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秋瑾就義3個月後,監斬官為何上吊自盡?

在大歷史的舞臺之上,最中間的位置永遠是英雄偉人王侯將相;世人更多的關注也停留在那些撲朔迷離的大事件之上。

然而,在王侯將相才子佳人的背後,總有一些小人物會綻放出屬於自己的獨特光芒。

1907年,在中國,就有這樣一個小人物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叫李鍾嶽,死前是清朝浙江紹興府山陰縣縣令。

抓住那個女人

李鍾嶽是山東人,雖然家境貧寒,但是他讀書上肯下功夫,終於算是在官場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18歲中秀才,39歲中舉人,43歲中進士。1907年正月,李鍾嶽從江山縣調任山陰縣,出任山陰縣縣令。

1907年7月,李鍾嶽的上級——紹興府知府貴福——給他發了一道急令。在這封命令裡,李鍾嶽要去帶兵抓捕一個女子,這個女子的罪名是“謀反”

,這個女子就是秋瑾。

秋瑾就義3個月後,監斬官為何上吊自盡?

秋瑾,就是浙江山陰人。她性情剛烈,是個女中豪傑,自號“鑑湖女俠”,曾經投筆寫下過

“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這樣的詩句。

秋瑾此時在山陰創辦了一個大通學堂,傳播知識的同時也是在暗中將革命的火種播撒在當地的年輕人心中。

1907年的7月, 徐錫麟在安慶暗殺安徽巡撫恩銘後被捕並被斬首。徐錫麟的同伴受不住酷刑,供出了和徐錫麟一起組織策劃起義的秋瑾。

訊息很快由安徽傳到浙江,彼時浙江巡撫張曾敭立刻下令紹興知府貴福:馬上查處大通學堂,逮捕秋瑾等相關人。

貴福聞得出瞭如此的大事,立刻嚴令李鍾嶽馬上將秋瑾抓捕歸案。

秋瑾和大通學堂的命運落在了李鍾嶽的手上。

李鍾嶽的猶豫

接到命令之後,李鍾嶽猶豫了。

說實話,李鍾嶽並不願意執行這道命令。其實對於秋瑾,李鍾嶽一直是欣賞的。他時常拿秋瑾所寫的

馳驅戎馬中原夢,破碎山河故國羞

來鞭策自己的子侄輩。李鍾嶽經常對自己的兒子們說,

“以一女子而能詩,勝汝輩多矣!”

加上訊息傳出之後,山陰的本地鄉紳們也來找李鍾嶽求情,懇請他能網開一面,保護地方。李鍾嶽面對苦苦求情的鄉紳,艱難地說“就算你們不來,我也不會魯莽行事”

李鍾嶽前往面見貴福,他說“大通學堂平日裡也沒有什麼出格的事情,不可輕易動武,恐怕引起地方的恐慌,不如暗中調查確實之後再作定奪”(該校並無越軌行動,不可武力摧殘,驚動地方;容俟暗中調查,是否確實,再定辦法)

秋瑾就義3個月後,監斬官為何上吊自盡?

貴福雖然心中不悅,但是看在李鍾嶽的面子上,也沒有直接否定。

回去之後,李鍾嶽苦思良久,找不到什麼辦法。最後只能選擇把這事拖延著,能拖一天是一天,期望秋瑾等人可以聽到風聲溜之大吉。

但是秋瑾沒有走,她還留在大通學堂。秋瑾之所以不走,是因為她已經有了死志。她說

“革命要流血才能成功,如果滿清能將我送上斷頭臺,革命至少可以提早五年”

李鍾嶽有意“槍口高抬一寸”,秋瑾卻一心赴死。

歷史的悲劇就在此刻埋下了。

位卑言輕,無力成全

雖然內心對秋瑾充滿同情和欣賞,但是李鍾嶽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縣令,他又能改變什麼呢?

幾天之後,貴福把李鍾嶽喊了過去。這一次,貴福失去了耐心,大罵李鍾嶽

府憲命令,汝延不執行,是何居心?限汝立即率兵前往,將該校師生,悉數擊斃,否則我即電告汝與該校通同謀逆,汝自打算可也。

事已至此,李鍾嶽找不到別的理由來拖延了,他只能期望秋瑾早已一走了之。

但是秋瑾只是疏散了大部分學生,自己和7名學生手執武器留在了大通學堂。

在貴福親信的監視下,李鍾嶽帶著300名士兵前往大通學堂捉人。臨行前,李鍾嶽對鄉紳們說“我只能盡力保證不傷人性命。”

為了避免士兵開槍傷人,李鍾嶽故意讓自己的轎子走在最前面。到了大通學堂,他又下令士兵不能胡亂開槍,只能抓人。

秋瑾就義3個月後,監斬官為何上吊自盡?

