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桑中生李、遼東之豕、蜀犬吠日、吳牛喘月都有什麼典故!

成語的形成,多出於歷史及相關著作中的典故。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年前山東某地一株5。7米的高粱杆被附近村民燒香跪拜的新聞。其實這種事並不稀奇,由於我國的神仙文化,多出於自然的敬畏,並認為萬物有靈。對於一些自己感到稀奇的事物,就“奉若神靈一般”,再加之國人愛好跟風的習性,這種現象在古代也曾發生過。第一個成語“桑中生李”。

桑中生李、遼東之豕、蜀犬吠日、吳牛喘月都有什麼典故!

說在古代的南頓縣(今河南項城市轄地),有個叫張助的人在田裡耕種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李子的核,隨手拾起就扔到地頭一棵桑樹的樹洞裡。此人也作怪,看到樹洞有土,就又澆了些水,有了水土,核就生根發芽長枝了。一日有個眼疾的人看到,就感到驚奇;於是就在樹下禱告疾愈,本身就是小毛病,過不了多久自然會好,可是他卻相信是李樹的“作用”。就這樣訊息相互傳開,引起了周邊縣郡的百姓都來此跪拜。等到張助知道這件事,就告知大家,這沒有什麼神奇的,李樹是我種進去的,於是就砍了。

桑中生李、遼東之豕、蜀犬吠日、吳牛喘月都有什麼典故!

像這樣的關於“少見多怪”,還有蜀犬吠日、吳牛喘月、遼東之豕。第一個出自柳宗元的一句話“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則犬吠”。意思就是蜀地的南邊是盆地平原,由於四周都是大山,空氣潮溼,水氣不散,那裡的狗經常看不到太陽,所以太陽以出來便覺得奇怪,而後大叫。“吳牛喘月”的典故和這個差不多,古代江淮吳地一帶的水牛怕熱,見到月亮掛在天上,就以為是太陽,條件反射的害怕炎熱而不停的喘息。

桑中生李、遼東之豕、蜀犬吠日、吳牛喘月都有什麼典故!

最後再說說“遼東之豕”。 豕就是豬。典故出自出自《後漢書》,當時漢光武帝手下有兩名大將,一個是幽州牧朱浮,一個是漁陽太守彭寵,位置大致在今天的北京、天津一帶。兩個人都有功勞,卻互相攻擊,而這個成語的故事就出自朱浮寫的一封信中,主要是批評彭寵不要居功自傲。說遼東的豬多是黑色的,有一頭豬卻生了一個小豬是白頭,當地人就感覺很奇異,準備獻給皇帝;可是等他們走到河東之地的時候,看到這裡的豬都是白的,就知道丟人了,慚愧的返回了遼東。

桑中生李、遼東之豕、蜀犬吠日、吳牛喘月都有什麼典故!

以上這幾個成語,歸結起來也不過是“蟬不知雪”,沒什麼好嘲笑的。正像炎日的知了,夏天生,秋天死,它又如何知道“冬之雪”呢?孤陋寡聞與見多識廣,相差的也不過就是“瞭解”而已。所謂“民間的迷信愚昧”,在於其未知,箇中緣由也不過是一點就透。(本文只是講解成語文化,無任何地域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