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再讀《周亞夫軍細柳》:發現他犯了三大錯誤,難怪他要絕食而亡

在中學時,我們都學過《周亞夫軍細柳》這個故事,周亞夫作為一個有原則的將軍形像出現,老師也不忘記教導我們要學習周亞夫做一個有原則的人,而老師卻沒有說周亞夫的原則讓他的結局有多慘。

《史記》說:“勃為人木強敦厚,高祖以為可屬大事。勃不好文學。”周勃並沒有什麼文化,當丞相時也沒有什麼大的功績,最的的功能就是站對了隊伍,但卻憑著高情商笑到了最後,周亞夫是絳侯周勃的兒子,而他的兒子周亞夫卻恰恰相反,拿著一手好牌,打出了一個稀爛的人生。

史記記載,漢文帝在臨終前對漢景帝說:“既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這話的意思是,周亞夫是一個能力很能強將領,但不到萬不得已,不要重用他。

周亞夫到底做了什麼,能讓漢文帝說出這樣的話呢?從《周亞夫軍細柳》這個故事就可以窺見一二。

周亞夫是周勃的次子,他的哥哥周勝之娶了公主,但二人夫妻感情不好,周勝之不明不白的死了,於是陰差陽錯地成了周勃爵位的繼承人,被封為條侯。

公元前158年,匈奴犯境,各軍營都整日操練,準備防禦敵,漢文帝前往各營視查工作,在霸上、棘門軍營時,這兩個軍營都以天子禮儀接待,而到了周亞夫的細柳營時,結果卻完全不同了。皇帝車隊到了軍營門口時,卻被守門的人通知,將軍令曰 :‘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

言下之意是,這是在軍隊,我們只聽將軍的,不知聽子的,按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邏輯,這天下都是天子的,天子的話都敢不聽了,你們是想造反嗎?一個守門的都敢當眾不給皇帝面子,作為老大的周亞夫又會怎樣呢?

還逼著皇帝派使節前往軍營通報,這是第一次當眾給皇帝難堪,好不容易進了軍營後,又被士兵斥責: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

周亞夫作為軍營的最高領導人,不僅沒有主動出來迎接大領導,反而還是讓領導去他辦公室找他,這樣的架子,即使在沒有尊卑的現代社會,相信也沒幾個人敢幹出這麼大膽的事。而周亞夫就幹了,漢文帝到了將軍帥帳後,只見周亞夫一身甲冑在身,立在帳篷前等漢文帝,見了皇帝只是作了個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這一場閱兵中,細柳營計程車兵個個軍紀嚴明,士氣飽滿,作為一個將領,周亞夫的帶兵效果是非常好的,但作為一個臣子,周亞夫的情商就太低了。

從漢文帝來到細柳營到帥帳,周亞夫至少犯了三個大錯,傳遞了一個致命資訊,同時也決定他早晚會被皇家所不容的結果。兩次士兵斥責漢文帝在軍中違規,說明整個軍營中都只聽周亞夫的而無視天子。周亞夫沒有主動出營迎接,而是讓漢文帝來找他,說明周亞夫也認為在軍營中,一切都應該以他的規則來,即使你是天子,你也不能違反規定。

這三個錯誤,都準確無誤的傳遞了一個資訊,周亞夫目中無人,此人治軍能力強,有著非常強的號召力,如果給他更多的兵權,很可能產生天子指揮不動軍隊的可能,如果他有造反之心,將會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敵人。

此時,漢文帝得出了一個結論:周亞夫是好將軍,但絕對不是一個聽話的好臣子,原則性太強,太自我以中心,不懂變通。

所以漢文帝在臨終前說:此人不可重用。

在現代管理學上,將一個人的從能力、態度上分為四個維度:有能力,有態度的人,重用!有能力,沒態度的人,慎用!沒能力,有態度的人,培養使用!沒能力,沒態度的人,不用!周亞夫的父親周勃就是個沒能力,但是有態度的人,所以即使他在當丞相時,也僅僅是勉強合格,但仍然能穩穩地坐牢丞相之位的原因。

而周亞夫就完全相反,他屬於有能力,但沒態度的人,這種人無論在哪裡,都是最招人煩的,領導最看重的便是態度問題,正所謂:“做不做的好是能力問題,但做不做是態度問題“,顯然周亞夫就犯了態度錯。周亞夫的堅持自己的原則事件,不止軍細柳這一件事,在官場上,他先是在七國之亂時,狠狠得罪到了梁王,同時還得罪了漢景帝,再次不給皇帝面子。

儘管平定七國之亂時,周亞夫立下了大功,在論功行賞時,周亞夫被封為丞相,這其實是明升暗貶,剝奪了他的軍權,若此時,周亞夫有一點情商,他應該能明確的感覺出來,自己已經在漢景帝那裡掛上號了,要小心了。而他當了丞相後,又經常和漢景帝意見不統一,老與皇帝唱反調,先是在廢除太子劉榮事件上,周亞夫堅決反對。

接下來,又在漢景王封王皇后哥哥為侯這事上以”非有功不能封侯“為由,堅持反對。漢景帝想拉攏匈奴,把投降過來的五個人封為侯,周亞夫反對,結果漢景帝這一次並沒有聽他的,還是封了侯,周亞夫卻以生病為由辭職。

這種啥事都要參合,而又啥事都要堅持原則的丞相,漢景帝自然難以容他,於是,刻意擺了一次宴席對周亞夫進行警告,而周亞夫完全沒看出其中的門道,最終枉送了性命。

漢景帝刻意擺酒請客,而周亞夫的桌上只擺了一塊沒有切的肉,而且沒有筷子。

頃之,景帝居禁中,召條侯,賜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櫡。

給肉不給筷子,漢景帝的意思已經非常明確了,肉是我給你的,我也可以不給你,如果你要吃,就用手抓。言下之意是,你的一切榮譽都是我給的,你如果不聽話,我可以將一切都收回。而周亞夫完全沒有明白漢景帝的用意。

條侯心不平,顧謂尚席取櫡。景帝視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條侯免冠謝。上起,條侯因趨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這一場宴席成了周亞夫的催命符,一句:”此人不能留“便已經註定了周亞夫必死的結局。欲加之罪,何患無詞,周亞夫讓兒子周陽為自己準備一些陪葬品,周陽相著父親征戰一生,死後肯定希望與甲冑為伍,於是便找人做了500甲冑,根據漢朝的法律,私藏甲冑等於造反罪。

廷尉問他說:“君侯欲反耶?”周亞夫說:“臣所買器,乃葬器也,何謂反耶?”吏曰:“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周亞夫真的想造反嗎,並沒有,審問廷尉的詞就可以看出,這是強行給他安罪名。最終周亞夫“因不食五日,嘔血而死。

從周亞夫的一生來看,三年後封侯,再八年為將相,地位顯貴,位極人臣,但九年後卻會活活餓死”。從周亞夫的行為處事來看,周亞夫的結局是一種必然,漢景帝也算給了他最後的尊嚴。在職場上,領導是最沒有安全的,他怕手下的人沒有能力,但更怕手下的人太有能力而又不能駕馭,周亞夫就是這一種人,他的能力讓他位極人臣,但他的態度卻讓他從高臺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