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石虎溝文化現象與飛將軍李廣疑虎射石

舊屯滿族鄉北溝有村落名石虎溝,其名何所由來,餘曾遍問鄰人,皆雲說不詳,或謂溝裡曾有一石虎子。餘從《承德府志》山有石似鼓謂之石鼓山,以為其為石鼓訛。又蒙語音石斛子謂之瑪瑙,不知山中產此。尚存諸多疑惑,未解。

近日讀《漢書·李廣傳》發現有如是一段關於“石虎”的記載,其是轉引《司馬法》:“‘將軍其率師東轅,彌節白檀,以臨右北平盛秋。’廣在郡,匈奴號曰‘漢飛將軍’,避之,數歲不入界。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矢,視之,石也,他日射之,終不能入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常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射殺之。”這段記載也即李廣曾在白檀之地彌節也即駐節、駐防,節是古代官員出行時所用的旌節,以來防守右北平郡等地,防止匈奴秋天犯邊。所謂盛秋即指農曆八、九月,秋季中最當令之時。古代認為此時禾熟、馬肥,常易遭邊敵入侵而備加防範。

李廣所在的漢代承德地區,基本以灤河和伊瑪圖河分水嶺為界,東部屬於右北平郡,西部屬於漁陽郡,其中白檀縣屬於漁陽郡,是與右北平交界之地。可知當年李廣射石如虎之地在承德,更可能是在白檀之地發生的,其治所在今河北灤平縣東北小城子,大屯滿族鄉附近。

石虎溝文化現象與飛將軍李廣疑虎射石

承德叫作石虎溝的地方有很多,簡單檢索有石虎溝七八處之多,但在古白檀附近尤為集中。其中有舊屯滿族鄉石虎溝一處

40

公里左右)

、大屯滿族鄉附近石虎溝兩處

15

公里左右)

應屬於古白檀,西側豐寧滿族自治縣近黑山嘴鎮的兩處石虎溝與灤平虎什哈鎮石虎溝,或屬於漁陽郡滑鹽縣地。

東側隆化七家鎮石虎溝、平泉市石虎溝、寬城滿族自治縣石虎溝應屬右北平郡。

石虎溝如是集中分佈的現象,應與李廣射石有密切關係。東北虎活動範圍,一般母虎領地

10-40

平方公里,雄虎領地在

40-100

平方公里,根據這個概念推斷,大屯滿族鄉附近的石虎溝,應不屬於李廣射石處,因為離治所太近,一個縣城距離老虎的活動範圍太近,對於人虎都是不安全的,故不合理,應該在遠郊、神山老林之中。

初步推斷李廣射石處,應在北部的灤河谷地,即舊屯石虎溝。

清代濟爾哈朗圖

-

包括今天舊屯北部大山之中常有老虎出沒。

據《熱河志卷七》載有一首御製詩題為《輕陰》,其中記述了“濟爾哈朗圖旁近山勢陗(峭)復

[fù]

有虎傷犬豚及人,前驅連斃其二,一尤大,前掌側厹

[qiú ]

,村民言向所見踨(蹤),良是巨害永除,莫不稱快。

也就是說在濟爾哈朗圖附近在山勢高大峭拔而多山崖褶皺的深處有老虎,經常的傷及村民們的狗、豬,甚至是傷到人口。

皇帝派兵前去剿虎,最終連續射殺了兩隻老虎,其中一隻特別的大,且老虎的前腳掌有側面的銳利爪尖如三稜矛一樣,老百姓一看說以前經常看見這個老虎的蹤跡,這次真的是把這個巨大禍害給永遠的消滅了,沒有一個不高興和讚歎的。這個發生在清代的故事,雖然距漢代已經很遙遠,但起碼證明了舊屯滿族鄉石虎溝山裡曾經老虎出沒,是老虎的繁衍之地。

李廣疑虎射石的典故,被後世文人騷客常常吟詠。略集幾首詩歌如下。南北朝時盧思道的《從軍行》即有“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魚麗逐左賢。

谷中石虎經銜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宋代鄭思肖的《李廣射石虎圖》:怪石蹲身草芥中,錯疑猛虎噴腥風。何消重費將軍力,只在當頭一箭功。元代方回的《乳虎行》有“射石沒羽李將軍,兩老於菟如有聞。倀鬼夜報旦出獵,遁逃遠入千重雲。”明代龐尚鵬的《李廣射石》:驅日鞭霆射獵遊,石中遺鏃幾經秋。將軍莫問封侯事,猶有降人骨未收。

李廣有三個兒子“曰當戶、椒、敢,皆為郎”、“當戶有遺腹子陵,將兵擊胡,兵敗,降匈奴。”,在灤河上游多倫地區有著名的李陵臺,據說即是李陵在匈奴地築的望鄉臺。可知李氏將門一族皆曾於灤河中上游戍邊,形成了一種獨有的邊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