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燕國實力弱小,為何能進入戰國七雄,還能堅持很長時間而不亡?

燕國的的戰略選擇很奇怪,但是他們經營投入確實也不少(築城築塞可不是遊戲裡點個按鈕那麼簡單)。而且那個時期那片地區也不是荒無人煙的,都是有原住民的,除了比較著名的秦開破東胡,還包括對當地濊貊系、箕子朝鮮、以及疑似挹婁系的擠壓驅趕,他可不是瞎打的。

所以結合東胡對頭曼以前匈奴的威懾,匈奴對趙的威脅牽制,以及燕國在戰國戰場尤其面對趙國的丟人精華,事情就變得魔幻起來了。相應的,至少綜合實力上燕國應該是不虛宋越中山的。

燕國實力弱小,為何能進入戰國七雄,還能堅持很長時間而不亡?

魏國滅亡中山國之前,中山國已經被趙國打穿了,之前中山國是鑲嵌在趙國的領土裡與燕國接壤,趙國打穿了以後就不與燕國接壤了,魏國滅亡中山國自然也不與燕國接壤,想要滅亡燕國要從趙國領土過,要經過趙國允許,然而趙國從來沒允許過。中山國最早是在陝北,然後被晉國一路趕到了河北定州,這裡最早是燕國地盤,中山到了以後,燕國就往更加苦寒的遼西地區發展了。中山國兩度滅國,兩度復國。

燕國實力弱小,為何能進入戰國七雄,還能堅持很長時間而不亡?

宋國的末路從被分封的時候就差不多註定了,雖然土地肥沃,但是四周無險可守,而且到了戰國時四方皆敵,除非從春秋早期就開始向東南的江浙或者南方的長江流域擴張。但是那時江浙都是鹽鹼地,長江都是毒蛇蟲豸遍佈的地方,恐怕宋國貴族對這些地方也很難產生興趣。

燕國實力弱小,為何能進入戰國七雄,還能堅持很長時間而不亡?

齊國與燕國的戰爭由來已久,遠不止50年。380年開始是秦魏攻韓,韓國求救於齊,齊國趁機攻打燕國,然後三晉又伐齊,四個打一個,還打了兩回。之後齊燕又戰,雙方在易水拉鋸。然後燕趙結盟,齊國消停了20年,等文公一死,齊威王就攻打燕國,佔了10城,後來蘇秦來遊說,又歸還。

然後就是子之之亂,中山國與齊國趁機瓜分燕國,燕國幾欲亡國,後來是三晉秦楚干涉,齊國退兵,燕國得以留存。只說戰國,後期燕國還是可以進前七的,魯越被楚吞併,宋被齊吞併,鄭被韓吞併,中山被趙吞併,燕國的排名就上來。其實燕國跟魯,衛,鄭是一檔的,加上國家的實力是動態變化的,嚴格地講也不能說誰排名靠前誰靠後。

燕國實力弱小,為何能進入戰國七雄,還能堅持很長時間而不亡?

戰國時期的燕雲可不是現在的樣子,那時候的燕雲可是溫度高沼澤密佈河流多支的地方,而且還是水稻種植地。北方草原也是牛羊遍地馬兒肥,而且北地騎兵動員力強,燕國乘長平後偷襲趙國的時候,動員了幾十萬部隊。

燕國實力弱小,為何能進入戰國七雄,還能堅持很長時間而不亡?

燕國存在那麼久不是因為他強(雖然也不算太弱,好歹後來戰國七雄),是因為他是雞肋,開始時齊國需要他擋著北戎,結果不小心養大了,戰國後期齊宣王(昏君典型,鍾無豔故事男主,顧左右而言他發明者,唯一優點是光大了稷下學宮),偷襲燕國差點滅了燕國,也是趙國等國家不想齊國做大,保下了燕國,之後燕昭王(這也是臥薪嚐膽代表,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報仇成功。

燕國實力弱小,為何能進入戰國七雄,還能堅持很長時間而不亡?

以趙國在末期誰都不管悶頭攻燕那個勁頭,中山國、宋國能撐多久?更何況雖然燕國面對趙國處於劣勢,易水淶水一線頻頻失地,但趙國也從沒有真正侵入燕山之野的核心地區,推到國都也是無從談起。個人觀點,平均下來把燕國排在七雄末流,大體不差,但要說他不如宋國中山國(越國有和燕國類似的問題,實際浮動較大不好說),那應該不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