看見秋瑾的那一刻,李鍾嶽的心裡充滿著無奈和悲傷。他只能揮一揮手,讓手下兵丁把秋瑾等人帶走。

貴福見抓了秋瑾,又馬上命令李鍾嶽去抄秋瑾的家。李鍾嶽帶兵來到秋宅,卻故意對秋瑾所住的小樓視而不見,不讓士兵上樓搜尋。

多年之後,秋瑾的弟弟秋宗章告訴李鍾嶽的兒子李江秋。那棟樓上還有諸多秋瑾的來往信件,沒來得及銷燬,多虧李鍾嶽,否則一定會“累計多人”

李鍾嶽此舉,不僅救了秋瑾全家,還救了不少革命志士。

7月14日,李鍾嶽提審秋瑾。

他沒讓秋瑾跪著,而是給了秋瑾一個座位。整個過程,沒有辱罵,沒有動刑,以禮相待。不知道的人,以為這兩人是在閒談。

李鍾嶽讓秋瑾寫口供,秋瑾留下了那句名垂青史的話

“秋風秋雨愁煞人”

這時候,李鍾嶽還想試試救下秋瑾。他再次求見貴福,說證據不足,無法定秋瑾的罪。

貴福早已透過密探獲知李鍾嶽審訊情況,對李鍾嶽大聲呵斥

為何不用刑訊,反而待若上賓

“都是讀書人,她還是一個女子,沒什麼證據,不好用刑吧”。李鍾嶽回答

貴福對李鍾嶽的同情也是心知肚明,他也沒再多說什麼,直接去杭州見了浙江巡撫,拿到了對秋瑾“就地正法”的手諭。

看著這張手諭,李鍾嶽心若死灰,但是他還是試圖爭取些什麼。

在史料之中,貴福對李鍾嶽說

“此係撫憲之命,孰敢不遵?今日之事,殺,在君;宥,亦在君。請好自為之,毋令後世誚君為德不卒也。”

回到縣衙的李鍾嶽枯坐良久,終究這一切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哪有什麼兩全之策呢。

1907年7月15日凌晨,李鍾嶽對秋瑾說

餘位卑言輕,愧無力成全,然死汝非我意,幸諒之也

,說完這句話,李鍾嶽當場哭了起來,身邊的衙役們也都“相顧惻然”。

凌晨四點,在貴福心腹的監視之下,李鍾嶽被迫處死了秋瑾。

秋瑾死了,天空泛起了一絲亮光,李鍾嶽卻如置身於無邊黑暗之中。

一個縣令的自殺

秋瑾死後3天,李鍾嶽就被革職,貴福給他的罪名是

“包庇女罪犯”

李鍾嶽離開的時候,紹興數百鄉紳開了幾十艘船,一直把李鍾嶽送到30裡外的柯橋。面對戀戀不捨的人們,李鍾嶽無奈而愧疚地說“我自己的去留不重要,沒能救下秋瑾,是我心中一大遺憾啊。”

革職之後的李鍾嶽住在杭州。

在杭州的家裡,他終日鬱鬱寡歡,嘴裡不停地說著“我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很明顯,李鍾嶽過不去心裡那道坎,他對秋瑾的死放不下。

秋瑾就義3個月後,監斬官為何上吊自盡?

李鍾嶽經常獨自面對秋瑾遺筆“秋雨秋風愁煞人”,反覆唸誦,最後泣不成聲。強烈的自責衝擊著李鍾嶽,漸漸地,他心生死志。

家人也察覺了他的自殺傾向,對他嚴防死守。

經過數次自殺失敗後,1907年10月29日上午,李鍾嶽乘家人不備,在家中上吊自盡,年僅53歲。

這一天,距離秋瑾遇難只有100多天。

在大部分的歷史教科書裡,我們都很難看見李鍾嶽的名字。在一個恢弘激盪的大時代之下,李鍾嶽太渺小了。

李鍾嶽並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他也沒有改變什麼。

秋瑾還是死了,時代的車輪依舊滾滾向前。

李鍾嶽不過是遵從了自己的內心,他盡力保護秋瑾;在無法改變現狀的時候,他給予了秋瑾最大的敬意;在秋瑾死後,他又用自己的死亡去抗爭。

但是在那個年代,李鍾嶽的所作所為又是需要莫大的勇氣。

在那個黑暗的年代,李鍾嶽體現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1912年,杭州西湖邊的鑑湖女俠祠把李鍾嶽的靈位也放入其中,寫著“李鍾嶽先生,山東安丘縣人,秋案中有德於女俠”

參考資料

《縣官李鍾嶽和女俠秋瑾》

《晚清官吏李鍾嶽義殉秋瑾》

《李鍾嶽:一個小縣吏的人性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