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他為人刻薄但能慧眼識珠,若沒有他,唐宋八大家將缺少五人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他為人率直,放蕩不羈,甚至到了尖酸刻薄的地步。宋仁宗曾惋惜道:“如歐陽修者,何處得來?”他的老師晏殊也說:“吾重修文章,不重他為人。”足見歐陽修為人的失敗。但是在發現人才方面,歐陽修堪稱千古伯樂。他敬重有真才實學的年輕後生,並極力推薦提攜。《宋史》記載:“曾鞏、王安石、蘇洵、洵子軾、轍,布衣屏處,未為人知,修即遊其聲譽,謂必顯於世。”

他為人刻薄但能慧眼識珠,若沒有他,唐宋八大家將缺少五人

歐陽修

嘉祐元年(1056年),當時還默默無聞的屌絲家族蘇洵父子三人,帶著成都知府張安道的推薦信,從四川來到汴京,拜見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雖和張安道因政見不同交怨甚深,但並沒有怠慢三蘇。當他看到蘇洵父子所著書時,大喜道:“後來文章當在此。”後來,21歲的蘇軾和19歲的蘇轍參加科舉,成為同科進士及第。當時的文壇泰斗歐陽修以“國士”之禮相待年輕的二蘇。他還將蘇洵所著政論《權書》、《衡論》、《十八策》等推薦給朝廷,士大夫竟相傳誦,仿效蘇文。三蘇從此名動京師。

他為人刻薄但能慧眼識珠,若沒有他,唐宋八大家將缺少五人

蘇洵

王安石很有傲氣,從不主動去結識歐陽修。直到至和初年(1054年),歐陽修和王安石同在京城為官,兩人這才相識。歐陽修相當敬重王安石的才氣,贈詩曰“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把王安石比作李白和韓愈。然而王安石仍然認為歐陽修並非知己,回詩曰:“它日倘能窺孟子,此身安敢望韓公”。王安石以孟子自期,但歐陽修對他的狂妄仍然毫不介意,還是大力推薦。歐陽修擔任參知政事時,向皇帝“薦可以為相者三人,同一札子呂司空晦叔、司馬溫公(司馬光)、與荊公(王安石)也”。後來,這三人果真都先後擔任宰相。

他為人刻薄但能慧眼識珠,若沒有他,唐宋八大家將缺少五人

王安石

慶曆元年(1041年),當時還一文不名的曾鞏,冒昧地給歐陽修寫了一封自薦信,並獻上《時務策》。歐陽修讀後,對曾鞏的才情十分賞識。不過,曾鞏當時還只是一個窮秀才,屢試不第。為此,歐陽修特意撰寫《送曾鞏秀才序》,為其揚名,同時也是鞭策鼓勵。後來,歐陽修又收曾鞏為弟子,悉心培養教導。曾鞏後來終於高中進士,終成一代文學巨匠。

他為人刻薄但能慧眼識珠,若沒有他,唐宋八大家將缺少五人

曾鞏

在歐陽修主持科舉考試的那一年,人才出現了井噴。錄取的380多名進士中,除了蘇軾、蘇澈、曾鞏外,還有張載、程顥、呂大鈞等後來的曠世大儒。這位伯樂還從不以相貌、等級取人,《曲洧舊聞》記載他任河北都轉運使時,曾專程去陋巷拜訪一位農民“劉羲叟”,隨後將他薦於朝廷,任著作佐郎。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這簡直不可思議。可以說,歐陽修雖然為人較為刻薄,但非常善於發現、挖掘人才,若非他慧眼識珠,唐宋散文八大家恐怕將缺少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