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中原紛爭再起就(3)

鄭國數次跟隨楚國出兵攻打宋國,還奉楚國之命入侵了衛國。晉國作為中原聯盟的盟主,勢必要報復鄭國。於是在公元前563年九月二十五日,晉悼公率領諸侯聯軍討伐鄭國,很快就佔據了牛首,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開封市下轄的通許縣。

鄭國子駟執掌大權之後,專橫跋扈。他和一個名叫尉止的人一向不和,這次面對聯軍的征討,子駟在調兵遣將的時候公報私仇,故意減少尉止麾下的兵車數量,想借此增加尉止作戰的難度。結果這個尉止打仗非常勇猛,他主動出擊,俘獲了一些聯軍計程車兵。子駟見尉止立了戰功,就跳出來和他爭奪功勞,還不給他報功請賞。按照慣例,作戰取勝後,應當前往宗廟舉行“獻俘”儀式,子駟藉口尉止的戰車規格逾制,硬是不讓他前往太廟獻俘。

子駟的霸道作風令尉止恨得咬牙切齒。

與子駟結怨的不止尉止一人。幾年前,子駟負責修建水利,整頓田地的界限。他趁機把鄭國的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等家族的田產都併為己有,所以這幾個宗族的人也都與子駟有仇。現在,子駟對尉止的欺壓被這些家族的人看在眼裡,他們就暗地裡聯絡尉止,準備發動叛亂,除掉子駟。

公元前563年十月十四日早晨,鄭國的大臣們正在西宮商議政務,尉止和司臣、侯晉、堵女父、子師僕等人率領家臣突然攻入,把子駟、子國和子耳三人殺死在朝堂上,然後把鄭簡公劫持到北宮。

子駟當時是鄭國的執政,子國是司馬,子耳是司空,子孔是司徒。這四個人是鄭國最有權勢的四個大臣。他們當中的前三位同時罹難,只有司徒子孔因為預感到要出大事,就躲在家裡沒有出門,因此逃過了一劫。

《春秋》記載鄭國的這次叛亂,寫的是“盜殺鄭公子騑、公子發、公孫輒”。這裡使用“盜”字,是因為發動叛亂的人裡面沒有卿大夫。

中原紛爭再起就(3)

子駟的兒子公孫夏(子西)聽說發生了叛亂,匆匆忙忙地把他父親的屍骨收拾了,就去追趕叛亂分子,都沒有顧得上在家中設定警備。叛亂分子據守北宮,子西帶去的人不多,所以他又趕回家中召集甲兵。但是當他趕回家中時,發現家臣和妾婢等僕從有很多人都趁亂逃走,倉庫中的器物也被人捲走了。

和子西相比,公子發的兒子公孫僑(子產)就顯得從容鎮定很多。他得知宮中生變後,立刻命令家臣把守好家裡的大門,嚴禁人員隨意出入。隨後,子產關閉檔案庫和錢糧庫,在重要位置都安排了防衛守備。把家裡的守衛工作都佈置好之後,子產命令家裡的私兵列好隊伍,把武器分發給大家,然後率領著十七輛戰車以及甲士們向公宮進發。子產先收斂了父親的屍骨,然後率眾攻打北宮的叛亂分子。

公子游的兒子公孫躉帶領新鄭的國人支援子產,大家齊心協力攻入北宮,殺死了尉止和子師僕,侯晉逃亡去了晉國,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齊等人逃到了齊國,其他參與叛亂的人全部被誅殺。

這場叛亂很快就被剿滅了。

鄭國六卿中的前三位都被殺死,司徒公子嘉(子孔)就成了鄭國新的執政大臣。他掌握國政後,立刻命令各級官員各守其位,聽從執政官的法令。子孔命人制作了盟書,要求官員們都宣誓效忠於自己。

子孔的行為令鄭國的官員們非常反感,很多大夫、官員、以及卿士的嫡子們都不肯順從,公開與子孔作對。子孔便想殺雞駭猴,殺死幾個反抗最激烈的人來立威。

子產趕忙勸阻子孔,他請求子孔把盟書燒掉。子孔不同意,說:“製作盟書的目的是安定國家,如果因為眾人發怒就燒了它,那讓我如何當政治國啊?難道要聽從那些人的嗎?”

子產說:“眾人的怒氣難於觸犯,專權的願望也很難成功。如果您認為強迫大家簽訂了盟書,就能夠安定國家,這種想法是很危險的。您不如燒掉盟書,讓眾人都安心,這樣就能取得大家的信任。如此一來,您可以安心治理國家,大家也可以放心地像往常一樣生活,何樂而不為呢?”

子孔仔細考慮了子產的建議,最終接受了對方的勸告。他在新鄭的倉門,也就是東南們外當眾燒燬了盟書。

新政城中的不安氣氛終於平定下來,人們也都恢復了往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