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細數歷史上權勢超過皇帝的15位權臣,大多結局悲涼,留下多位典範

皇帝(王)的地位太尊崇,投資回報率太高,所以,歷來被人垂涎。名義上皇權至高無上,事實上皇帝不是神,有時候皇帝年幼,或者昏庸孱弱,鬥不過如狼似虎的政治勢力代表人——權臣。如此一來,皇帝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讓渡皇權保位,要麼被迫禪位保命。

細數歷史上權勢超過皇帝的15位權臣,大多結局悲涼,留下多位典範

中國歷史上每一朝幾乎都會出現幾個權臣,因為人數太多,我們把他們分成三類,各列舉五人為代表。

第一類:本人或後代完成了改朝換代的權臣

王朝動亂時期,皇權年幼孱弱,政治鬥爭激烈,這種狀態下,權臣往往會最終走向改朝換代。

No。1新朝皇帝王莽

王莽不是第一個完成改朝換代的權臣,卻是第一個靠禪位登基的皇帝。他所創立的“加九錫”等禮制,成了後世受禪改朝換代的標準樣板。

王莽是漢成帝的表弟,太后王政君的侄子。跟史書和民間道德汙損下的形象不同,王莽其實是個德才兼備的謙謙君子,因此在社會上贏得了廣泛的美譽度。加上外戚身份,王莽獲得了社會主要政治力量,包括士族階級、宗室、甚至平民的一致擁戴。

王莽先後在漢成帝、漢哀帝、漢平帝及孺子嬰時期,以大司馬領尚書事,掌握決策大權,先後以“攝皇帝”、“假皇帝”名字,代行天子之權,並最終完成改朝換代,建立新朝。

No。2魏太祖曹操

魏武帝曹操,廟號太祖,不過這是曹丕登基後追封。

建安元年,曹操迎漢獻帝入許都,由此拉開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職業生涯。此後二十餘年,漢獻帝形同傀儡,政令皆出自於曹操之手。

細數歷史上權勢超過皇帝的15位權臣,大多結局悲涼,留下多位典範

建安十八年,曹操稱魏公,加九錫;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稱魏王,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使用天子禮儀,除了沒有皇帝之名,事實上已經是皇帝。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同年受禪登基。

No。3晉太祖司馬昭

司馬昭跟曹操一樣,把登基的榮耀留給了兒子,事實上已經完全掌握了皇權。與曹操不同的是,司馬昭其實是官二代,他藉助父親司馬懿和哥哥司馬師,在朝中夯實的權力根基,完成了加九錫和封晉王的程式。

司馬昭也繼承了司馬家族的狠毒,他曾經指使手下,弒殺了皇帝曹髦,改立曹奐。由此,曹髦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細數歷史上權勢超過皇帝的15位權臣,大多結局悲涼,留下多位典範

No。4隋高祖楊堅

隋文帝廟號高祖,是北周宣帝的岳父。周宣帝駕崩前,因嗣君年幼,任命楊堅為輔政大臣:

“明日,高祖為丞相,拜譯柱國、相府長史、治內史上大夫事。及高祖為大冢宰,總百揆,以譯兼領天官都府司會,總理府事。”

第二年,楊堅就在關隴集團的擁戴下,宣佈受禪登基,建立隋朝。

No。5後梁太祖朱溫

細數歷史上權勢超過皇帝的15位權臣,大多結局悲涼,留下多位典範

南北朝和五代時期,是軍閥和權臣當道的混亂年代,皇帝輪流做明天到我家,每一次改朝換代都離不開權臣的影子,比如朱溫。

朱溫的發跡得益於黃巢起義,他先加入黃巢大軍,因為戰功成長為重要將領,又背叛黃巢,成為唐末剿滅黃巢的生力軍。由此,朱溫一步步做大,成為當時最有實力的藩鎮勢力,逐步掌握朝中實權。

