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民族罪人"司馬光一生幹了三件事:兩件名垂青史,一件臭名遠揚

司馬光一生,幹了三件“流傳千古”的事,一件是小時候的私事——砸了自家的缸,一件是公事——編寫《資治通鑑》和一件是國家大事——反對變法,前兩件名垂青史,而後一件臭名遠揚,反對變法這件大事幾乎葬送了大宋的江山,堪稱民族罪人。

"民族罪人"司馬光一生幹了三件事:兩件名垂青史,一件臭名遠揚

司馬光砸缸使得他少年成名,編寫《資治通鑑》使得名垂青史,而反對變法卻讓他聲名抄,幾乎成了民族罪人。

司馬光從小聰慧好學,七歲便可口述《尚書》,很快其神童之名遠播。司馬光十九歲時參加會試,結果學識淵博的他高中進士甲科,從此步入仕途。

後來因為父母病故,他回家服喪滿三年,期間,他將悲哀化作發奮讀書寫文的動力,更加發憤地讀書。慶曆四年,26歲的司馬光“重出江湖”,成了豐城縣縣令,結果他很快治得縣城治安良好,百姓安康,對此,宋仁宗知道後很是滿意,把他調到京城擔任大理評事和國子直講職位。

"民族罪人"司馬光一生幹了三件事:兩件名垂青史,一件臭名遠揚

司馬光到京城後,很快就和王安石、包拯等人成了莫逆之交,經常一起吟詩喝酒,暢談人生。

後來,當宋神宗趙頊即位以後,針對宋朝積貧積弱的局面,滿是激情的宋神宗決定進行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於是重用了一直提倡變革的王安石進行變法。

"民族罪人"司馬光一生幹了三件事:兩件名垂青史,一件臭名遠揚

宋仁宗年間司馬光出仕在仁宗一朝頗有作為,然而到了宋神宗年間,一朝天子一朝臣,政治風氣陡然一變,宋神宗頗有雄心壯志,啟用王安石進行變法,想要重振大宋中興氣象。

儘管司馬光和王安石是好朋友,但相對於王安石的開放思想,司馬光卻是傳統思想,他認為祖宗之法不可變,因此,當王安石頒佈實行“青苗法”時,他由先前的口頭反對,變成了上疏直接反對變法,結果在得罪王安石的同時,也等於了得罪了宋神宗,於是他很快被排擠出朝廷外。

此後,司馬光過起了長達15年的“布衣”生活。而在這15年的時間裡,司馬光沒有灰心也沒有氣餒,他開始做另外一件大事——編纂《資治通鑑》。

功夫不負有心人,透過日夜堅持,《資治通鑑》出爐了,後來這本書流傳千古的名書。

"民族罪人"司馬光一生幹了三件事:兩件名垂青史,一件臭名遠揚

一朝皇帝一朝臣,15年後,當宋哲宗即位後,高太皇太后成了朝中的“攝政王”,她堅決反對王安石的變法,於是打壓王安石的同時,把司馬光召回朝重用。很快,司馬光榮升為宰相,他稱新法為毒藥,要求全部廢除。

因為有高太后的支援,在一年的時間,司馬光將新法全部廢除的同時,他還重用了蔡京等一大批奸臣,不遺餘力打擊變法派,甚至不惜惡意構陷,大興文字獄,那些曾經擁護王安石變法的官員不管過錯與否,幾乎全被貶黜到福建、嶺南等偏遠之地,結果導致整個朝堂烏煙瘴氣。

"民族罪人"司馬光一生幹了三件事:兩件名垂青史,一件臭名遠揚

司馬光為人孝順、忠貞剛正、溫良謙恭,曾被奉為儒家三聖之一。但是他的思想過於保守,打壓變法手段極為殘忍,使北宋原本欣欣向榮的面貌戛然而止。他甚至根本不顧當年和王安石的交情,刻意打擊報復,開啟了北宋無休止的新舊黨爭,削弱了北宋國力,給北宋朝廷帶來了極大的衝擊。

另外,在對外策略上,司馬光主張妥協求和,主動把神宗時期軍士們用生命和鮮血奪取的安疆、葭蘆、浮屠、米脂四寨的土地,拱手送給西夏,還毫不知羞恥地邀功。

三十年後,北宋爆發了方臘起義,逐漸走向沒落。

在廢除新法僅僅幾個月後,司馬光便去世了。司馬光去世時,朝廷“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哲宗親臨其喪,更賜碑曰“忠清粹德”。

"民族罪人"司馬光一生幹了三件事:兩件名垂青史,一件臭名遠揚

總之,司馬光個人品德雖然可以稱之為完美,對史學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在政治上的所作所為卻是禍國殃民,有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司馬光,他不但砸了自家的缸, 還砸了大宋的江山的缸,可以稱之為民族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