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古代戰爭到底什麼樣?雙方大將在陣前單挑?別被三國演義誤導了

我們平時嘮嗑,在說到古代戰爭的時候,很多人會這樣描述:“二馬一錯鐙,倉啷啷啷啷,交戰在一起,轉眼一百多個回合,不分勝負!” 那麼這種歷史情節是真實的嗎?

古代戰爭到底什麼樣?雙方大將在陣前單挑?別被三國演義誤導了

我們在一些演義小說中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兩軍對陣之時,雙方會首先派出各自陣營中的猛將當眾進行“單挑”,雙方陣營中分別擂鼓、搖旗、吶喊。別用評書演義話本去理解古代戰爭,即使是岳飛傳什麼的,裡面對戰爭的描述大部分也是胡說八道。

在古代戰爭中,陣前單挑不是沒有,只是極少見,而且都是四書五經上記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那時候的戰鬥很禮貌,那種言語不詳的單挑,往往都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戰爭”,最多也就是貴族之間的“決鬥”而已。大將“單挑”還有個別名是“致師”,最早有《史記·周本紀》,講述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伐紂時,在牧野之戰中武王命尚父姜子牙率領百名壯士致師,在這一戰中商朝軍隊均倒戈相向,武王最終奪取了天下。

古代戰爭到底什麼樣?雙方大將在陣前單挑?別被三國演義誤導了

比較著名的“致師”,是記載於《左傳·魯宣公十二年》的公元前597年晉國和楚國之間爆發的邲之戰。許伯、樂伯、攝叔三人分別在陣前單獨赴敵車戰,並取得了殺敵和俘敵的戰果。邲之戰以楚國的勝利告終,奠定了楚莊王稱霸的基礎。

歷史上還有一次比較著名的“致師”是公元前203年楚漢爭霸,“項王令壯士出挑戰,漢有善騎射者樓煩,楚挑戰三合,樓煩輒射殺之。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

這些“致師”,比較類似於戰爭開始之前進行的一種集體祈禱和祭奠活動,軍隊祈求神靈附體,賜予戰士們無窮的力量,賦予武器無比強大的威力。不過,漢代以後的戰爭,在正史中描述大將“單挑”的就幾乎沒有了。戰爭更加殘酷,一人身系千萬人的生死,怎麼能不慎重呢?

漢代以後戰爭裡,“單挑”更多的是指主將身先士卒率領精銳部隊的突擊。古代戰爭看著規模很大,但實際的交戰鋒線都不太長。而且,古代軍事體制下的舊式軍隊,對傷亡十分敏感,無法承受大的損失,往往在出現一成或兩成傷亡以後,整個軍隊就崩潰了。

在古代,幾百人破十萬的戰例也是有的。三國時期,張遼800步兵破孫權10萬大軍。於仲文8000人馬全殲席毗羅10萬大軍。李世民3000騎兵虎牢關之戰全殲竇建德10萬大軍。女真的起家之戰,完顏阿骨打2萬人護步達岡大敗70萬遼軍主力。

上述以少勝多的戰例,一方面戰果多數是發生在擊潰敵軍,殺傷於敵軍潰敗中。另一方面,是敵軍人數的貓膩,古代作戰,人數越多,水分越大,一支10萬以上的大軍裡,減去“號稱”的空數,可能就剩5萬了,再減去輔兵和工匠勞役等非戰鬥人員,可能就剩2萬了,再減去戰鬥力不強的非主將嫡系,可能就剩5千了,最後剩下的,最有戰鬥力的,可能就是幾百個親兵。

國內軍事小說,對古代戰爭描寫最真實的,我感覺應該是架空小說《晚明》。該書描寫兩位現代人穿越回到了明朝末年,組建了類似近現代軍隊的“登州衛”,剿滅了後金政權的故事。大到明末歷史、軍史發展,小到官場百態、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都有一種濃厚的真實感。