在對朝中舊勢力展開殘忍的集體屠殺後,朱溫完全獨攬大權,他殺害了唐昭宗,擁立唐哀宗。不久廢掉唐哀宗,自立為帝,建立梁朝,並暗殺了末帝唐哀宗。

第二類:靠政治手腕侵凌皇權的權臣

細數歷史上權勢超過皇帝的15位權臣,大多結局悲涼,留下多位典範

與第一類情況不同,這一類權臣並沒有達到改朝換代的程度。他們往往依仗家族勢力,或者特殊的身份,形成強大的政治勢力,架空了皇權。這部分人,在歷史上名聲大多不佳。

No。1梁冀

梁冀是東漢漢順帝梁皇后的哥哥,歷經順帝、衝帝、質帝和桓帝四朝,執掌朝政二十餘年。

梁冀的父親梁商,以外戚身份位列大將軍錄尚書事,梁商去世後,梁冀被漢順帝任命為大將軍。漢順帝駕崩,年僅兩歲的漢衝帝即位,梁冀掌握實權。

二十餘年間,梁冀以貪婪、殘暴的姿態,虐殺反對派大臣,毒殺漢質帝,大肆賣官鬻爵,使東漢王朝迅速滑落。

細數歷史上權勢超過皇帝的15位權臣,大多結局悲涼,留下多位典範

梁氏一族在梁冀和梁太后兄妹的操縱下,九人封侯、三人為皇后,六個貴人,兩個大將軍,其他官至卿、將、尹、校的有五十七人。

有意識的是,幹掉梁冀的竟然是梁冀力挺的漢桓帝,他依靠宦官,發動了政變,將梁氏一族滅門,梁冀自殺後被暴屍街頭。

No。2董卓

董卓親手按下了東漢滅亡的倒計時讀秒鐘!由於大將軍何進,聽信了袁紹的建議,引入軍閥勢力對付宦官,結果引狼入室,董卓率領西涼軍,乘機攻入洛陽,挾持漢帝,掌握朝政。

董卓憑藉軍權,廢掉少帝,改立漢獻帝,大肆屠殺反對派,導致豪門集團紛紛在地方引兵格局,演變成天下分裂的狀態。

細數歷史上權勢超過皇帝的15位權臣,大多結局悲涼,留下多位典範

為了對抗關東豪族勢力,董卓又強行遷都長安,他控制朝政四年,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在此期間,董卓完全取代了皇權。

No。3王敦

王敦出身琅琊王氏,當時的豪門士族之家,他與其堂弟王導,都是東晉王朝建立的最重要政治勢力。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王就是指琅琊王氏,謝就是指謝安家族,是東晉政權最牛的兩個家族。

東晉政權成立不久,王敦與晉元帝司馬睿產生了激烈衝突,王敦不顧王導反對,打著清君側的旗號,悍然起兵。晉元帝在無力抵抗的情況下,被迫交權當傀儡,王敦位居宰執,假黃鉞,“奏事不名,入朝不趨,劍覆上殿”,成了無冕之皇。

細數歷史上權勢超過皇帝的15位權臣,大多結局悲涼,留下多位典範

隨後即位的晉明帝,在溫嶠等人的支援下,對病重的王敦發動進攻,王敦悲憤之下病逝于軍中,大軍潰散。晉明帝下旨,將王敦的屍體擺成跪姿斬殺,並梟首示眾。

No。4宇文護

宇文護是西魏八柱國體制締造者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泰臨終前,將權力移交給宇文護,希望他能輔佐自己的兒子宇文覺。

宇文護掌握權力後,立刻逼西魏恭帝拓跋廓遜位給堂弟宇文覺,建立了北周政權。不過,北周政權建立後,實權盡在宇文護手中,他先後連殺三位皇帝:西魏廢帝拓跋廓、北周孝閔帝宇文覺、武成帝宇文毓。

被宇文護擁立,當了十二年傀儡的北周武帝宇文邕,發動突然襲擊,在皇宮中親手殺死宇文護,並清洗宇文護一黨,奪回了皇權。

細數歷史上權勢超過皇帝的15位權臣,大多結局悲涼,留下多位典範

No。5多爾袞

多爾袞是順治帝的叔叔,皇太極的弟弟。皇太極駕崩後,多爾袞與皇太極長子豪格爭奪儲位,在雙方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多爾袞被迫做出讓步,宣佈支援皇太子第九子,年僅五週歲的福臨為帝。豪格一派也被迫讓步,同意多爾袞出任輔政大臣。

多爾袞之爭期間,威脅皇權,順治帝活得很憋屈,不得不以“皇父攝政王”稱呼他,並多次反抗,虧得孝莊多方協調,才沒有導致多爾袞謀反。

順治親政後,對已經去世的多爾袞展開報復,不光廢黜了多爾袞餘黨,還將多爾袞本人封號廢黜,甚至遭到掘墳羞辱。

第三類:被譽為後世典範的權臣

細數歷史上權勢超過皇帝的15位權臣,大多結局悲涼,留下多位典範

絕大多數權臣的下場很悲慘,也很難逃脫千古罵名。但還是有少數權臣,身後美譽度相當的高,甚至被當作後世典範。

No。1周公

周公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周武王駕崩時,成王年幼,留下週公、召公輔政的遺詔。

周公以王叔身份,代行王權七年,期間不斷征伐,開疆拓土,制定《周禮》,為周王朝八百年基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所創立的制度,成為儒學的基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塑造,起到了奠基性的功績。

因此,周公成為後世儒家學者最偉大的楷模!

