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范進中舉後失常?若把他中舉後的權力放到現代,你可能跟他差不多

《范進中舉》作為課本里的一篇文章,大多人都學過,它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部分。整部文章講述的內容大概是有一個叫范進的窮讀書人,十分的追求功名利祿。半生貧窮,考了二十多次都沒能考中,所以遭受了不少的歧視。54歲才考中個秀才,而他岳父一開始也是對他百般嘲諷。

范進中舉後失常?若把他中舉後的權力放到現代,你可能跟他差不多

但這一切,沒能使他放棄科考的心思,拼命的想要考中舉人、進士。家境十分貧寒的他,在五十四歲那年冒著家裡人被餓死的風險也要去繼續考。考了許多次,這一次他總算是考上了,而周圍人的態度也大多有變化。給他拿各種的禮物來送,就連胡屠戶的態度也大有變化,直說他已經是天上的星宿,打不得。

而范進本人聽聞這個訊息,剛開始還說是他的鄰居在拿他開玩笑,等相信這是真的後卻瘋了。雖然文章略有誇張,但它卻是反映社會特徵與現實的。其實得知范進中舉之後有什麼權利,就能理解他為什麼會發瘋了。舉人,在以前指的是選拔人才,但在明清兩代,指的是鄉試錄取者。

范進中舉後失常?若把他中舉後的權力放到現代,你可能跟他差不多

鄉試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之一,一般會在八月舉行,所以它也叫秋闈。這個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考不上就得再等三年。而參加鄉試也是有要求的,主考官是皇帝所派,考生的是合格者。只有考中了鄉試的人,才可以參加第二年的會試,但其實考中鄉試的權利已經夠大了。舉人便是鄉試合格者的稱呼,中了舉人就意味著他的一隻腳已經踏入了仕途。

范進中舉後失常?若把他中舉後的權力放到現代,你可能跟他差不多

縱觀進士的出身,會發現,這些進士們都大有前途,搞不好會成為未來的棟樑。進士只有那麼多,那像知縣這種的小官怎麼辦呢?這便是舉人的用處,舉人將來會試考中了便是進士,就算考不中,也有作學官當知縣的機會。就拿范進中舉一文中的另一人來說,那位張鄉紳,他也是舉人出身,做過一任知縣。但他卻不惜贈銀五十兩給范進,還送了三進三間房,也要拉攏他。

范進中舉後失常?若把他中舉後的權力放到現代,你可能跟他差不多

不管怎麼說,舉人都有當官的機會,雖然知縣比較小。但其中的權力也還是有不少的,放現在也是一個縣長之類的職務,這個職務在古代也可撈到不少的油水。范進窮了這麼多年,又被人嘲笑,這下他再也不會有窮困、嘲笑了。更何況,考舉人可以一點都不容易,不然范進也不會考上個幾十年。

就好比說,你很想要得到某個東西,這個東西代表著金錢、權力。你努力了三十年都沒得到,忽然有一天告訴你,你擁有了,能不高興得瘋了嘛。第二個權力則是,舉人可以免除賦稅還有徭役。現代人對此沒有概念,但在古代,賦稅跟徭役能決定很多。在歷史上,很多王朝滅亡皆是因為徭役與賦稅過重。

范進中舉後失常?若把他中舉後的權力放到現代,你可能跟他差不多

就算是平常,賦稅跟徭役都是比較重的,但是,舉人是可以免除這些的。那些有錢的富商賦稅更重,倘若他們的田產掛在他名下,就可以省去一大筆財產。這僅僅是其中的一點福利,還有其它的一些如舉人不能被輕易動刑等等特權。

不過這些特權之中最重要的還是舉人有了當官的資格,在它之下的秀才僅是一種身份,沒有當官的資格。所以古代有窮秀才的說法,但卻沒有窮舉人的說法,因為當了舉人,就意味他不太有可能性窮。

參考資料:《范進中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