當然,《晚明》後一半軍隊壯大以後採用了燧發槍線列陣的作戰是純粹的架空,把拿破崙時代的英法戰爭,美國獨立戰爭的情節挪用過來了。

不過,《晚明》在描寫登州衛初創時期的冷兵器作戰,卻非常真實,幾乎完全參照了戚繼光的《紀效新書》裡對戰爭組織和軍隊行動的概括,例如部隊的架構,鴛鴦陣和殺手隊的組合和戰鬥方式,什麼是夜不收和斥候,塘馬、探馬、架樑馬的區別,怎麼訓練,怎麼行軍,怎麼偵察,如何接敵,各級部隊如何聯絡和指揮,什麼情況下采取合種軍陣,作戰和駐營時怎麼吃飯睡覺等等。

戚家軍是明朝首支“職業化”的部隊,全部由僱傭軍組成,是由重金徵召的三千名礦工和農民的“暴民流徒”組成的,人員最多時也不超過6000人。這些戰士最初被朝野百姓嘲笑為一群烏合之眾,但經歷過戚繼光高超的練兵手段,殘酷的訓練和嚴明的軍紀約束,這些“暴民流徒”就脫胎換骨,成為橫掃敵人的最強戰隊。

戚家軍擁有當時亞洲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戚家軍抗倭用的火器,遠端的炮兵武器有從澳門鑄炮廠引進的重型神威將軍炮,近程的炮兵武器有虎尊炮、弗朗機等輕型步兵炮。步兵武器有火繩槍和三眼銃。

戚繼光在他的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中,總結戚家軍百戰不敗的原因,他們百戰百勝的“秘笈”,首推是治軍嚴格。戚氏軍法能讓“烏合之眾”在短時間裡被訓練成為紀律嚴明、組織良好、勇敢善戰、常打勝仗的軍隊。

如戚繼光的《練兵紀實》所述,精銳浙兵到北方防禦北虜蒙古時,按照隊(指揮官為隊總)、旗(指揮官為旗總)、局(指揮官為百總)、司(指揮官為把總)、部(指揮官為千總)、營(指揮官為將官)進行編制,轄馬營、步營和車營等數個兵種部隊。

再例如盾牌陣配備長槍,人生才能完美。一排手持三四米長槍的長槍兵,加上刀盾手的配合,側翼還要有弓箭手、火槍和銅炮等遠端火力的保護。古代戰爭的統帥通常要使用旗幟和鼓樂來指揮。軍隊要使用旗鼓樂隊指揮,規定各類旗幟用法,旗法嚴明,節節相制,軍隊在野戰時以戰陣接敵,相互配合,進退有據。跟現在電視劇鬧哄哄的古代戰爭場景完全不同。

上述這些內容,在我們平時接觸的小說、評書演義和影視劇里根本沒有。由於受到隋唐演義、三國演義和岳飛傳等評書小說,以及各種胡扯的古裝劇的影響,現在很多人竟然以為古代戰爭是要單挑的,雙方的將領在陣前進行一對一的較量。

其實,根本沒這事。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個人的武術功夫毫無意義,只有保持陣型,才能發揮出集團作戰的威力。百戰百勝的軍隊,一定是具有高度組織力的軍隊。

在400年前,因為火器的出現徹底結束了騎士時代,原來的武技和勇猛能夠在戰場上起到質的作用,而現在一個精訓披甲的騎士也不過是一火槍撂倒,火槍和滑膛炮給了每個人參加戰爭的權力,而且平均了所有人對戰爭的貢獻,一個農夫經過幾個月訓練,就能在戰場上射殺最精銳的貴族騎士,而不是充當騎士的奴僕、馬伕和輔兵。後來,戰爭傷亡就急劇增加了,美國南北戰爭的排槍槍斃和野戰炮,居然幹掉了幾十萬人,這在古代戰爭是不可想象的。

近現代的軍隊具有榮譽信念和科學組織化的近現代軍隊,能夠忍受異常殘酷的戰場環境和巨大傷亡。一支紀律嚴明勇於犧牲的現代軍隊,只要500人,哪怕手持木棒,也能打敗一支10萬人的古代烏合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