No。2呂不韋

細數歷史上權勢超過皇帝的15位權臣,大多結局悲涼,留下多位典範

呂不韋以商人之身,投資“冷門股”嬴異人,嬴異人即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呂不韋從莊襄王時期任國相,直指秦始皇十年,職掌秦國朝政十餘年。尤其是秦始皇即位的前十年,呂不韋以相邦身份,代行王權,秦始皇稱他為“仲父”。

不過,成年後急於奪回權力的秦始皇,與呂不韋最終產生了衝突,藉由嫪毐之亂,秦始皇將呂不韋一舉趕出朝堂,貶至蜀地。呂不韋接到詔書後,立即自殺身亡。

No。3霍光

在後世人嚴重,霍光就是權臣的代名詞。

漢武帝臨終前,任命霍光等四人為輔政大臣,輔佐年幼的漢昭帝,從此霍光拉開了長達二十年的無冕之皇生涯。

細數歷史上權勢超過皇帝的15位權臣,大多結局悲涼,留下多位典範

漢昭帝時期,霍光在皇帝的信任下,對反對派勢力展開清洗,從而完全獨霸朝政。漢昭帝駕崩後,霍光迎立昌邑王劉賀。僅僅二十七天,劉賀與霍光發生了權利衝突,霍光發動政變,以臣子廢黜皇帝,改立劉詢為帝,是為漢宣帝。

漢宣帝在位的頭七年,對霍光戰戰兢兢,聽由霍光掌握大權,不敢與霍光發生衝突。霍光的妻子霍顯,為了自己的女兒能當皇后,甚至勾結女醫,毒殺了皇后許平君。

霍光去世後,漢宣帝立刻展開一系列動作,將霍氏子弟調離核心崗位,並一舉剪除霍氏餘黨,霍家被滅族。

No。4諸葛亮

劉備去世後,遺令諸葛亮、李嚴為後主劉禪的輔臣。與一般的輔政狀況不同,劉備去世時劉禪已經十六週歲,其實可以親政了。但是鑑於三國時期的複雜形勢,以及蜀漢內部矛盾的複雜性,劉備顯然不放心劉禪的能力。

細數歷史上權勢超過皇帝的15位權臣,大多結局悲涼,留下多位典範

不過,劉禪很一般的君王更有胸襟,他在位的頭十二年,對諸葛亮絕對信任,稱之為“相父”,“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諸葛亮也做到了當初的承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No。5張居正

張居正是我國最偉大的改革家之一,是明朝中晚期,一度將大明帶向復興之路的權臣。

萬曆皇帝繼位時只有九歲,太后李氏不得不干預朝政。在心腹太監馮保的建議下,李太后決定以萬曆皇帝的老師張居正為首輔,將朝政大權幾乎全部交給了張居正。

張居正在“內相”馮保,以及李太后和萬曆皇帝的支援信任下,達到了大明一朝臣子的權力頂峰,從而可以按自己的意志,打擊異己,推行萬曆新政。

細數歷史上權勢超過皇帝的15位權臣,大多結局悲涼,留下多位典範

只是張居正剛剛病逝,萬曆皇帝就推翻了新政,甚至徹底清算張居正。張居正遭到開棺鞭屍,全家被抄沒流放,多人餓死,給大明王朝的前途,蒙上了不祥的陰影。

除了上述十五人,歷史上還有多位權勢大過皇帝(王)的大臣。大臣權力蓋過皇帝,看起來不可思議,其實實屬正常。權力本來就是政治鬥爭的焦點,法律雖然賦予了皇帝的權力至尊,但是在不同時期,往往大臣的政治擁護勢力超過皇帝。

只是這些權臣,無論屬於哪一種型別,大多結局不好,哪怕是第三類權臣。古代只有皇權是永恆的,臣子替代皇權,不可避免處於風頭浪尖,加上權力面前不知進退的人性,悲劇自然難以逃脫。

細數歷史上權勢超過皇帝的15位權臣,大多結局悲涼,留下多位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