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縱橫家究竟是何時出現的?

諸子百家中有一個縱橫家,代表人物是蘇秦和張儀。

這兩個人出現的時機相當巧妙,那就是秦國向東突破,卻依然被困在函谷關內,尚未開發巴蜀的時候。

其中,蘇秦主張合縱,挑動六國聯軍攻打秦國;張儀則主張連橫,逐一分化六國聯軍。

可在蘇張之前,世間並無縱橫家,蘇張出世之後,縱橫家變得越來越多。

這就給人一種錯覺:要不是蘇張的出現,恐怕縱橫家這個學派都不會存在。

可遺憾的是:這種說法並不正確。

縱橫家究竟是何時出現的?

如果粗略地比喻一下,縱橫家是一群不可多得的外交人才,縱橫學術所教導的,則是如何做好一個外交官。

那麼,外交人才在什麼場合使用呢?這似乎是一句廢話,當然是在需要外交的場合使用啊。

問題就在這裡:在秦國崛起之前,世界各國需要外交人才嗎?答案是不需要。

春秋中後期,晉國和楚國爭霸,秦國和齊國樂得看熱鬧。

在這種背景下,誰能說服秦齊圍攻晉國和楚國呢?

秦國會說了:“我被困在西方,有心無力啊,還是你們慢慢打吧。”

齊國也會說了:“晉楚都比我強,我幫著一個幹掉另一個,回頭我就要被幹掉,還是算了吧。”

即使是再牛的縱橫家,恐怕也沒辦法讓秦齊鬆口,那麼這類人還有什麼存在的價值呢?

到了戰國時期,世界局勢也很明朗:趙魏韓接連變法,三家共同出擊,隨後三家內訌,魏國一家獨大。

這時候,誰都知道要盯著魏國打,畢竟他的戰略地位太重要。

如果縱橫家去找到周邊國家,希望他們放鬆對魏國的警惕,會有作用嗎?我估計也是不會的。

縱橫家究竟是何時出現的?

但秦國的環境就不一樣了。

你要說秦國弱,那肯定是胡說八道,整個函谷關都拿下了,進可攻退可守,再發展一段時間,必然會威脅關東諸國。

你要說秦國強,那也不是很妥當,畢竟當時的秦國並沒有單獨滅掉哪一國的實力。

所以當時的情況就是,未來的秦國必然是大威脅,那我們要不要現在一起努力,去滅掉秦國呢?

可如果我們一起合兵滅秦,誰敢保證不會有哪個國家留力,在滅掉秦國之後,朝其他國家動手呢?

實際上,這根本不用考慮,而是一定會出現的結果。

在面對魏國的時候,大家不需要組織,就願意群起攻之,那是因為大家明白,魏國跟我們接壤,只要滅掉它,就一定能分到土地。

在面對秦國的時候,遙遠的齊國和燕國就會想,滅秦對我有什麼好處?我跟他們又不接壤。

大家發現沒有,這種實力駁雜,對於未來普遍恐懼,信任感缺失,以及各自利益不同的大環境,才最適合縱橫家發展。

在秦國崛起之前,這種複雜的情況從未出現過;在秦國崛起之後,情況只會變得越來越複雜。

蘇秦這類站在六國一方的縱橫家,主要任務就是想辦法疏通各國的溝通渠道,消除他們的恐懼,彌合相互之間的裂痕,努力尋找利益共同點。

張儀這類站在秦國一方的縱橫家,則是和蘇秦完全相反,想辦法切斷各國的溝通渠道,增加他們的恐懼,加大相互之間的裂痕,努力破壞他們的利益共同點。

在國際形勢相對簡單的環境中,需要這麼累嗎?顯然不需要。

縱橫家究竟是何時出現的?

在蘇秦和張儀的較量中,誰才是佔據上風的一方呢?顯然是張儀,因為蘇秦的行為是反人性的,要求與秦國不接壤的齊國、燕國出兵,共同滅秦。

至於說尋找利益共同點,蘇秦的做法只是畫大餅。這套把戲連三十多歲的職場老鳥都忽悠不了,還想著去忽悠站在世界頂端的政治精英?想多了。

而張儀的做法則符合人性:我們秦國和齊國完全可以當盟友,左右夾攻,滅掉中間的所有國家,平分天下。

如果你是齊國國君,會怎麼選呢?我估計大多數人會選擇張儀。

因為,如果能夠和秦國平分天下,說明雙方的實力大致相當,到時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可如果選擇蘇秦,最後滅了秦國,得利的是三晉與楚國,他們實力大增之後,反過來威脅齊國怎麼辦?

秦國固然是虎狼之國,但楚國和三晉也不是白蓮花啊,他們滅掉的國家一點都不少。