底投降了。

這時,胡亥站了出來,他承諾只要李斯擁護自己,可保其世代榮寵,大權仍握。“君從此計,長有封侯,世世稱孤”。

李斯終於放棄了抵抗,“嗟乎!獨遭亂世,既以不能死,安託命哉!”他認命了。

三,李斯輕視了趙高。

在李斯的心中,趙高只是一個得寵的宦官,沒法和蒙恬相比,如果一定要選擇對手,李斯肯定會選擇趙高。李斯只要能保住自己的丞相之位,就有很多機會收拾趙高。

但恰恰就是這個趙高,最終要了李斯的命,這是李斯沒能想到的。

在這場權力鬥爭中,李斯與其說是輸給了趙高和胡亥,不如說是輸給了自己,輸給了自己心中的慾望,輸給了自己對權力的貪婪。

最後,扶蘇自殺,蒙恬父子被誅,秦國二世而亡。

(參考資料:《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